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2018/2/1
龍尾人工泳灘興建工程因被質疑破壞豐富生態而備受爭議,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出,為期三個月的龍尾海洋生物遷移工程已完成,魚類專家共搬遷逾一千五百多個海洋生物,當中包括兩條雌性管海馬,但在搬遷後失蹤,署方估計兩海馬仍然生存,會繼續監察生態。龍尾人工泳灘建造工程今(1日)正式開展,料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完成。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午召開閉門會議,向環保團體交代龍尾海洋生物搬遷進展及監察工作,但並沒有環團代表出席。土木工程拓展署簡介指,按環境許可證的規定,在正式進行工程前,於龍尾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生態調查,並為海洋生物搬家,以減低工程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海洋生物搬遷工程已完成,共搬遷最多有一千四百多隻海星、九十一個海膽、四十六條賴氏蜂巢蝦虎魚、以及廿九條黑海參等。
人工泳灘建造工程今開展
搬遷的海洋生物當中,包括兩隻具保育價值的管海馬。魚類專家於一月廿日下午在龍尾發現兩隻雌性管海馬,長度分別為八厘米及十厘米,並分別套上編號頸環以識別,再將牠們遷往汀角東。但在其後連續監察中,暫未發現兩條海馬,因未見屍體,估計仍生存。
拓展署高級工程師鄭建文表示,今日正式開展建造人工泳灘工程,料最快明年上半年完成。搬遷工程完成後會定期監察,比較同一範圍物種數量,評估搬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