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7日星期日

犬得耆樂

《東方日報》,2021/3/7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社會氣氛異常沉重,老人院及學校作為高危地點,在過去一年間不時要謝絕探訪或停學,令部分有需要人士及長者更難和外界接觸。有導盲犬服務機構早前就推出「視像治療犬服務」,參考外國流行的動物輔助介入,由眾領犬員夥拍人見人愛的治療犬透過網絡,與服務對象會面及接觸外界,療愈人心。

成為一隻合資格的治療犬並非易事,由犬隻本身的性格,到日常訓練的要求都非常嚴格,連領犬員都要定期接受訓練,務求令治療犬在服務對象時,能夠同時兼顧「活潑」及「服從」的特質。治療犬日常的訓練包括拾球、跨欄及轉圈,除了技巧外,在過程中亦會培訓到和領犬員的默契。

狗狗歡樂情緒帶動身邊人
「同之前去老人院相比,同狗狗一齊活動,明顯係多咗好多生氣。」擔任領犬員兩年的Rosetta指,有部分服務對象過去較少機會接觸到小動物,反而令他們對治療犬產生更大興趣,從而打開話匣子,成功「破冰」。她笑指雖然狗狗訓練有素,但服務時仍會鬧出不少笑話,幸好這些「甩碌」場面反而令現場氣氛更高漲。

另一位領犬員Cherrie指,和治療犬一起服務期間,亦會被狗狗的歡樂情緒感染,更令她學會打開心扉,觀察和關心身邊的人。

香港導盲犬協會於2011年成立,初期主要以培訓導盲犬及提供相關服務為主,但隨着動物輔助介入於外國漸趨流行,協會於2018年亦加入治療犬服務,希望能藉由和治療犬接觸,幫助有需要人士重新和外界連結。

「訓練導盲犬同治療犬嘅要求係好唔同,治療犬係表演同玩樂性質比較重啲,相反導盲犬會靜態好多。」加入協會達7年的輔助介入導師的阿魚指,導盲犬的服務對象多以一對一為主,要求犬隻沉穩;但治療犬則可能多於一個服務對象,亦會和個案有較多趣味性的互動。她指治療犬的工作看似輕鬆,但同樣需要嚴格服從指令,否則有機會令人和犬隻受傷。

冀續推動物輔助介入服務
該協會的賽馬會教育及培訓中心經理Jowie表示治療犬的服務對象很廣泛,由自閉症兒童到有認知障礙症長者,都能從中受益。她希望能夠在香港繼續推行「動物輔助介入」服務,「做唔同活動,個案同狗仔嘅互動會多咗,都會幫到佢哋重新適應同外界接觸。」 

另稿:
視像探望認障長者 紓解孤獨感

觀塘廣蔭頤養院於前年年底已計劃和香港導盲犬協會合作,邀請治療犬到頤養院探望有認知障礙的長者,但後來本地疫情惡化,計劃一度擱置;至去年7月改以視像形式舉行。

遊戲互動 訓練記憶
職業治療師黃智恆於兩年前加入頤養院,她指老人院因應疫情謝絕探訪,令不少長者因難接觸外界而情緒低落,故希望參考外國經驗,透過讓長者接觸動物,來紓解他們的孤獨感。在和治療犬互動的過程中,黃刻意加入記憶元素,希望令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在玩樂過程中可以多運用自己的記憶力。

黃坦言,當初採用視像化的治療方式只是權宜之計,猶幸長者對科技的接受程度都較預期中高,有個案在治療過程中伸手想觸碰螢幕中的治療犬;亦有長者記憶力短暫,卻記得狗狗的名字,都令她大感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