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2013/1/24
一條雄性江豚,昨晨被人發現陳屍港島薄扶林沙灣徑石灘上,因死去多時,屍體已開始發脹發出惡臭。由於江豚沒有表面傷痕,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專家前來剖屍檢驗,取走其牙齒、皮膚及皮下脂肪等組織樣本供化驗,以跟查牠的死因。
今年首宗 一成知死因
昨日早上10時許,香港大學職員於港島薄扶林沙灣徑港大何鴻燊體育中心巡邏,期間發現對開石灘一條海豚擱在石上,懷疑有海豚擱淺遇險,馬上報警。警員到場調查,證實該條海豚已死去,屍體開始發脹,且散發出陣陣惡臭。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的3名專家接獲消息,馬上到場協助調查。穿着全身保護袍的專家,走近海豚屍體剖屍檢驗,發覺牠屬成年雄性江豚,體長166厘米,年齡約15歲以上,由於身上無明顯傷痕,死因不明。專家將牠的牙齒、皮膚及皮下脂肪等組織樣本帶走化驗,以便追查牠的死亡原因,屍體稍後由食環署職員撿走處理。
沒有背鰭 少躍出水面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發言人稱,今年首次發現有海豚擱淺,由2006年至今,共發現208條海豚屍體,佔七成是江豚,其餘是中華白海豚。豚屍被發現時大部份已腐爛,約一成可以確定死因。
江豚又稱江豬、烏忌、露脊鼠海豚,是鼠海豚科的一個物種,與其他海豚的最大特徵上的區別是它沒有背鰭。在漢語中,「豚」、「豕」皆指「豬」,「江豚」意即「江豬」之意,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江豚體形似魚,全身灰黑色,頭短,額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無背鰭,很少躍出水面,僅背脊露出。初生長約80厘米,成年可達170厘米長,超過60公斤重,在香港水域的江豚在其背上寬布棘狀小結節。這些江豚分布於印度洋至南中國海,形態上不同於分布於長江、東海、黃海、渤海以及韓國和日本水域中,背上窄布棘狀小結節的江豚。本港水域內的江豚數目由秋季最少的55條至春季最多時超過150條。牠們通常季節性地進出香港水域,如果包括香港鄰近水域,估計這江豚最少超過2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