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42622
海洋公園,到㡳是教育小孩認識動物的地方,還就是囚禁動物的監獄,一直以來,惹起社會不少爭議。動保團體斥園方虐待動物、漠視動物生存權。相反,有市民卻認為動物園具教育性,而園方則堅稱困養繁殖動物,有其保育意義。
園內動物失去自由、骨肉分離是不爭的事實。無容置疑,對於動物來說,要肩負所謂人類的教育宏願,代價實在不菲、犧牲亦甚大。人要從大自然認識動物,方法和途徑故然多不勝數,如生態遊、水肺潛水....可是,動物一旦離開原生棲息地,被關進石屎缸或鐵籠,生活就早已脫離自然的習性。即使再仿真的環境佈置、再先進的配套設施,也是枉然,動物充也只不過淪為展覽品,為糊口而過活。
領展瘋狂加租、恆基強行收地迫遷村民、超市壟斷市場趕絕小店......營商圖利之道,總離不開欺壓弱勢,而這些弱勢包括人和動物。顯然地,身為商家的動物園在消費動物,以換取大家手頭上的一張門票。然而,樂意光顧海洋公園、動物園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家長依舊扶老攜友觀賞動物,為什麼? 無他的,家長們只要付了錢、購了票,就能享用商家提供的直接服務: 世界動物共冶一園,睇熊貓,不必到中國;睇袋鼠,不必買機票去澳洲,來海洋公園吧!
對海洋公園、動物園、商家來說,動物只是商品,僅此而己。要把「動物商品」成功推出市面,討好大眾,不但要運用圓滑的公關技巧包裝,而且同時左右媒體的影響力。只要走進麥當勞、經過地鐵站、翻閱雜誌或面書,我們不難找到少許缐索:鋪天蓋地式的宣傳及優惠,例如「高呼熊貓巧得耳」、「澳 Yeah! 唔洗隔住個芒見(樹熊、袋鼠、笑翠烏)喇!」、「親親海馬,見證真愛復活!」等,資源充沛的優勢下,賣萌、賣笑的洗腦式廣告無處不在。然而,廣告背後,誰會在意熊貓盈盈,被園方安排加入繁殖計劃,與數頭大熊貓不斷交配,再接受人工授精,最終流産;又有誰會為意,南澳樹熊展館分貝超標、患病的「美美」要被迫展覽,娛樂遊人,數月前被園方處死?答案當然是沒有!小孩依舊走進麥當勞,喝著汽水、咬著快餐店薯條,嚷著要去海洋公園。
最近,司長林鄭月娥更前往四川熊貓基地,在眾多傳媒的鎂光燈下,強擁兩度墜地掙扎的小熊貓,鏡頭前寄語海洋公園多作繁殖,譲盈盈「年生貴子」,公園在政府大開熊貓政治的綠燈下,加上充裕的財力資源下,進行冼腦式的偽保育宣傳,事半自然功倍。
而歷年來,遇上動物死亡事故,公園只選擇性公佈消息,對媒體而言,園方的市場價值,當然就是名重要的廣告客戶,甚至是位長期的合作伙伴,試問媒體又怎會刻意與園客戶交惡,與錢財結怨? 好吧,即使有良心媒體出現,主動求證及跟進虐待動物事件,但礙於園內消息封閉,員工甚至只要在工作期間,使用手提電話通訊或拍照,便會接獲管理層警告信,故此,記者求證消息時,往往困難重重。
儘管,展館的玻璃屏如何清晰,普羅市民看不穿被困養動物受的苦、也看不透公關技倆的惡。這種惡,目標對象若然只是大眾市民,我們未免小覤它的滲透力。這種惡,最醜惡之處,莫過於讓不少動物團體遊走權力和銅臭間,堅信公園真心愛護動物。
「零表演、零囚禁」抗爭的路很漫長,很迂迴、有時還走得很冤枉,這些都不重要⋯⋯但當有一天,困養動物的苦,赤裸裸地呈現眼前,始覺害死動物全非公關技倆,事實是,我們都輸在愚昧和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