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2/11/27
上水新界北動物管理中心爆發呼吸道感染,五名漁護署職員集體染病,疑與鸚鵡熱有關。其中一名病人入住深切治療部(ICU),對「新沙士」新型冠狀病毒測試呈陰性反應。微生物學家指,未有證據顯示鸚鵡熱細菌變種或在社區擴散,呼籲公眾毋須恐慌。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上述動物管理中心上月20日起接收一批16隻鸚鵡,其中3隻陸續死亡,另外10隻人道毀滅作預防性質,漁護署正密切監察餘下3隻鸚鵡的健康狀況。
該批鸚鵡到達中心逾兩周後,首名漁護署職員發病。該64歲職員本月6日出現上呼吸道疾病症狀,12日在澳洲入院。第二名發病職員55歲,本月8日開始發冷、咳嗽及喉嚨痛,19日發燒、呼吸困難及肌肉痛,22日入瑪麗醫院;X光片顯示兩邊肺部上方有斑駁,確診肺炎,現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穩定。他的呼吸道和尿液樣本對新型冠狀病毒、流感、呼吸道合胞體病毒、退伍軍人症呈陰性反應,鸚鵡熱和勾端螺旋體的化驗未有結果。
其餘三名職員也相繼在本月12日至24日發病,其中兩人確診肺炎。五名染病職員全為男性,年齡27至64歲,其中一人已康復出院,全部家人沒有病徵。
無證實顯示有變種迹象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鸚鵡熱潛伏期為5至14天,上述職員病發日期及病徵與此症脗合;鸚鵡熱傳染性高,但局限動物傳人,人類可透過雀鳥糞便或拍翼揚起的塵埃染病。鸚鵡熱屬細菌,遠較病毒穩定,未有證實顯示有變種迹象。何又指,香港不時有鸚鵡熱個案,但本地五人集體染病在香港屬罕見;他質疑,若該批鸚鵡是在中心接受檢疫而傳染給職員,有關職員或未必做足防範,署方有需要檢討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