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星期二

新界東北發展釀狗狗難民 阿棍屋已接十多隻狗待領養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20/06/27/06271-2/
政府展開新界東北發展第一階段收地,卻沒有妥善處理當地的家養貓狗和社區貓狗,一些動物團體已開始收到東北發展的狗狗難民個案,阿棍屋Ivy對本報表示,已接收了十多隻狗狗,當中有些是主人直接交過來,有些是義工轉介求助,近日也從漁護署接收了一些被主人遺棄了的新界東北狗狗。她坦言,這些狗狗全是成犬,有些習慣了放養,需要時間才能對人建立信任,接受領養。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早前估計區內有多達4000頭動物受新發展影響,很多狗狗不能隨主人上樓公屋,放養狗更是隨時被遺棄,但政府的發展政策從來沒將動物視為居民看待,沒有妥善安置方案。很多放養狗都是體型較大的唐狗,難申請成為公屋住戶伴侶犬,無法與主人一同上樓。
阿棍屋facebook專頁在6月20日上載相片指從漁護署接收了3隻狗,當中兩隻是從「浪舍」救出,一隻是因東北發展計劃下,主人上樓無法帶走的狗狗。

Ivy對本報表示,那個東北發展下被遺棄的狗狗,早前被漁護署捕捉,聯絡了阿棍屋接收安排領養。她說:「今次這隻比較溫馴,可以讓人摸,亦可以上繩。」

她又表示,至今已收到十多隻因東北發展而要尋家的狗狗,年紀最少的一歲,大多數是6、7歲。當中不少都是放養狗,對人不太信任,不讓人摸,需要一個月以上建立信任,才能安排領養。

【搵返啦】獲好心人暫養照顧 失蹤染病鸚鵡「豆豆」終與主人重逢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www.hk01.com/熱爆話題/491667/搵返啦-獲好心人暫養照顧-失蹤染病鸚鵡-豆豆-終與主人重逢
寵物失散後重聚,主人們都一定欣喜若狂!十分喜愛小動物的Yammi早前因為寵物玄鳳鸚鵡「豆豆」患上傳染病須與其他雀鳥隔離,她把豆豆交了給朋友「星哥」照顧,詎料星哥日前在家中暴斃,豆豆疑被放走後不知去向,令Yammi十分焦急,擔心肝臟有問題的豆豆沒人照顧,呼籲網民幫忙尋雀。時隔數天終於傳來好消息,Yammi與豆豆重逢了!
Yammi發帖,以豆豆的角度發布這個好消息,表示「今天我與Yammi重逢了!」。(fb專頁「Birdy House」圖片)
Yammi發帖,以豆豆的角度發布這個好消息,表示「今天我與Yammi重逢了!」。(fb專頁「Birdy House」圖片)

Yammi在facebook專頁「Birdy House」發帖,以豆豆的角度發布這個好消息,表示「今天我與Yammi重逢了!」文中指豆豆在上星期被遺棄在垃圾房後流浪街頭,幸好「一位好人伯伯接起了病到快無力的我回家,救了我一命」,他們一家人非常友善,雖然不熟悉豆豆屬於哪品種,但仍然努力翻查資料,找好東西給牠吃。
早前主人Yammi因寵物玄鳳鸚鵡「豆豆」患傳染病須與其他雀鳥隔離,把豆豆交了給朋友「星哥」照顧,詎料星哥日前在家中暴斃,豆豆疑被放走後不知所蹤。(Yammi提供圖片)
早前主人Yammi因寵物玄鳳鸚鵡「豆豆」患傳染病須與其他雀鳥隔離,把豆豆交了給朋友「星哥」照顧,詎料星哥日前在家中暴斃,豆豆疑被放走後不知所蹤。(Yammi提供圖片)
早前主人Yammi因寵物玄鳳鸚鵡「豆豆」患傳染病須與其他雀鳥隔離,把豆豆交了給朋友「星哥」照顧,詎料星哥日前在家中暴斃,豆豆疑被放走後不知所蹤。(Yammi提供圖片)
文中指豆豆在上星期被遺棄在垃圾房後,流浪街頭,幸好一名好人伯伯把牠接回家照顧。(Yammi提供圖片)
文中指豆豆在上星期被遺棄在垃圾房後,流浪街頭,幸好一名好人伯伯把牠接回家照顧。(Yammi提供圖片)
幾經輾轉之下,伯伯一家得知有人尋找豆豆的消息,昨日(28日)豆豆和Yammi再次重逢,直言當時的興奮感覺「筆墨不能形容」。Yammi感激收留豆豆的一家人,也非常感謝幫忙分享走失訊息的每一位網民,以及幫忙派傳單,詢問附近街坊的所有人,「有時小小的機會,就能造就大大的奇蹟」。

