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2013/6/19
香港中華白海豚數目創十年新低,由2003年的158條大幅下降六成,至去年的61條;以往白海豚活躍的大嶼山東北及西面水域,今年連續2至3個月完全不見牠們蹤影,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警告,白海豚已到生死存亡關頭,直指白海豚近乎絕迹該區!學會會長洪家耀指:「作為香港回歸吉祥物的白海豚都要被趕絕, 幾唔吉祥,感到十分羞愧。」 建議政府立即興建海岸公園作為海豚避難所,給牠們一個喘息機會。
面對大嶼山水域排山倒海的填海工程,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過去一直透過「樣條線調查」
監察本港水域白海豚數目,發現白海豚數目近日顯著下降,與周邊眾多工程有關。學會會長洪家耀指,雖然白海豚春季特別少,但今年3至5月在大嶼山東北及西部水域,完全沒白海豚蹤迹的情況,卻是前所未見地惡劣。
大嶼山東北水域白海豚在2001年本有20條,但自去年3月港珠澳大橋之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展開後,一年間下跌超過六成,令該水域海豚現今只剩4條。大嶼山以西水域雖一直是最重要的海豚生境,卻自2007年起錄得近七成跌幅,由54條下跌至17條。
而2013年剛展開的香港接線工程,亦會為該水域帶來長達3年的打樁工程噪音滋擾,令情況雪上加霜。
洪家耀批評:「政府說家是香港,我們向白海豚借了好多地方,海豚也是我們家的一分子,現在卻家不成家
。」學會敦促政府盡快落成早前規劃出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指2016年已經太遲,不敢想像到時還有沒有白海豚存在,而且屯門赤鱲角連接路工程開展後,情況一定更惡劣,必須加快保護白海豚。
由於中華白海豚是對聲音十分靈敏的動物,日常生活都靠聲音溝通,大嶼山海域鄰近的多項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香港接線工程及海天碼頭高速船運行的噪音都嚴重干擾白海豚正常生活,縮小牠們的活動範圍及食物等資源,更影響身心狀態及生殖能力,令白海豚出生率下降之餘,不少白海豚寶寶一出生便夭折。
對於目前白海豚的前景,洪家耀悲觀地指,未來若落實650公頃海面積的第三條機場跑道,及龍鼓灘300公頃的填海工程,將進一步在白海豚「傷口上灑鹽」。
他建議政府在發展前,必先履行當年環評表明不會影響白海豚生活的保育承諾,加快補償措施,例如興建海岸公園作為白海豚避難所,和其他部門協調進行「累計環境影響評估」,將附近工程改為只在日間進行,及減少附近水域高速船航道的繁忙程度,或要求船隻減速。
其實早在2000年,漁護署曾制定中華白海豚的護理計劃,目標讓中華白海豚繼續以香港特區水域作為活動範圍一部分,加強牠們在珠江口的生存機會,無奈經濟發展大前提下,可愛的白海豚成了犧牲品。
政府說家是香港,我們向白海豚借了好多地方,海豚也是我們家的一分子,現在卻家不成家 。
獲選回歸吉祥物
中華白海豚於1997年,被選為香港回歸慶祝活動的吉祥物,其名叫「 小海白
」的卡通形象為不少小朋友熟悉。香港西部水域成為中華白海豚的活躍生長區域,過往不時可見一群群白海豚暢泳,觀賞海豚變成旅遊活動,可惜不少辦這活動的機構都指今年很難見到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