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愛養貓狗, 更有不少家庭選擇養寵物都不要小孩,按統計處資料,在2005至2011年之間,香港飼養貓狗的家庭數目,由20.2萬個大增了23.3%,到24.9萬個;相反,同期4歲以下小童人口增長只有19.2%,可見不少港人更愛養貓狗,而隨著寵物的需要增加,香港的寵物善終服務市場也由此而生。
在外國寵物善終服務的需要一直不少,來自美國Wappner Funeral董事長William Wappner更指,在美國寵物善終的服務已經在5年前開始轉變,「不少人對待寵物如對待親人,傳統上可能只是幫客戶為寵物進行火化就完事,但現在的寵物善終服務就好似跟人一樣,包括上門收取遺體,也有寵物的骨灰龕以及把骨灰變成晶石的服務。」
動物殯儀香港無發牌
為令寵物得善終,不少市民都會光顧動物殯儀服務,看似商機無限,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就要小心動物殯儀的黑色陷阱,因為政府並未有就寵物善終服務訂立發牌制度。自政府於1999年關閉位於堅尼地城的寵物焚化爐後,在香港就再沒有政府的寵物焚化場。另外其他私營的寵物火葬場是否有違法,就視乎個別地契而定。但地政總署已界定無論是寵物火葬場,抑或是寵物骨灰龕,都不符合工廈地契訂明的「工業用途」,即全港至少有6個私營寵物火葬場,因設在工業大廈而違反了地契。但以上問題,有業界表示由於未有任何規管和法例可從,亦無任何途徑向政府申請營辦。所以市民最簡單就是用膠袋把動物屍體包妥,並寫明後再把寵物遺體移送至食環署轄下各垃圾收集站。
| |||||||||||||
「死亡」這兩個字,對中國人是一種忌諱,殯儀業更是「厭惡性」行業。反觀不少香港以外的參展商,都感覺香港的經濟發展都走得很前,但殯葬業好像行得比世界落後了點。殯儀是傳統行業,運作一向不需向外人道,有業界批評行業有三座大山存在,阻礙行業走向市場化,包括服務收費海鮮價格,缺乏培訓課程令行業專才不足,而行業領袖思想或許跟不上市場。 殯儀是傳統行業,運作好似好神秘,亦都不多人主動事前了解實際收費,而事實上殯儀行業很多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都是海鮮價格。仁智國際集團董事馬(草頭+品)茜(Betsy)透露,殯儀業中很少公司會定明價目收費,會似仁智一樣清楚列出服務價目,更是絕無僅有。「很多時候他們的收費都是睇地方,不同地區隨時收不同的價錢。」她更教路,如果他日要用殯儀服務,記得「院出」不要「館出」。「因為由醫院直接去火化場,再進行儀式,要比在殯儀館完成儀式再出來火化,要平1至2萬元不等。並指在政府火葬場進行簡單儀式時的場地收費是免費的。」由此可見殯儀行業的收費有必要更加透明化。 收費不透明 專業訓練不足 在亞洲殯儀及墓園博覽的一個會議上,不少人都提出,該行人手不足是其中一項問題。當中在香港,隨著人們觀念的逐漸轉變,也有不少年輕人有興趣投身殯葬界。然而亞洲殯儀及墓園博覽總監唐昌榮指出,香港專業訓練不足才是重點。他指香港年青的從員業比台灣和內地少,有志者亦欠缺入行途徑,當中原因有二,首先是行業傳統,很多都走師徒制,外行很難入行。第二是由於本地欠缺專業培訓和發牌制度,因此香港殯儀業所引入的國際視野都較少。「例如在韓國一早有的禮儀師,在香港也不常見。而事實上在外國已經不單是賣產品,而更多的是服務。」他指香港有些公司已作出改變,但認為業界也需多做推廣,建立形象。 外人難打入 行業沒有競爭 業界的思想或許跟不上市場,外國一早已經推行、在亞洲以馬來西亞最先興起的生前契約服務,香港更只是近來才開始。早前參與亞洲殯儀及墓園博覽的馬來西亞富貴集團執行董事長鄺耀豐認為,由於香港需要多於供應,導致行業間沒有競爭,失去推動力,但這並不反映出市場沒有更多元化服務和高質素的需求。 澳洲一家可讓客人自己設計棺木的展商Life Art International的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葛民橋(Mike Grehan)表示,公司剛於今年進軍本港市場,可於本港殯儀館預訂。但該公司創辦人Eckhard Kemmerer坦言,有時殯儀館比消費者更保守,故要打入市場不易。 另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