不少網民得知這個好消息後,都感到非常欣慰,「豆豆小小身軀生命力頑強,鸚鵡真係一個良師益友以小生命影響我更加要堅強。祝福豆豆身體健康、快快樂樂」、「我開心到想喊呀!豆豆吉鳥天相,Yammi好人好事!大團圓結局!」、「好感動,呢個世界真係有奇蹟」。

獸醫診所被指將支氣管炎誤診為癌症 老貓手術後三天後因肺積水離世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20/06/28/06281-2/
已屆14.5歲的老貓「野仔」去年9月因肺部有陰影,到VSH專科獸醫醫院應診,當時獸醫估計可能是癌症,並為野仔進行肺部膿泡切除手術。然而,野仔在手術三天後離世,主人蘇小姐對本報指,其後收到的報告顯示野仔只是因細菌感染支氣管炎,而非癌症。她質疑VSH斷錯症害死野仔,要求退款及將涉事獸醫問責。VSH回應本報查詢時強調,野仔的離世,絕不是由於醫學判斷或護理上的失誤所造成。

蘇小姐表示,已向香港獸醫管理局投訴,並已取第二分醫療意見,認為野仔只是肺炎,可以食藥而非即時進行切除手術。

野仔去年9月23日不肯進食,蘇小姐翌日帶他到獸醫診所照超聲波,發現肺部有黑影,即帶到灣仔VSH應診。當時VSH獸醫認為黑影可能是癌症,抽取了部分液體作種菌化驗,並建議接受電腦斷層(CT)掃描。

翌日野仔接受CT掃描,發現肺部有膿泡,獸醫建議盡快進行切割手術。手術在9月26日進行,將肺部的膿泡部分切除。野仔在手術後身體變差,至9月29日因肺積水導致不能呼吸,於凌晨5時離世。

更讓蘇小姐感憤怒的,是其後化驗報告,顯示野仔是因為感染了沙門氏菌引起慢性支氣管疾病,而非獸醫所形容的癌症,質疑野仔是因為斷錯症而進行了切除手術,導致傷口感染而死亡。

蘇小姐質疑VSH嚴重醫療疏忽,等同謀殺了野仔,包括不斷游說主人讓野仔接受大手術,沒顧及野仔已是年紀老邁及患有糖尿病的貓。她又批評VSH沒有認錯道歉,亦沒交代發生什麼事。

VSH在首次回覆本報查詢時,指由於主人沒授權醫院向本報提供野仔的醫療紀錄,為尊重主人的私隱及保密協議,因此不評論具體治療決定和診斷結果。蘇小姐其後作出授權讓本報記者可取得相關資料,惟VSH第二次回覆時指因此案已交香港獸醫管理局調查,完整醫療記錄、數據、報告、影像等已全交予主人及獸醫管理局,故不能向第三方評論案件細節。

VSH只表明,專科獸醫治療的病症通常都很複雜,會在制定治療計劃之前,仔細評估每位病患的病歷和身體狀況。不幸的是,有時候即使VSH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拯救不了病患,「因失去寵物而遭受的悲傷會是非常的痛苦,並可能導致憤怒、不信任,並試圖將責任歸咎於盡力挽救該寵物的人們。我們鼓勵經歷傷痛損失的寵物家庭尋求輔導或向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VSH對野仔的不幸離世,向主人致以深切慰問,但強調絕不是由於醫學判斷或護理上的失誤所造成的。

鼠患纏港 處處疫慌

《東方日報》,2020/6/29

香港慘變「鼠城」!政府滅鼠不力,本港一直備受鼠患困擾,去年鼠患指數更創十年新高,現時正值盛夏,老鼠更是活躍,各區鼠蹤處處。本報記者近日巡查多區街市和大牌檔,發現衞生環境欠佳,廚餘殘渣、垃圾四散,大量老鼠及曱甴四處游走,隨時播毒。有區議員批評部分商戶和食肆自律性不足,「貪方便」亂棄垃圾,令鼠患加劇。專家直指要從根源着手杜絕鼠患,做好衞生措施避免為老鼠提供食物來源。

