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外來車輛闖禁區「牛」「車」爭路

《成報》,2013/6/6

牛隻在大嶼山被超速駕駛者撞死撞傷時有發生,今年4月,小黃牛「星仔」也於該區被車撞死,肇事者不顧而去,警方迄今仍未捉到兇徒。雖然大嶼山一帶被運輸署劃為禁區,但有塘福居民向《成報》透露當局執法有限,令經常有外來車輛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夜間自由進出大嶼山,甚至塘福經常有外來「飆車黨」出沒。「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1月至5月已有9隻牛被車撞死,連同昨日死去的八隻,共有17隻牛,情況日益惡化。她說,出事路段彎位暢順,高低位不多,適合飆車;而泥頭車、巴士、公務車及的士等外來車輛經常超速,希望當局盡快加建路面減速裝置,以及「影快相」設備,以防夜間飆車。

團體發起「一人一電郵」

另一組織「梅窩牛牛之友」幹事朱一心向本報表示,肇事者不顧而去的做法相當殘忍。她說,已發起「一人一電郵」行動,要求正視汽車超速問題,促請當局加設警告路牌、車速監察器及閉路電視,防止同類事件發生。該會早前建議開放梅窩幾幅官地,設立棲息牛棚,讓牛群可臨時歇息,減少「牛」「車」爭路情況。兩個動物團體受訪時不約而同地呼籲傳媒及公眾不要再稱呼牠們為「流浪牛」,因為牛群在塘福及長沙一帶土生土長,與當地人相處和睦,根本是「村牛」,加上「流浪」一詞意味應全數被捕捉。

愛護動物協會公關及傳訊經理顏綺苓說,在大嶼山同西貢都有較多牛隻出沒,多數都無被人圈養,建議駕駛者在馬路遇到動物時,可以打信號燈,讓後車知道前方有事發生,讓牛隻經過後再通過,並強調車輛及牛隻都是道路使用者,應予忍讓。

另外,在昨天慘案發生後,「水牛協會」義工、外籍女村民Dina Strosek Yang立即趕赴現場。她蹲在重傷牛隻身旁用手撫慰牠們,又燒香拜祭慘死的牛隻,更主動協助現場獸醫及工作人員,處理牛隻屍體。她坦言自己已當慘死牛群是一家人,並為牠們起了名字,牠們平日有慣常行走路線,每當經過她家門,她都會雀躍與牠們戲玩,感情深厚。

另稿:
港農棄耕 牛牛失業

香港60年代經濟轉型,農民逐漸棄耕,耕牛漸漸加入「失業大軍」。漁農署估計現時本港約有1,230隻流浪牛,當中以西貢及馬鞍山牛隻最多,約有500多隻;大嶼山則有280隻,分別為200隻黃牛及80隻水牛,分布在南大嶼山貝澳、塘福、水口及石壁四個牛群聚居地。

全港流浪牛逾千

對於牛隻經常躺於路中心,「梅窩牛牛之友」幹事朱一心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春夏季由於草地較濕,故牛隻喜愛夜間到較乾爽的石屎馬路乘涼,但到秋冬,便會返回草地。

漁護署發言人說,不時收到有關流浪牛的投訴,包括牛隻隨處排泄、破壞植物或農作物及阻礙交通等,故該署於2011年底成立牛隊,專責管理全港流浪牛隻,如處理有關投訴,又定期派員巡視牛隻出沒地點,以評估對公眾的滋擾並制定相對措施。


發言人續說,為有效控制流浪牛的數目,現正推出「捕捉、絕育、放回」措施,為牛隻進行絕育,以免不斷繁殖,牛隻絕育後若身體健康和性情溫馴,將送回原來捕捉的地方,或遷往遠離民居的地方或郊野公園。他表示,2012年至今已為109頭大嶼山及西貢牛隻進行絕育,而牛隻相關投訴亦由2011年的245宗,急降至2012年的149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