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

佛教團體辦海上放生涉外來品種星鱸 環團:水域不合憂變放死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80871/佛教團體辦海上放生涉外來品種星鱸-環團-水域不合憂變放死
不少環保團體呼籲市民切勿放生,以免胡亂放生釀成殺生,也造成生態災難,但仍有不少市民深信可藉放生彰顯善心。有佛教團體今日(22日)在鯉魚門大廟海域舉行「海上大放生」,並提供「可在香港生存的魚類」,供善信們自行選擇是否放生,吸引約400人參與。

有環團表示,活動放生的水域水流較急,石斑魚及黑鱲均不適合生存,又發現有外來品種星鱸,擔心不當放生,令大量魚類死亡,造成生態災難,最終善信行善卻變成殺生。
有佛教團體舉辦「海上大放生」,吸引約400名善信參與。(勞敏儀攝)
有佛教團體舉辦「海上大放生」,吸引約400名善信參與。(勞敏儀攝)

佛教團體「噶舉祈願」舉行第14屆的祈願法會,並進行「海上大放生」,活動吸引約400名善信參與,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報名。市民上船前要支付280元,即包船費、素食自助餐及祈願結緣品,但放生費用另計,善信可隨喜好放生。

船隻由北角東渡輪碼頭出發, 船上已準備40圍檯,其中3圍供喇嘛享用,座無虛席。出發後善信誦讀「放生法」一個多小時,期間不少市民讀到「瞌眼瞓」。

部分魚落海已反肚
當船隻駛到鯉魚門大廟海域,有漁船供應一盤接一盤的魚類,稱是「可在香港生存的魚類」,例如石斑、紅魚、紅鮪等,經僧侶灑甘露祝福魚兒後,供善信們自行選擇是否放生。

每個膠盤裝有數條小魚,善信接過膠盤後,即被催趕把小魚沿船身的鋼梯「瀡滑梯」放到海中,不少市民顯得手忙腳亂,有的小魚因掙扎掉到地上,有的掉到海上已反肚。當參加者陸續返回座位,仍餘下超過十多盤的魚類未被放生,義工只好協力把剩餘的魚兒「放生」。
放生活動上發現外來品種星鱸。(勞敏儀攝)
放生活動上發現外來品種星鱸。(勞敏儀攝)

星鱸30年前已在港水域出現  食量大生命力強
記者發現,放生魚中有青斑、黑鱲、紅魚等,還有外來品種星鱸。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來自南美洲的星鱸早在三十年前已在本港水域出現,食量大且生命力強,有機會搶奪本地魚類食物及影響本地生態環境,也曾有市民釣到1.3米長的星鱸,是沙巴龍躉出現前最熱門放生魚類之一。

他又指,在鯉魚門大廟海域放生未必合適,解釋這裡水流較急,惟石斑較適合在有石礁、較靜態的水域生存;而黑鱲也適合在鹹淡水域,有石礁躲藏的地方生存;若被放生在開放性水域,有機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他明白善信希望做好事,但擔心最終放生,會變成放死。

白米、餅乾一併灑落海中
有市民表示,曾參與放生團,坦言「佢畀咩魚,咪放生咩魚」,沒有研究魚的品種,也沒有理會其「放生」後能否生存。另有善信把白米、綠豆、餅乾、糖果等灑到海上,有人指是用來餵魚、有人指是放生方式之一,也有人指灑到海上貢獻給海龍王。
有善信把白米、綠豆、餅乾、糖果等灑到海上,指是用來餵魚。(勞敏儀攝)
有善信把白米、綠豆、餅乾、糖果等灑到海上,指是用來餵魚。(勞敏儀攝)

噶舉大祈願法會執行長喇嘛確札表示,放生的目的是帶生命很重要和眾生平等的訊息,將魚類放生到海洋後,牠們的壽命得以延長,會為此感到非常開心,並提醒放生要小心選擇物種,例如不可以把淡水烏龜放生,也要知道放生的魚類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若把淡水烏龜放生,牠們就會死亡。有義工補充,每次放生活動前均會與漁戶溝通,指明一定要深海魚,不要養魚,是次活動共投放10萬元買魚。被問及是否每年放生的魚類品種都一定適合,她回答指「我想我們正確吧!」
該團體去年10月在facebook曾上載海上放生活動照片,當中發現沙巴龍躉的蹤影。(噶舉祈願facebook)
該團體去年10月在facebook曾上載海上放生活動照片,當中發現沙巴龍躉的蹤影。(噶舉祈願facebook)

翻查該佛教團體facebook,去年10月也曾舉辦海上放生活動,活動規模較小,但從照片中可發現沙巴龍躉的蹤影。早前已有環團表示,沙巴龍躉是外來肉食性動物,經花尾龍躉與老虎斑人工雜交而成。牠們成長迅速,只需6至9個月時間就可養殖至一斤重,故進入本地水域後,一方面會進食各種小魚,同時亦會與本地的肉食魚類爭奪食物資源。一旦沙巴龍躉在港落地生根及大規模繁殖,將會令其他魚類品種及數量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