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一項研究指,過去6年多共拍攝到368條中華白海豚依靠香港水域作為一部份棲息地,遠超漁護署海豚監察報告公佈的65條,質疑低估依賴香港沿海水域維生的海豚數量。負責撰寫漁護署海豚報告的洪家耀解釋,雙方研究方式不同,65條是每日平均在香港水域的海豚,368條則是6年間記錄在港出沒的海豚總數,「輕輕游過影到一次都計一條。」
港大團隊過去6年多進行野外調查,拍攝海豚背鰭的自然記號辨識海豚,平均每年記錄200至300條中華白海豚,6年間共拍攝到368條依靠香港水域作為一部份棲息地。發起研究的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及生物科學學院的賈力誠副教授指,更高數字不代表海豚情況更好,僅說明本港沿海棲息地對於整個珠江口海豚種群至關重要。
倡先保護西南大嶼山海域
港大團隊過去6年多進行野外調查,拍攝海豚背鰭的自然記號辨識海豚,平均每年記錄200至300條中華白海豚,6年間共拍攝到368條依靠香港水域作為一部份棲息地。發起研究的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及生物科學學院的賈力誠副教授指,更高數字不代表海豚情況更好,僅說明本港沿海棲息地對於整個珠江口海豚種群至關重要。
倡先保護西南大嶼山海域
港大海豚數據與漁護署相差幾倍,原因或與調查方式有關。漁護署指,署方採用「線性調查法」技術,估算在特定時間於調查地區內出現的平均數量,結果顯示近年香港水域內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減少。而港大研究團隊採用的「照片辨識標記重捕獲」,顯示幾年期間曾經使用香港水域的海豚累計數目。它們的估算結果具有不同的含義,不能直接比較。
港大研究團隊的領導作者陳釗賢指,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是珠江河口種群一部份,但近年內地水域興建風電場、港珠澳大橋,又准許拖網捕魚,香港水域環境相對「冇咁差」,成海豚關鍵棲息地,建議港府優先保護西南大嶼山海域,劃為海岸保護區。洪家耀強調,過去6年本港情況變差,基建和填海活動嚴重影響海豚,他擔心公眾片面理解368條海豚,便以為海豚情況良好。
港大研究團隊的領導作者陳釗賢指,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是珠江河口種群一部份,但近年內地水域興建風電場、港珠澳大橋,又准許拖網捕魚,香港水域環境相對「冇咁差」,成海豚關鍵棲息地,建議港府優先保護西南大嶼山海域,劃為海岸保護區。洪家耀強調,過去6年本港情況變差,基建和填海活動嚴重影響海豚,他擔心公眾片面理解368條海豚,便以為海豚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