多區大牌檔除是居民「飯堂」,亦是老鼠的覓食地。元朗教育路一帶的大牌檔及食肆食客不絕,惟區內環境衞生髒亂不堪,裕景坊大牌檔對出空地雖有垃圾桶,但垃圾已堆積如山,不時有老鼠游走坑渠和廚餘之間;金輝徑後巷附近亦堆放大量食物殘渣及即棄餐具,四處污水長流,傳出陣陣臭味,更有老鼠在「搵食」;上址更有食肆員工懶理衞生情況,隨處在街邊清洗碗碟。此外,石硤尾街大牌檔夜間人聲鼎沸、煙霧瀰漫,惟後巷遍布老鼠「誘餌」,垃圾、食物殘渣遍地,污水處處,即使有鼠籠和滅鼠藥亦無阻老鼠覓食。

灣仔指數最高「三無大廈」重災
食環署早前公布鼠患參考指數,去年為百分之四點二,較前年急升近一個百分點,更是過去十年最高,其中灣仔區的全年鼠患指數更錄得百分之十一點七,數字冠絕全港。記者日前晚上到灣仔街市外視察,食環署人員洗街後,大量曱甴竄來竄去,有菜販未有把花生收起,吸引曱甴在食物上流連播毒。「灣仔區多食肆,難免有比較多衞生問題。」灣仔區議員楊雪盈表示,有街坊曾反映舊樓低層有老鼠出沒,但區內很多舊樓由於沒有業主立案法團而未能安排安裝防鼠裝置,故希望利用社區參與計劃,替「三無大廈」安裝鼠閘和鼠檔。

食肆勸唔聽 深水埗如垃圾崗
至於前年鼠患指數稱冠的深水埗,鼠患依然嚴重。北河街街市外衞生長期慘不忍睹,附近檔販隨處棄置垃圾,蛋殼、菜渣等垃圾四散,惹蚊蟲孳生外,更成為老鼠溫床。「街市同食肆附近後巷垃圾多到好似垃圾崗咁!」深水埗區議員伍月蘭指該區鼠患問題近年愈見嚴重,因商戶和食肆不自律,為求方便和節省開支,於路邊和後巷隨處拋棄垃圾,且屢勸不改,導致該區衞生情況惡劣。她批評當局懲罰「垃圾蟲」太輕,盼可加重罰則,並增加人手處理鼠患和衞生問題。

觀塘街市四竄 視途人如無物
另一鼠患重災區觀塘,瑞和街街市外入夜變身老鼠樂園。記者日前目擊十多隻老鼠出動覓食,工人剛把新鮮蔬菜放在地上,三五成群的老鼠隨即趕至,爬入菜籃「偷食」,更在街道四處游走,看見路人亦不閃避,十分猖狂。九龍城區衞生情況亦十分惡劣,有食肆把廚餘棄置於後巷發泡膠箱中,甚至把新鮮動物內臟,如大腸、鵝腸等隨意放在地上,暴露於空氣中,吸引曱甴和老鼠「開餐」,但滅鼠用的鼠籠卻被人用紙箱擋住入口,無法捕獲老鼠。

滅鼠需根源着手 斷糧最緊要
「夏天係老鼠活躍期,多食肆嘅區域老鼠會特別多。」香港殺蟲業協會會長蔡炳然指,滅鼠藥和捕鼠籠只能減少老鼠數量,要真正「滅鼠」需由根源着手,杜絕老鼠的糧食供應,故食肆應避免隨處棄置垃圾和廚餘,要處理好並放入有蓋垃圾桶;廚房後門亦需關好,並堵塞所有洞,讓老鼠無處可入,「最緊要由環境入手,老鼠冇嘢食就會少好多。」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老鼠可透過直接和間接傳播病原體,其中漢坦病毒及大鼠戊型肝炎是透過直接傳播,但屬偶發性及較罕見,沙門氏菌則較常見。而市民進食受老鼠污染的食物,可能會感染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腸胃炎、屙嘔等。

食環署去年一共捕獲逾三萬隻死鼠、二萬三千多隻活老鼠及堵塞近一萬三千個鼠洞。發言人表示,灣仔街市及觀塘瑞和街街市去年分別接獲十二次及兩次鼠患投訴,深水埗石硤尾街亦接獲九宗有關投訴,並發出九十六宗檢控。署方表示會持續推行全港的防治鼠患工作,聯同各部門加強防鼠及滅鼠,並會加強清潔工作。 

