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8/10/29
港珠澳大橋本月24日通車,官媒《人民日報》指有5條中華白海豚在當日「造訪」,又稱大橋工程對環境「零污染」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有關注海豚團體提出質疑,指海豚「起舞」慶祝通車是誇張說法,而工程對白海豚數量的影響「冇得抵賴」,預料三跑工程上馬後,白海豚數量會進一步減少。
三跑填海勢再壓縮棲息地
《人民日報》昨日發表題為〈大橋通三地 協作添動力〉的文章,文中引述報道指有5條中華白海豚在通車當日「造訪」港珠澳大橋,更「躍海而出、騰空起舞」。文章又稱港珠澳大橋工程對環境「零污染」及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不過,根據漁護署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在大橋香港段工程於2012至2017年進行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由80條急跌至47條,跌幅逾41%,是199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當中大嶼山東北面已連續3年沒有白海豚出沒。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反駁《人民日報》,引述漁護署數據指建橋以來香港水域內大橋位置附近的白海豚「已經走晒,到今日都未返嚟」,「好清楚見到(建橋)對海豚嘅影響同海豚分佈嘅關係,冇得抵賴!」他表示,大橋位置與白海豚重要棲息地重叠,大橋海上工序完工後有海豚出沒不是奇事,但並非慶祝通車,「講到起舞就更加誇張」。而內地稱可識別的海豚數目多達2,000多條,但鄭指有關監察數據在開始建橋時才公佈,亦從未有相關報告支持,難以與建橋前情況比較,認為數字並不可信。
鄭指曾相信大橋通車後白海豚可能重回有關水域,未料大橋工程未完成,港府又推三跑工程,填海工程規模更是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4倍,內地水域亦有進行中的基建工程,料工程會令白海豚的棲息地縮小,數量或進一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