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6 — 14:09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thestandnews.com/personal/%E6%95%99%E9%80%99%E7%A7%91-%E8%A6%81%E4%B8%80%E6%A2%9D%E6%9B%B2%E7%B7%9A/
在「動物,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首課,我問在座同學有誰吃素,六十多人的班上,只有一人舉手。「吃素,為了甚麼?」我問。「為了減肥!」同學答得坦白,卻續道:「最初是為了減肥,但後來減不了磅,卻感到吃素讓自己重新認識動物,與動物聯繫起來。」
我聽罷,有點感動,因為我忽然想到,那不正是教授我這門新科的一些想法嘛?──「動物,文化,與現代社會」是我見香港大專院校的人文學科,都未曾有過類近討論動物倫理、文化現象與社會發展等專題,而在兩年前向我的學系提議及設計學科;當時的想法是,在歐美以至台灣澳洲都有大學的文化研究、社會學與哲學等學科處理動物議題,為何在香港竟沒有這種課堂?於是我寫好了課程大綱,經不同部門審批通過,今個學期正式上馬,作為首個在香港以動物為題開課的人文學科。
同學的食素解答,正中我的開課想法,是因為,我看到一條「曲線」──一條不以直路走向目標的曲線,所希望達到的,就是對動物的認知與關懷。同學原想減肥,卻走上了一條聯繫動物的路,以至於我,倒是想透過嚴謹的文化與社科學術討論,讓人明白,動物是如何與我們並肩而行,應該得到重視。
不以直接簡化想像,卻會反覆思辯,是條曲線。然而又有想法或曰:重視動物就是重視動物,不用學術,因為那根本就是直接坦誠的,對大自然的珍愛!不錯,直接想法可取,因為要人重視生命,最快捷不過的,就是道出愛之所在──爬蟲飛蟻,不要拍打,野豬群牛,別去衝撞……總之,要愛,最好就是保持距離,不要打擾。
說得直接,就是重視共處的可能。不過,直接之外,「曲線」同樣重要,是因為如果進一步的探問,就知道此刻說「愛護」或「尊重」的背後,總有原因,卻非自有永有──更甚者,就是我們慣於城市生活,根本就遺忘了本就存在於其中的動物!教育,正是歷史的「召喚」,要我們看到人與動物幾經流變的共生或對立關係,以至走到今天,又如何令我們「變成」彷如不曾見過動物,更似是不懂重視物種的冷漠人類!
是故,見爬蟲飛蟻,我們除了不要拍打,更要認知香港郊野如何慢慢消失,終至本以花草林木為居的昆蟲,要舞動於城市;至於野豬群牛,我們除了不要打擾,更要明白單一化的高樓城市如何滅絕環境,終至本在平靜島嶼棲息的物種,要被迫闖入社區,面對車水馬龍,更隨時被飄移快車奪命!
如果我們認知到那極不對等的權力關係,或更能明白,不會語言的非人類動物,畢竟就在掌控話語權的人類說法中,注定會被剝奪生活與生存。曲線教育因此變得重要,正是它不以直接談愛為上,卻反而要我們多想社會發展歷程,如何改變了物種本可共存的世界,卻最終由人類駕馭一切,同時消滅動物,最後只會危及自己。
如此曲線,是深化對直線談愛的單純理解;而曲線看動物,亦其實會反過來,要我們人類觀照自身的霸道與無知。
我的這一科在 2016 年一月開始,期間正有多頭流浪狗被飛車連環奪命,似乎每隔一兩天就有報載新聞,說司機「不顧而去」,甚至有說其中一個肇事司機冷笑應對──未知是傳媒渲染,抑或真有其事。直線教育,當然可以叫人顧慮路上生命,勸籲減漫車速,避免慘劇;然而曲線認知也有必要,就是讓我們明白城市發展的橫飛道路,人皆所見也儼如迷宮,更遑論流浪動物?如果我們明白人類畢竟因為城市發展而漠視箇中生命存活,又會否更懂得放慢發展步伐(比如司機減慢車速),彌補我們剝奪生命,同時消滅得所剩無幾的共融空間?