另稿:
熱能探測齋攝鼠蹤 傳統鼠籠更實際

政府滅鼠不力,一直為人詬病。食環署早前在九龍城區後巷安裝熱能探測攝錄機,記錄老鼠數量和活躍程度;該署表示有計劃在九個地區加裝有關探測器,以重新制訂針對後巷的新鼠患指數,惟成效存疑。有業內人士批評有關措施未能對症下藥,而港府處理鼠患問題流水作業,要打擊鼠患問題,需要採取其他更有效滅鼠方法。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認為,本港鼠患問題纏繞甚久,他指熱能探測攝錄機只是第一步,在完善相關數據之後,如何提升滅鼠效率才是關鍵。梁批評當局採用的滅鼠方法成效不彰,他舉例指,老鼠籠一次最多只能捕捉兩隻老鼠;而用膠袋密封鼠餌的做法,常因膠袋隔絕鼠餌氣味、放置位置不當而影響成效。

專家教路:夜間放置 餌要新鮮
「捉老鼠唔可以怕麻煩,唔可以怕工夫多!」有「廣州鼠王」之稱的李鏡就表示,利用傳統老鼠籠捕捉老鼠仍然可行,惟放置鼠餌時間十分重要,一般建議夜間放置、翌日收回。李又指新鮮鼠餌較吸引老鼠,故需要每天更換;選材方面,他建議當局使用附近常見食材,如鄰近水果檔的地區可利用雪梨和蘋果、街市附近則可用叉燒及燒鵝等。


港府滅鼠大隻講 廢招做騷燒公帑

《東方日報》,2020/6/29

港府滅鼠工作為人詬病,每年花費大量公帑做防治工作,鼠患指數不跌反升,曾引入新科技滅鼠器更淪為笑柄。當局近期研究以熱能探測攝錄機監測鼠蹤,以制訂新鼠患指數。「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批評港府滅鼠後知後覺,得過且過,長期低估鼠患嚴重性,滅鼠亦欠多管齊下,鼠患難以解決。受訪者又批評港府只識做清潔騷,無法杜絕衞生黑點,擔心多種疫症危機暴現。

本港長年受鼠患問題困擾,凸顯港府滅鼠無能,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召開會議,指下半年會針對後巷鼠患推出強化措施,包括在第三季於鼠患問題嚴重地區如灣仔和觀塘,展開特別針對食肆不當處理廢物行動,並以熱能探測攝錄機記錄老鼠的活動和活躍程度,制訂針對後巷鼠患的新鼠患指數。此外,相關部門將加強對承辦商的監察,包括突擊檢查其防治蟲鼠的工作。

無視專家建議 捕捉方法守舊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周四至六以手機東網港澳APP及街頭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三百一十六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對於食環署在九龍城後巷測試以熱能探測記錄鼠蹤,四成八受訪者直指只監察不懂捉老鼠,成效存疑;三成四認為多做小區滅鼠更實際;一成二揶揄監測已知黑點是多此一舉。

港府下半年會針對後巷鼠患推出強化措施,以及制訂新鼠患指數,四成八受訪者批評鼠患長期嚴重,後知後覺;三成直言短期內難解決鼠患問題;一成八斥強化措施是自欺欺人。 

港府一直無視滅鼠專家建議,改善鼠餌及捕鼠的方法,四成五受訪者批評當局得過且過;兩成六斥墨守成規;兩成三轟用錯方法無成效。

北京滅鼠嚴陣以待 港未覺醒
港府花費大量公帑滅鼠,但鼠患指數反升,更先後爆出大鼠戊肝個案,四成四受訪者批評港府滅鼠欠多管齊下;三成五轟港府無能,滅鼠不力;一成六斥新科技滅鼠淪笑柄。

北京將鼠疫列入年度疾控工作重點,反觀港府滅鼠態度,四成六受訪者斥當局懶懶閒,長期低估嚴重性;兩成六受訪市民批評當局「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兩成三受訪者則不滿港府仍未覺醒,以廢招滅鼠。

新冠肺炎正在爆發,本港鼠患、蚊患同樣嚴重,四成六受訪者批評當局只識做門面工夫,憂衞生黑點嚴重;四成二擔心多種疫症危機暴現;近一成更擔心本港淪為疫城。

新冠肺炎蚊患夾擊 恐淪疫城
綜觀情況,大部分受訪者批評港府防治措施「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直指廢招滅鼠滅蚊,成效存疑,不但浪費公帑,最擔心疫症蔓延。 

