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0769
(圖片來源: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六(1月17日),有市民於大澳對開海域發現一隻年幼中華白海豚疑被船葉割傷,背部重創,尾部近乎脫落。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連日出海追蹤海豚,學會專家認為牠情況穩定,未有即時生命危險,應讓牠在自然環境中慢慢康復。但昨日下午,學會揭發海洋公園人員乘坐小艇出海接近海豚,疑似有意捕捉海豚,當時海洋公園亦向傳媒表示是「拯救」海豚。事件引起巨大回響,質疑海洋公園妄顧海豚生命,園方隨即於晚上改口,稱只是欲作「近距離診斷」。
海洋公園:近距離診斷不果 有需要會送往園內
海洋公園晚上發新聞稿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昨晨在漁護署的批准和配合下,聯同園方動物護理總監、獸醫和海洋哺乳動物部團隊、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人員,分兩支隊伍進行搜索,於大嶼山分流對出水域發現該海豚。行動組曾嘗試接近該海豚,讓獸醫作近距離的診斷,但該海豚游至較深水及船運繁忙的水域,基於團隊及動物的安全理由,行動暫時中止,但團隊將繼續留意牠的情況,為牠提供適當的協助。
海洋公園獸醫總監馬伯樂表示,該海豚的背部至少有四處很深的傷痕,尾部的傷口更深至脊椎位置,所有傷口更受到感染,極難自癒,有生命危險。他又稱海豚只能緩慢地游動,無法進行深潛,身體非常虛弱,估計牠的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因此正努力嘗試在安全情況下為牠進行健康評估。園方動物護理總監魏偉寶指海豚的行動比日前遲緩,又指牠在過去數天曾游到有大量高速船經過的水域,以牠現時有限的活動能力,被船隻再撞到的機會很高。
園方強調已諮詢港大及漁護署專家的意見,以及參考國際標準指引《岸上的海洋哺乳動物:處理擱淺動物的指引》,認為有需要在海豚身體狀況惡化至不可逆轉的階段前,讓獸醫作近距離的診斷,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如獸醫診斷後認為有需要提供治療,並得到漁護署的同意,園方或會把該海豚送往園內的護理設施,進行詳細檢查及康復治療。如果日後海豚完全康復,園方會把海豚放歸大嶼山水域。
海豚保育學會:在野外仍有生存機會
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學會連日觀察發現海豚仍有一定游動和覓食能力,更出現過深潛、捉魚等行為,而且海豚選擇逗留在相對開放的水域,明顯並未放棄生存。學會又評估其傷口在數日間沒有可見的惡化,雖然傷口會為牠帶來極大痛楚,並減弱牠的移動能力,但從種種跡象來看,海豚在沒有太多人為影響下仍有生存機會。
學會專家認為,在海豚仍有游動能力的前提下,用漁網或繩索一類的工具去捕捉,會為牠帶來極大危險,一旦海豚掙扎時令傷口撕裂,或會即時危及生命,而漁網亦有機會把海豚纏住,令海豚窒息;就算成功將海豚捉起,運送到海洋公園的途中亦會為海豚的身體和精神上帶來沉重的壓力。另外,捕捉海豚需要數名潛水員下水穩定海豚身體,受傷海豚掙扎時有機會擊傷潛水員,危及他們的安全。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六(1月17日),有市民於大澳對開海域發現一隻年幼中華白海豚疑被船葉割傷,背部重創,尾部近乎脫落。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連日出海追蹤海豚,學會專家認為牠情況穩定,未有即時生命危險,應讓牠在自然環境中慢慢康復。但昨日下午,學會揭發海洋公園人員乘坐小艇出海接近海豚,疑似有意捕捉海豚,當時海洋公園亦向傳媒表示是「拯救」海豚。事件引起巨大回響,質疑海洋公園妄顧海豚生命,園方隨即於晚上改口,稱只是欲作「近距離診斷」。
海洋公園:近距離診斷不果 有需要會送往園內
海洋公園晚上發新聞稿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昨晨在漁護署的批准和配合下,聯同園方動物護理總監、獸醫和海洋哺乳動物部團隊、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人員,分兩支隊伍進行搜索,於大嶼山分流對出水域發現該海豚。行動組曾嘗試接近該海豚,讓獸醫作近距離的診斷,但該海豚游至較深水及船運繁忙的水域,基於團隊及動物的安全理由,行動暫時中止,但團隊將繼續留意牠的情況,為牠提供適當的協助。
海洋公園獸醫總監馬伯樂表示,該海豚的背部至少有四處很深的傷痕,尾部的傷口更深至脊椎位置,所有傷口更受到感染,極難自癒,有生命危險。他又稱海豚只能緩慢地游動,無法進行深潛,身體非常虛弱,估計牠的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因此正努力嘗試在安全情況下為牠進行健康評估。園方動物護理總監魏偉寶指海豚的行動比日前遲緩,又指牠在過去數天曾游到有大量高速船經過的水域,以牠現時有限的活動能力,被船隻再撞到的機會很高。
園方強調已諮詢港大及漁護署專家的意見,以及參考國際標準指引《岸上的海洋哺乳動物:處理擱淺動物的指引》,認為有需要在海豚身體狀況惡化至不可逆轉的階段前,讓獸醫作近距離的診斷,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如獸醫診斷後認為有需要提供治療,並得到漁護署的同意,園方或會把該海豚送往園內的護理設施,進行詳細檢查及康復治療。如果日後海豚完全康復,園方會把海豚放歸大嶼山水域。
海豚保育學會:在野外仍有生存機會
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學會連日觀察發現海豚仍有一定游動和覓食能力,更出現過深潛、捉魚等行為,而且海豚選擇逗留在相對開放的水域,明顯並未放棄生存。學會又評估其傷口在數日間沒有可見的惡化,雖然傷口會為牠帶來極大痛楚,並減弱牠的移動能力,但從種種跡象來看,海豚在沒有太多人為影響下仍有生存機會。
學會專家認為,在海豚仍有游動能力的前提下,用漁網或繩索一類的工具去捕捉,會為牠帶來極大危險,一旦海豚掙扎時令傷口撕裂,或會即時危及生命,而漁網亦有機會把海豚纏住,令海豚窒息;就算成功將海豚捉起,運送到海洋公園的途中亦會為海豚的身體和精神上帶來沉重的壓力。另外,捕捉海豚需要數名潛水員下水穩定海豚身體,受傷海豚掙扎時有機會擊傷潛水員,危及他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