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星期三

WWF促護31海洋生態地

《蘋果日報》,2016/11/14

香港的海洋生態豐富多姿,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聯同30位海洋生態專家,發現本港有31個地點,符合聯合國環境規劃處的科學準則,可視為海洋生態熱點,但逾8成熱點仍未獲保護或管理。屬於熱點之一的西貢海下灣,兩年間磨洲一帶珊瑚逾9成死亡,WWF促請下任特首在2020年前落實保護本港一成海洋及海岸範圍。

海下灣磨洲9成珊瑚亡

海洋生態熱點指一些區域擁有具代表性、罕見或受威脅的海洋物種及棲息地,有保育及科研價值。WWF聯同專家過去一年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處《生物多樣性公約》,當中評核「具有重要生態或生物意義的海洋區域」(EBSAs)的科學準則,分析本港海洋環境,並歸納出31個海洋生態熱點,本港東面有21個,集中在西貢和印洲塘一帶海域,西面熱點則有下白泥和西大嶼山海域等。

不過,WWF指多個熱點面臨發展威脅,例如沙洲及龍鼓洲、西大嶼山海域和東涌灣均受三跑等大型基建工程影響。部份東面海域熱點生態急劇倒退,中大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伍澤賡博士指,西貢海下灣磨洲生長逾70年的扁腦珊瑚,今年有9成死亡。他估計與紅潮侵襲有密切關係,而紅潮成因與海水變暖和陽光有密切關係,海膽增多亦侵蝕珊瑚。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榮譽助理教授邱倩婷指,另一熱點西貢企嶺下海有7.5公頃的紅樹林,泥灘和河口都有豐富的生態,近海位置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級別的管海馬,她憂慮丁屋發展帶來更多污染。

WWF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李美華表示,未來會訂立優先保護熱點,向港府提出保育措施。她促請下任特首在2020年前將本港一成海洋及海岸地區劃為保護區。漁護署指磨洲的珊瑚群落出現生物侵蝕現象,已聯同本地學術機構和珊瑚專家研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