另稿:
港爆大鼠戊肝 個案冠全球

港府近年聲稱大力打擊鼠患問題,惟「戰績」堪憂。過去十一年耗資近十七億元公帑防治鼠患,至今卻鼠患不斷,去年的整體鼠患參考指數為百分之四點二,創十年新高。有專家及議員批評港府滅鼠不力,用錯方法,除加強監察鼠蹤,更應改變捕鼠方法,否則強化措施只是自欺欺人。

新型氣壓器 「一隻都捉唔到」
鼠患問題長年困擾中港兩地,北京市衞健委發布《2020年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將鼠疫列入年度疾控工作重點,反觀本港卻懶懶閒,且藥石亂投。港府滅鼠工作為人詬病,前年引入的新式氣壓滅鼠器竟「一隻老鼠都捉唔到」,要改用傳統的老鼠籠,令十五部、每部二千多元的氣壓滅鼠器淪為廢物,浪費公帑。

早前多名堪輿學家更指出今年鼠年,本港將受鼠患困擾,疫劫難避。事實上,本港錄得大鼠戊型肝炎人類感染個案已冠絕全球,一八年爆出全球首宗個案後,一發不可收拾,兩年間發生十一宗個案,一人無病徵,十宗列為確診,當中兩人死亡。患者分別居於黃大仙、九龍城、南區、葵青及屯門,反映該些地區的老鼠很大機會帶有病毒,而這些區域並非鼠患指數最高的地區,顯示鼠患指數不能準確預視居民患大鼠戊肝的指標。

食物環境衞生署近期引入熱能探測攝錄機,記錄老鼠活動和活躍程度,制訂針對後巷鼠患情況的新鼠患指數,惟成效存疑。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表示,監察鼠蹤只是第一步,關鍵是能否成功捕捉老鼠,他亦曾多次建議港府改善鼠餌及捕鼠方法,惟當局仍墨守成規及得過且過。

議員郭家麒擔心,熱能探測攝錄機成本高,目前難以做到每區安裝,認為短期內鼠患問題仍未能解決,不看好成效。內地已針對鼠患問題提高警覺,惟港府仍未覺醒,鼠患指數只自欺欺人,因不當放置鼠餌令鼠患情況一直被低估。市民長期飽受鼠患困擾,憂大鼠戊型肝炎夏天重臨,本港面對新冠肺炎已奄奄一息,恐無法再應對大型鼠疫。

元朗校舍活化 作有機耕種訓練狗隻

《東方日報》,2020/6/28

全港逾百間空置校舍丟空多年,當中不乏質素欠佳的「豬頭骨」地皮,其中位於元朗的廢校終可「重生」。社企「果園社企」昨日於元朗前竹慶公立學校舉行活化校舍動土典禮,準備在十月大興土木,活化及復修校舍,預計一年後開幕以新姿態迎人,屆時將會提供有機耕種、狗隻訓練場地及書室等社區服務。

政府批出2500萬基建費
果園社會企業創始人梅廣亮向地政總署申請以短期租約租用元朗前竹慶公立學校,為期三年,去年獲政府批出該用地。他續指,受疫情影響,活化工程受阻,預計工程於年尾動工,並需時一年多,預計一年後正式開幕。

梅表示,會盡量保留校舍原貌,活化校舍後會打通課室,用作進行有機耕種和貓貓圖書室等;舊有校舍禮堂改為狗狗訓練場地等,為認知障礙長者提供種植蔬菜活動、舉行音樂會及生命教育等。除政府批出二千五百萬元作基建項目外,亦會籌集二百萬元作購買不同器材。他指,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流浪動物生命,除人道毀滅外考慮其他方式保護動物生命。

地政總署於一七年公開由該署管理的空置校舍清單,供非政府組織申請作短期用途。發展局規劃地政科副秘書長何珮玲指,目前已批出共十一宗申請,當中包括空置政府用地及空置校舍等,批出的年期多為三年,最長可至七年。她說部分地方有長遠用途或教育局需收回作中轉校舍,故現時只有四十多幅空置校舍用地供非政府機構申請。 

