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

鄉郊動物絕育戰紀?/忌?/績?/跡?/%@$#!*& (上篇) /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

週三 2018-11-14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0595
文:古洞(非人類)動物互助社

不記得我們在古洞的絕育工作是如何開始的了。三年前,我們作為在村協作者,在民間組織「動物朋友」支付了全部絕育手術費用的情況下,不知不覺承擔起了古洞唐貓唐狗的絕育工作。通常是接到村民的電話,經過了解溝通,雙方同意之後,我們就聯絡「動物朋友」安排絕育時間。我們每次盡量集中最多的貓狗送往絕育,以降低運輸的成本。一般我們是提前把分散在各家需要絕育的貓狗集中到互助社,送上接載貓狗去診所的專車,等待絕育完成回互助社後再一一送回村民家。就這樣,許多不知名字的貓貓狗狗,便經歷了古洞各處彎而窄的小路上、車仔內的茫然顛簸。

手術是「免費」的,因為民間團體用善款支付了所有成本。我們通常都鼓勵村民支付$80-$200不等的車費;但也常常遇到「半強迫」才勉強讓貓狗絕育的主人,或者生活實在困難的村民,他們沒有辦法承擔任何開支。不同於許多民間動物團體,需要籌措大筆經費維持各方面的動物福利工作;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只是承擔著絕育所需的部分交通成本。

為什麼要為鄉村提供免費動物絕育服務?
若不假思索接受政府的說法——所謂「一切責任歸於飼主」,有人就會疑惑,為什麼要提供「免費」的絕育手術給有村民飼養的貓狗呢?他們為什麼不自己負責貓狗的絕育和其他福利?

對於「動物朋友」這樣長期做鄉郊動物福利的團體來說,她們很清楚,如果手術不是「免費」,絕育工作將更難推行,而後果就是貓狗因過度繁殖而陷於各種悲慘處境。

若想要再進一步理解鄉村動物絕育問題,我們不能不首先弄明白鄉村生活環境;以及非人類動物與人類動物的相互關係。

相對於市區,鄉村部分地方相對開闊。同樣無固定主人飼餵,貓狗的生存環境比市區要來得寬鬆。這樣一來,一不留意,一個地點就可能有十幾二十多貓咪出沒。在這種情況下,有主人動物與社區動物的界線是非常模糊的。有村民這樣說:「貓咪從鄰居家走過來我家找吃的,從一兩隻變成二十多隻,我一直跟人說,這些貓咪不是我的,可是有次突然醒覺,為什麼不是我的呢?食物是我提供,他們又親近我,我也對他們有了感情。」對於自來貓,好心的村民因為餵食而對貓咪產生了情感上的聯繫,可是絕大多數並不能承擔起貓咪生老病死的責任。貓咪不會被當成是私有財產或家庭成員或者受保護者,而更像是同處於一個空間﹐相互緊密聯繫著的共居者。在絕育資訊如此稀有的狀況下,通常是等貓咪過度繁殖到困擾日常生活的程度,村民才著急打聽絕育渠道。鄉村地區沒有如市區一般公私分明的界線,貓狗來來去去,很多難以歸於某一家某一戶,如果沒有公共/社區層面的動物福利資源介入,只鼓吹飼養者責任,控制貓狗數量根本是空談。

不過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鄉村貓狗的生存境況非常多元,差別很大。有上面所說的半社區動物,也有如市區一般完全在室內生活的貓狗,或者介乎兩者之間的——貓咪可以自由出入屋子,但歸屬感更強。「動物朋友」的鄉村免費絕育不論是否有人餵養都會剪去貓狗耳朵一角做標記,就是考慮到鄉村環境複雜,半社區動物比重大的緣故。

至於鄉村村民家的動物來源,很多是由熟人送贈或來自社區動物,購買的情況不多(雖然一般送贈會封幾十元利是);也有一部分,是其他地方的飼主因各種五花八門的原因遺棄動物,硬塞進村民家的!——好像鄉郊地方大就理所當然能容納所有別人不想要的活物死物!

不只是鄉郊,全港都需要公共性質的絕育服務
當社會倡議政府應該對家庭照顧有所承擔的時候,我在想:養動物的責任全權交給飼主又是否合理?照顧人類家庭,是為確保社會生產力能延續;那麼,我們又應怎樣理解「養動物」/「跟一隻動物一起生活」這類家庭呢?我還沒有清晰的答案,但有幾個假設:
如果動物是領養來的,是否可算是承擔了本屬於整個社會/社區的責任?又或者,跟動物一起生活/相伴,某種意義上可不可能成為現代都市人的一種權利?如果沒有寬鬆的經濟條件應付動物的醫療開支,又有沒有權利領養一隻動物?這些問題都沒辦法一概用肯定或否定來回答,但是現實是,養動物的人並不是個個能輕鬆應付貓狗高昂的醫療支出,甚至基本的絕育費用。

現在我們能夠找到的既方便又成本低廉的絕育服務少之又少。除了「動物朋友」這類慈善民間團體自籌資金支持外,還有愛護動物協會(以下簡稱SPCA)和保護遺棄動物協會(以下簡稱SAA)等較大規模的團體,他們也提供社區貓狗免費絕育服務,以及針對鄉郊貓狗的低廉絕育服務(如動物福利車)。但是對村民來說,要使用上述服務,實在需要好一番工夫。至於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僅有「唐狗免費絕育」和「防疫注射計劃」若有若無地存在著。絕育位需要電話留言預約,等待時間難以預計;即使成功預約,村民也需要將貓狗送去指定地點絕育再接回。而村民也往往因為電話留言不便、等待時間長,或根本沒有籠子等作運送等等各種「技術難題」,而放棄為貓狗做絕育。何況,僅就絕育資訊的宣傳來說,政府的工作也算不上及格。前不久漁護署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古洞做了一次宣傳展覽,結果整個過程也就是兩條友乾站了不到兩小時,宣傳內容還竟然是「如何牽引你的狗隻」以及「執狗屎保持環境衛生」這樣超級離地的東西!

這樣一來,絕育工作的推展十分仰賴所謂的「義工」,義工自籌籠子、基本護理用品等,代預約時間、安排交通,還要擔當勸解教育的任務……在公共動物福利資源如此欠缺的情況下,不少地區的絕育工作還能做下來,唉——如果有任何成績,這根本就是建立在對所謂愛貓狗義工的無限榨取之上!(也無怪乎一般市民會拿異樣的眼光看動物義工了==)
政府推卸動物福利方面的責任,刻意將動物權益變成僅需愛貓狗人士/動保人士關注的狹窄議題,將照顧動物的責任全然推給飼主,推向完全的私人領域。但是現實讓我們意識到,這樣的視野在發展區鄉郊是多麼落後和荒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