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

北海道觀鳥記 人與鳥互動新體會 / 黃志俊

週二 2018-03-20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55882
毛腳漁鴞是世界最大型的貓頭鷹。

保護傘鳥類 - 丹頂鶴
北海道東部,釧路一帶的冬日,即使一般的遊客,也會遠道而來,觀賞在雪地上生活的丹頂鶴,這種在全球被列為瀕危的鳥類,除了日本北海道外,在西伯利亞、中國北部和中部都有,但只有北海道是一年四季穏定居留。冬天的食物較為稀少,故此,在釧路有一些私營甚或政府的覓食場地,每每能吸引過百隻丹頂鶴聚集,這種壯觀的場面,便能成為很好的旅遊點。但作為自然生態愛好者,總會覺得這類人為干擾的活動會做成野鳥習性改變,影響生態平衡等。不知是否釧路政府也擔心過份聚集,近年禁止一些私營餵食活動,以往在網上見過的丹頂鶴和虎頭海鵰爭食的相片,相信已成為絕響。我們沒有期望一定要這樣的畫面,卻驚喜地讓我們在路邊發現另一個和諧的畫面,一對丹頂鶴在牧場與乳牛共享食物。另外,在天然的河溪,年幼和成年的鶴一齊在沒有結冰的河道覓食。再諗深一層,北海道東面即使是擁有全日本最密集的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但幾乎每一吋土地都有人為的干擾和影響,丹頂鶴在這裡的數量有穏定的上升,可見聰明的牠們已找到與人共存之道。有日本學者提出以丹頂鶴和毛腳漁鴞作為保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傘(umbrella species),因為牠們最需要一個完整和清潔的河流濕地生態,而牠們的數量和繁殖正正能反映這些地方的情況。

比釧路更北的一個海灣羅臼,屬知床半島世界自然遺產的一部份。我們專誠來到就是希望看到毛腳漁鴞(貓頭鷹)。這裡有一間很著名的民宿,稱為鷲之宿,我們差不多要半年前預訂,客房有六間,能容納十二人,有五間能從房間的窗口直接觀察。另外,也有一些日本人到來食晚飯和拍攝捕食。他們在這裡餵食已超過十年,經營者與貓頭鷹已建立了互信,定時定點餵食,即使有燈光照著,也有攝影者往返兩個建築物之間,只要大家遵守著這裡的規則,不閃燈、開窗時關房燈、保持安靜等,貓頭鷹每晚都會來覓食,但時間或次數受天氣或育雛影響,這裡會有專人記錄下來。我們去就遇到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日本自然學家,他就向我們分享了觀察和拍攝心得。另外,有一對年輕的情侶,也要一位裝備十足的攝影發燒友,這裡不是我預期般的擠迫。外面下著雨雪,氣溫接近零度,我們卻是坐在房內或是坐在飯堂窗邊,有暖爐和熱茶相伴著。這感覺頗奇妙!

餵食會否令到毛腳漁鴞失去野外求生能力,我真的不知道。但當地的居民和鳥類專家,卻一直記錄和環誌由這一對毛腳漁鴞生養的數代兒女,由於牠們有領域性,幼鶵長大後,要散去其他的河溪成家立室,似乎他們的餵養對野外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正面幫助。
由釧路政府管理的鶴見台。
丹頂鶴的舞姿優雅。
成鳥幼鳥一同在天然河溪覓食。
丹頂鶴與牛共享食物。
鷲之宿我所住房間窗外一景。
鷲之宿的食飯地方,背著的窗也能看到貓頭鷹。左上的照片,是歷年成長的毛腳漁鴞。
毛腳漁鴞是世界最大型的貓頭鷹。

餵食候鳥
本來我們沒有打算到海鵰餵食場,但由於安排的出海行程臨時取消,而風蓮湖海鵰餵食地點又只離我們民宿不到五分鐘距離,結果我們一去看個究竟。

在結冰的湖面,湖邊的餐廳每日定時早上九點餵食魚類,未開始前已見不少的白尾海鵰、虎頭海鵰、麻鷹等早已停留在樹林等候,大約有十多個鳥攝者,每人1000日元入場費,另有3500日元季票。開始時,有過百隻海鵰和麻鷹搶食,烏鴉也來分一杯羹,最有趣的連狐狸都愛食魚,但牠卻給海鵰來一個空襲,之後再不敢逗留在冰面。

餵食的場面原來相當壯觀,海鵰空群而出,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在冰面數十隻圍著群搶,由於眾多的精彩時刻同時發生,我有一刻都放下了鏡頭,用肉眼去觀賞和感受。眾多的攝友們亦很守規矩,沒有特別的欄杆或遮掩,只有簡單的數支柱顯示不可越過的範圍。由於海鵰很大,也有不少在頭頂飛過,100-400mm已足夠有餘,我們看了拍了個多小時,海鵰們食飽後,我們也影得相當滿足。
海鵰與狐狸都想來食魚。
虎頭海鵰雖然較大型,但本地白尾海鵰也不遜色。
下面是香港常見的麻鷹,與巨大的虎頭海鵰一起,體型明顯細小。

真正的觀鳥cafe
歐洲或北美冬天較寒冷的地方,不少民居的後花園都會放置 feeding tables 給野生鳥類度過搵食艱難的冬季。我們住在風蓮湖邊的民宿也有這個習慣,而他更是喜愛觀鳥的人,當每早食早餐時,窗外的野鳥也在覓食,讓我們不時要拿筷子食東西之餘,更要轉拿相機,拍下牠們的近照。但要留意,喜愛雀鳥的居民,不一定歡迎陌生人到訪他的後園拍攝,我們都應該要先尊重別人,不要做出為雀鳥而影響他人的行為。

把這個餵鳥的行為推到極致的是一間以鳥攝為主題的 bird watching cafe,這間 cafe 的負責人是愛鳥也愛攝影的人,他的餐廳有接近一半是用作展覽他的攝影作品,另一半是餐飲的部分,更有一個是免費讓鳥攝者坐下來,像鳥屋而不用隔著玻璃的攝影區。由於這裡附近有不錯的樹林,也有一條河流流經,加上他們很用心製作多樣化的餵食裝置,吸引了不少我們之前即使在拉姆薩爾濕地也沒有記錄的鳥種,個多小時的逗留,有三種啄木鳥、四種山雀、還有少見的錫嘴雀。

最令我感到厲害的,來餐廳的不是像我們一樣的鳥攝者,有一位太太帶著小女兒來用餐,可愛的小女孩之後很安靜又細步地走去沒有暖氣的攝影位,而有一對情侶正在用一般相機拍攝鳥類,看著母女的到來,把位置讓出。另外,有兩個銀髮日本大叔,坐著窗邊的位置用餐,不時也有用輕便的相機拍鳥,他看到我們帶著的大炮,心裡微笑,更把我們拍鳥的英姿拍下。更有一對父女都拿著專業單反和大白鏡頭,很熟悉地在拍攝鳥類的生態。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在香港欣賞和拍攝鳥類能如此的自然地發生。

我相信很多愛自然生態的朋友,對近年興起的擺拍或誘攝都很反感,但我們為了拍得一張數毛相,而餵食野鳥的行為是否等同以上的餵食呢?我可以肯定說此餵不同彼餵,定時定點在香港相信是沒有人做到,而當中能取得與鳥類的互信更是難上加難。
Bird feeding table 引來少見的錫咀雀。
連灰頭綠啄木鳥都會利用 bird feeder.
長尾山雀和日本山雀是常客。
可能連樹縫都放有食物,小星頭啄木鳥像在自然生境下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