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星期六

兩種常見候鳥勁減八成

《蘋果日報》,2017/5/11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現,部份原本在南中國及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常見候鳥,近年出沒數量有下降趨勢。分會近期與其他雀鳥保育團體,完成南中國地區渡冬水鳥評估,發現鶴鷸(Tringa erythropus)及金眶鴴(Charadrius dubius),兩種較常見候鳥,在南中國地區出現數量大跌7至8成,憂慮或因區域發展及氣候變化,影響候鳥生態。

專家憂區域發展成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護區主任黎雅儀指,根據最近完成的評估,在香港及南中國過冬的鶴鷸,出沒數量由2006/07年度,每月平均800隻下跌至前年只有200隻;同期金眶鴴出沒數量,亦由每月300隻跌至只有60隻。專家擔心地區發展已對常見物種構成威脅。

黎雅儀指,過去東亞地區海岸發展頻繁,已發現其他涉禽物種,如大濱鷸及勺嘴鷸數量已下降至瀕危水平。因此對常見物種也出現下降的趨勢感擔憂。她說,兩種常見候鳥出沒數量減少原因仍有待研究,除棲息地減少外,候鳥在遷徙過程被獵殺以及氣候變化,都有可能是候鳥減少到訪南中國原因,相信新資料有助及早改善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