炎夏屢見蛇蹤 蛇王日日出動

《東方日報》,2020/6/28

踏入夏季,各區不時有蛇出沒,有指原因與氣候暖化有關。由於夏天愈來愈長,令蛇冬眠時間縮短,活躍時間相對變長,增加市民遇到蛇的機會。有生物學家指出,理論上香港的城市化程度高、綠化帶減少,不利蛇生活,但在天氣愈發炎熱的情況下,蛇出沒的機會或有所上升。有蛇王亦稱,幾乎每日都要出動捉蛇。

常出沒於赤柱石澳等地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指出,爬蟲類或是兩棲類如蛇、蜥蜴等生物,在攝氏約二十至三十度的環境下會較為活躍,但若氣溫超過三十五度,有關物種出現的機會便會減少。而蛇一般不會出現在城市之中,大部分時間會在樹林中生活,因此,出現在郊區的機會較大。

而蛇王福亦稱,近期天氣炎熱確實令蛇活躍、出沒較頻繁,進入民居或影響市民生活的情況亦有所增加。他坦言,近期差不多每日皆要出動捉蛇,而在港島方面,赤柱和石澳等地皆是蛇較常出現的地方。 

暖化擾冬眠  懶蛇變活躍 頻現鬧市

《蘋果日報》,2020/6/28

踏入夏季蛇出沒注意!近月全港多區都出現有蛇入侵民居的報告,專門接收被捕蛇類的嘉道理農場野生動物護理中心,去年更破紀錄接收逾1,350條蛇。生態專家直指現時氣候暖化造成暖冬,令蛇類一年四季都活躍,大大增加市民遇蛇的機會。不少居民擔心有蛇入屋,人心惶惶。

剛過去的5月是本港歷來第五高溫5月,平均溫度比正常高出1.8度,踏入6月更幾乎日日錄得30多度高溫。過去兩個月警方收到大量蛇出沒報告,範圍遍佈全港,包括大埔、葵涌、荃灣、梨木樹邨,甚至西環、灣仔、坪洲、太古及北角等,不論鄉郊村屋、鬧市高樓及商場都有蛇蹤,大埔及荃灣更是黑點。

嶺南大學科學教研組助理教授宋亦希指出,香港已高度城市化,市區與郊外相連接近,加上近年氣候暖化加劇,四季氣溫均有上升趨勢,以往蛇會在寒冬時冬眠,但現時幾乎每年都是暖冬,延長了蛇的活躍時段,間接縮短冬眠期,大大增加市民遇到蛇出沒的機會。

本報記者與全港最年輕蛇王「蛇王李」到荃灣視察,當日他先接獲警方通知要到梨木樹邨捉蛇,該處有一條1.5米長的水律蛇躲在空地一堆喉管內,他戴上手套將蛇捉走。之後他乘車趕往下花山,居民吳太指她早上在菜田發現一條大黑蛇纏在尼龍網中。蛇王李檢查發現竟是劇毒眼鏡王蛇,惟毒蛇疑因被尼龍網纏住活活曬死。他將一死一活的兩條蛇交由警方,送往嘉道理農場檢驗。

荃灣毒蛇嚇壞街坊
蛇出沒令居民提心吊膽,原來吳太經常發現住所附近有蛇,去年曾有一條3米長過山烏在屋外出沒,她飼養的兩隻唐狗與毒蛇奮戰,結果毒蛇被殺,但其中一犬中毒身亡。上月,她再發現住所外有過山烏,另一隻唐狗隨後失蹤,疑被過山烏咬死。另一村民周太說,今年在附近一帶出沒的蛇較去年多,「我住咗咁多年都未試過咁多,一個禮拜已經有幾種蛇嚟過」,包括過山烏、大蟒蛇、紅頸蛇及青竹蛇。她擔心說:「𠵱家出入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睇吓條路有冇蛇,夜晚就周圍照過晒有冇蛇先敢行。」

另一蛇出沒黑點的荃灣白田壩新村,村民施伯曾多次被蛇咬傷,「有毒呀!手都腫晒,即刻跑去仁濟醫院睇醫生。」今年是他入住該村40多年來遇過最多蛇,近月村內草地到處有蛇「周圍騰」,早前他更發現一條蛇身直徑比汽水罐更粗的大蛇,嚇得他即時拿起鋤頭趕蛇。現時他避免走近草地,以防再被蛇咬。