對的,那是難以彌補的「過失」,但至少我們因為開始曲線反省,或更會明白原來物種有情,比單純說愛,原來委婉得來,有歷史原由與倫理因果。這讓我再次想到同學的吃素因由,本為直率減磅,卻曲線開出一扇窗以認知動物,對她而言,尤其深刻而持久。我想,為動物而作的文化教育,正在於此──為愛多作曲線深思,窗會打得更多,路會走得更長。
我聽罷,有點感動,因為我忽然想到,那不正是教授我這門新科的一些想法嘛?──「動物,文化,與現代社會」是我見香港大專院校的人文學科,都未曾有過類近討論動物倫理、文化現象與社會發展等專題,而在兩年前向我的學系提議及設計學科;當時的想法是,在歐美以至台灣澳洲都有大學的文化研究、社會學與哲學等學科處理動物議題,為何在香港竟沒有這種課堂?於是我寫好了課程大綱,經不同部門審批通過,今個學期正式上馬,作為首個在香港以動物為題開課的人文學科。
同學的食素解答,正中我的開課想法,是因為,我看到一條「曲線」──一條不以直路走向目標的曲線,所希望達到的,就是對動物的認知與關懷。同學原想減肥,卻走上了一條聯繫動物的路,以至於我,倒是想透過嚴謹的文化與社科學術討論,讓人明白,動物是如何與我們並肩而行,應該得到重視。
不以直接簡化想像,卻會反覆思辯,是條曲線。然而又有想法或曰:重視動物就是重視動物,不用學術,因為那根本就是直接坦誠的,對大自然的珍愛!不錯,直接想法可取,因為要人重視生命,最快捷不過的,就是道出愛之所在──爬蟲飛蟻,不要拍打,野豬群牛,別去衝撞……總之,要愛,最好就是保持距離,不要打擾。
說得直接,就是重視共處的可能。不過,直接之外,「曲線」同樣重要,是因為如果進一步的探問,就知道此刻說「愛護」或「尊重」的背後,總有原因,卻非自有永有──更甚者,就是我們慣於城市生活,根本就遺忘了本就存在於其中的動物!教育,正是歷史的「召喚」,要我們看到人與動物幾經流變的共生或對立關係,以至走到今天,又如何令我們「變成」彷如不曾見過動物,更似是不懂重視物種的冷漠人類!
是故,見爬蟲飛蟻,我們除了不要拍打,更要認知香港郊野如何慢慢消失,終至本以花草林木為居的昆蟲,要舞動於城市;至於野豬群牛,我們除了不要打擾,更要明白單一化的高樓城市如何滅絕環境,終至本在平靜島嶼棲息的物種,要被迫闖入社區,面對車水馬龍,更隨時被飄移快車奪命!
如果我們認知到那極不對等的權力關係,或更能明白,不會語言的非人類動物,畢竟就在掌控話語權的人類說法中,注定會被剝奪生活與生存。曲線教育因此變得重要,正是它不以直接談愛為上,卻反而要我們多想社會發展歷程,如何改變了物種本可共存的世界,卻最終由人類駕馭一切,同時消滅動物,最後只會危及自己。
如此曲線,是深化對直線談愛的單純理解;而曲線看動物,亦其實會反過來,要我們人類觀照自身的霸道與無知。
我的這一科在 2016 年一月開始,期間正有多頭流浪狗被飛車連環奪命,似乎每隔一兩天就有報載新聞,說司機「不顧而去」,甚至有說其中一個肇事司機冷笑應對──未知是傳媒渲染,抑或真有其事。直線教育,當然可以叫人顧慮路上生命,勸籲減漫車速,避免慘劇;然而曲線認知也有必要,就是讓我們明白城市發展的橫飛道路,人皆所見也儼如迷宮,更遑論流浪動物?如果我們明白人類畢竟因為城市發展而漠視箇中生命存活,又會否更懂得放慢發展步伐(比如司機減慢車速),彌補我們剝奪生命,同時消滅得所剩無幾的共融空間?
對的,那是難以彌補的「過失」,但至少我們因為開始曲線反省,或更會明白原來物種有情,比單純說愛,原來委婉得來,有歷史原由與倫理因果。這讓我再次想到同學的吃素因由,本為直率減磅,卻曲線開出一扇窗以認知動物,對她而言,尤其深刻而持久。我想,為動物而作的文化教育,正在於此──為愛多作曲線深思,窗會打得更多,路會走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