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阿晴從小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及孤立,令她不再相信別人,甚至詐病逃學,中四時輟學終日躲在家裏睡覺及上網,成為隱蔽青年。但喜歡寵物的她經社工轉介參加「動物治療」青年計劃,透過與狗仔洗澡、扮靚等活動踏出家門,與陌生人找到共同語言,消除與人的隔膜及重拾自信,上月更在茶餐廳覓得工作。 香港大學去年一項研究顯示,本港12至29歲青年人口中,約有1.9%為隱蔽青年,按此推算全港約有1.69萬至4.1萬是隱青。中華錫安傳道會社會服務部首創的「動物治療」方法,透過治療犬探訪、寵物美容等接觸隱青,再配合臨床心理評估與輔導他們。機構過去兩年共服務102名隱青。
「佢哋無條件接受我」
「佢哋無條件接受我」
動物治療基金會主席范德穎精神科專科醫生稱,不少隱青曾被人孤立與欺負,相反動物會無條件接受隱青,令參加者願意踏出第一步,與動物傾訴心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可作為隱青與其他人互動的催化劑,長遠有助與人溝通及相處。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團隊花兩年時間研究該計劃,發現逾半數參與的隱青完成計劃後都找到受薪工作,失業比率也由88.6%,大幅降至34.1%。
當中阿晴讀中學時幾乎每日被同學欺負,「分組做功課永遠都得我自己一個,同學見到我會對住我講『走開啦!』。班長派功課會專登唔畀我,又將我本功課放落垃圾桶」。同學的行為令她抗拒上學,中四那年更輟學,終日躲在家裏,抗拒外出,「喺條街聽到人哋笑,都覺得佢哋笑緊我」。
阿晴其後在社工轉介參加「動物治療」,「同動物一齊好開心,佢哋唔會蝦我,無條件接受我」,動物更令她重拾自信,消除與人之間的隔膜,上月更在茶餐廳覓得工作。
當中阿晴讀中學時幾乎每日被同學欺負,「分組做功課永遠都得我自己一個,同學見到我會對住我講『走開啦!』。班長派功課會專登唔畀我,又將我本功課放落垃圾桶」。同學的行為令她抗拒上學,中四那年更輟學,終日躲在家裏,抗拒外出,「喺條街聽到人哋笑,都覺得佢哋笑緊我」。
阿晴其後在社工轉介參加「動物治療」,「同動物一齊好開心,佢哋唔會蝦我,無條件接受我」,動物更令她重拾自信,消除與人之間的隔膜,上月更在茶餐廳覓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