蛇王出動次數增三成
蛇王李指,以往每年平均接獲數十宗捉蛇行動,但今年至6月出動次數已與往年相若,預計全年總數較往年增至少三成。今年蛇出沒高峯期亦明顯提早,由以往7月至8月提早至5月,而蛇出沒地區擴大,呼籲市民外出時多加留意。

記者日前與蛇類關注組召集人李逸朗前往行山熱點大埔滘,視察有否蛇蹤,其間遇上行山常客陳氏夫婦。他們坦言行山遇蛇是家常便飯,更指曾目睹一條過山烏正獵食一隻青蛙,但見有人疑受驚立即竄逃。陳生指平日遇蛇都會避開,不會滋擾牠們,「佢放條生路畀我哋,我哋又放條生路畀佢!」

宋亦希提醒,蛇類拱起身體是攻擊前警號,最好與牠保持蛇身長度2至3倍距離,若不幸被咬,應用紗布輕輕包紮,因包紮太緊會令毒液更快運行全身,或令受傷部位組織壞死,包紮後應盡快求醫。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貓界熱論】主人挖耳時遭貓兒撞至失聰 事後將貓咪送養引爭議

June 25, 2020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hk.feature.appledaily.com/petform/%E6%9C%80%E6%96%B0%E6%96%87%E7%AB%A0/detail/1_61093318/%E3%80%90%E8%B2%93%E7%95%8C%E7%86%B1%E8%AB%96%E3%80%91%E4%B8%BB%E4%BA%BA%E6%8C%96%E8%80%B3%E6%99%82%E9%81%AD%E8%B2%93%E5%85%92%E6%92%9E%E8%87%B3%E5%A4%B1%E8%81%B0%20%20%E4%BA%8B%E5%BE%8C%E5%B0%87%E8%B2%93%E5%92%AA%E9%80%81%E9%A4%8A%E5%BC%95%E7%88%AD%E8%AD%B0?utm_campaign=hkad_social_ApplePetfor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utm_content=link_post&fbclid=IwAR1v4Wm9Bcf4k0i7zJ3SsR_CSSX8kw_WXNg4TxTzNegd7hev8YqNtNbm-mA
早前有網民上傳一張instagram限時動態的截圖,一名貓主人稱在家中挖耳朵時,遭6歲的豹貓撞到受傷,導致右耳失聰。事後不想再飼養該隻小貓,決定替牠尋家送走。此帖在網上廣傳後,引來兩極回應。有人批評主人做法不負責任,亦有人理解飼主或因傷勢而產生心理陰影,理解及體諒送走貓咪的決定。

該截圖遭廣傳後,引來網民熱烈爭論。雖然對事件所知的細節有限,但網民提出即使不知道主人失聰的程度,但若然確有此事,大眾又能否接受因貓受重傷而棄養的決定。反對飼主決定的一方指,主人在飼養豹貓前,應該了解牠們好動的性格,不應發生意外後就怪責貓兒。亦有人以生小朋友做比喻,認為若然親兒令你受傷,你都不會因而棄掉他。因此,因傷棄養貓咪的決定,亦不合理。但亦有一派網民理解飼主的決定,認為一旦是永久性失聰,主人無法子面對貓兒,亦情有可原。亦有人指相比將貓兒胡亂棄掉,飼主願意為牠尋家,確保貓兒有人照顧,是棄養中較人道的做法。事件擾攘至今,尚未知道貓隻的安排。如果你是當事人,你又會怎樣做?

部份反對意見:
「我喺隻狗休息時摸佢面,佢咬我咀(嘴)留下痕跡(迹),我繼續養到佢善終。」


「你生個仔出嚟都可能打你,唔識教真係一開始唔好生唔好養,教到咁,6歲再棄養。」

「貓係貪玩,見郁郁就會撲出去唔出奇!我好_憎呢啲人,仲有豹貓有野性基因,比起其他貓野性高,本來豹貓生活喺野外,係人類自私將佢地混種變成家養貓!養任何動物唔該搵吓資料適唔適合,唔好一時貪隻嘢得意就養,唔好出咗意外就懶(賴)啲動物身上。」

