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星期五

暖男獸醫來港專醫爬蟲類 指港人不懂養「有主人餵狗糧畀龜食!」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hk01.com/寵物/217621/暖男獸醫來港專醫爬蟲類-指港人不懂養-有主人餵狗糧畀龜食
在香港,他深深感受到香港的居住條件對主人和寵物都有影響,而香港和外國的人亦有不一樣的文化和習慣,讓他頗為訝異。他在異鄉到底有甚麼經歷和見聞?

大定一定會很好奇,為何他會選擇爬蟲專業?原來他早於5歲時已經與爬蟲動物結緣。「當其他小孩都在踢足球時,我卻喜歡跟蜥蜴玩。我會在郊外尋找牠們的蹤影,抓起來觀察一日之後再放生。」如果見到其他小朋友傷害蜥蜴,他會挺身而出保護牠們,年紀少少已經懂得愛護大自然。他表示,很多人都十分懼怕蛇、蜥蜴等爬蟲動物,相比起其他哺乳類動物甚少得到人類的關心,所以他希望可以盡自己所能幫助「弱勢社群」。
Dr. Nic手上的美洲鬣蜥是常見的爬蟲寵物。(莊堅毅攝)
Dr. Nic手上的美洲鬣蜥是常見的爬蟲寵物。(莊堅毅攝)

在香港行醫遇上不負責任​的主人
來港行醫之後,遇到各式各樣的主人和寵物,其中最令Dr. Nic難忘的個案是一隻由情侶帶來的陸龜。「牠不是因為病毒感染,而是因為差劣的養殖環境導致生病」。Dr. Nic說,那對主人沒有給牠設置暖管、UVB燈管,也缺乏陽光;給他吃狗糧和貓糧,但陸龜是素食動物。Dr. Nic向他們解釋應該怎樣照顧龜,但他們不打算聽從專業意見,任由寵物的健康繼續差下去,非常不負責任。
陸龜是草食性動物,主人應以蔬菜、草餵飼。(莊堅毅攝)
陸龜是草食性動物,主人應以蔬菜、草餵飼。(莊堅毅攝)

港人愛寵之切有好有壞
不過,如此極端的個案只佔少數,他指很多香港主人仍然是非常疼愛寵物,視他們為家庭的一份子。Dr. Nic表示,他有時會建議讓寵物即時接受檢查或手術,但不少主人都會先聯絡其他家人一起商量,而外國的主人則沒有這個習慣。站在醫者的角度,這未必是最好的做法,因為在緊急情況下,寵物可能會因此延誤治療。在主人的角度,Dr. Nic也明白他們的心情,擔心家人的安危份屬正常。
很多爬蟲類會因養殖環境與野外太大差異而生病。(莊堅毅攝)
很多爬蟲類會因養殖環境與野外太大差異而生病。(莊堅毅攝)
Dr Nic會在Instagram分享治療珍禽異獸的心得。(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Dr Nic為小狐狸驅蟲。(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Dr Nic在西貢發現有野牛被困圍欄,幫忙將牠帶回牛群。(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Dr Nic手中的鱷龜攻擊性強,嘴巴咬合力強,可輕易咬斷人的手指。(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Dr Nic教導BB羊走路。(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Dr Nic曾為獅子治療。(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Dr Nic手中的小豬一臉無辜,非常可愛!(Instagram @nic_the.animal.doctor)
港人對爬蟲物種認識不足
許多人以為爬蟲動物比哺乳類容易飼養,Dr. Nic認為這是誤解。「香港人對爬蟲物種的認識並不足夠,如盾臂龜,很多香港人只知道年幼的盾臂龜體型細小,卻不知道他長大後可以重達30公斤。如果家裏沒有花園,其實不適合養這種龜。」Dr. Nic表示,在歐洲基本沒有人會養牠,因為大家都知道牠需要大量空間和糧食,但不少香港人沒有考慮清楚就買回家,對寵物和主人都不是件好事。養爬蟲類需要UVB光、溫度和濕度控制及適當的飲食,更重要的是自然陽光,如果缺乏任何一項,牠就會生病甚至死亡。
Dr. Nic認為,盾臂龜適合家中有花園的家庭飼養。(莊堅毅攝)
Dr. Nic認為,盾臂龜適合家中有花園的家庭飼養。(莊堅毅攝)

照顧起居才是最佳主人
行醫多年,Dr. Nic深感最理想的主人不是擁有多豐富的飼養知識,而是願意聽從專業意見,慢慢調整寵物的環境。曾經有一隻叫「Tang Tang」的陸龜初到診所時異常虛弱,背上的殼收縮得不成正比,連四肢都開始變形。生病的原因離不開主人缺乏知識、養殖條件惡劣,幸好完成手術後,Tang Tang的主人願意改變牠的居住環境,成功讓牠恢復健康。「我不會說爬蟲動物需要更多主人的愛,因為牠並不像貓和狗一樣需要人類的撫慰和摟抱,但主人必須盡量照顧好牠們的居住環境和飲食。」Dr. Nic認為這就是對待爬蟲寵物最恰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