部份支持意見:
「次次一諗起聾咗就諗起隻貓,遲早變虐待。嗱嗱聲送走佢起碼佢冇虐待,佢又冇周圍掟落街,加上佢有苦衷,情有可原。」

「你可以接受(因貓受傷)唔代表每個人都可以,每個人對於痛苦嘅承受程度唔一樣。」

「失聰就真係慘咗啲,送人都算係人道(希望都搵到有質素嘅家長,如果唔係同做浪浪冇分別)」

「我相信任何事主對隻貓都有感情,但陰影嘅嘢好難講嘅。」

【尋鳥】染病鸚鵡託友照顧 友突猝死鳥被放走 主人急尋愛雀

2020-06-24 15:01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489978/%E5%B0%8B%E9%B3%A5-%E6%9F%93%E7%97%85%E9%B8%9A%E9%B5%A1%E8%A8%97%E5%8F%8B%E7%85%A7%E9%A1%A7-%E5%8F%8B%E7%AA%81%E7%8C%9D%E6%AD%BB%E9%B3%A5%E8%A2%AB%E6%94%BE%E8%B5%B0-%E4%B8%BB%E4%BA%BA%E6%80%A5%E5%B0%8B%E6%84%9B%E9%9B%80?fbclid=IwAR39g9pUS3qtFwD2jKiarlQBi6pglqJycRcEb8SGDuJxk0rwdvanst-yG6Y
主人視寵物如親人,一旦走失當然心痛又緊張。Yammi是愛護動物之人,早前買來的玄鳳鸚鵡「豆豆」患了傳染病,她不惜耗費2萬元替愛雀醫治,而為免家中其他雀鳥受到交叉感染,她把豆豆交予朋友「星哥」照顧,詎料星哥日前在家中暴斃,豆豆疑被放走後不知所蹤,而其最後被發現出沒的地點是在鰂魚涌模範里星哥寓所附近。Yammi恐愛雀無力在戶外生存,請求網民幫忙尋雀。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請求網民幫忙尋找玄鳳鸚鵡豆豆。(Yammi提供圖片)
星哥住在鰂魚涌麗華樓,亦有網民曾貼出圖片表示有1隻像豆豆的鸚鵡曾出現在港島區模範里、鰂魚涌港鐵站C出口附近的街上。(google map圖片)
Yammi大半年前買來1隻玄鳳鸚鵡,取名「豆豆」,但不久豆豆感染了1種死亡率非常高的傳染病「前胃擴張症」,治療費用很高昂,但Yammi仍然不惜花了2萬元希望把豆豆治好。其朋友看在眼裏也覺得不化算,更見見「Yammi不分日夜地努力照顧豆豆,不眠不休地補充營養、餵藥、清潔、保溫等等等等」,朋友都被Yammi那份對動物生命的愛與關懷所感動。

豆豆經治療及Yammi悉心照顧後,身體狀況總算穩定下來,但醫生建議把豆豆隔離,以免感染家中其他雀鳥。Yammi只好把豆豆交予同樣愛鳥的朋友星哥暫為照顧。詎料本月17日,星哥被發現在家中已死去一段時間,Yammi指警方發現豆豆一直在籠中大叫,並將豆豆交給了租屋的地產代理處理,其後豆豆疑被放走。
本月18日,有網民曾貼出圖片,表示有1隻鸚鵡曾出現在港島區模範里、鰂魚涌港鐵站C出口附近的街上,Yammi認出那就是其愛雀豆豆。(Yammi提供圖片)
本月18日,有網民曾貼出圖片,表示有1隻鸚鵡曾出現在港島區模範里、鰂魚涌港鐵站C出口附近的街上,Yammi認出那就是其愛雀豆豆。(Yammi提供圖片)

Yammi曾到漁農處及愛護動物協會尋找豆豆,但無果,又曾到警署報失,但仍未有進展。唯一的消息是本在18日,有網民曾貼出圖片,表示有1隻像豆豆的鸚鵡曾出現在港島區模範里、鰂魚涌港鐵站C出口附近的街上。

Yammi看照片已認出那是豆豆,她請求網民幫忙留意及尋找豆豆,並希望如有朋友在照顧牠,可盡快與她聯絡,因為豆豆的肝臟有問題,仍然需要特別照顧,Yammi明言願意給予好心人5000元作報酬。

荃灣一地產舖涉無牌賣貓 女職員聲稱替朋友放售貓B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20/06/23/06231-2/
荃灣一間地產代理舖涉無牌出售貓隻,有讀者日前經過該店舖時,發現窗櫥內竟有兩隻貓B,更寫上出售純種英短,列出3,800、5,600、8,000三種價錢。該店一名女職員向查詢的市民聲稱貓B是朋友住家繁殖,由該店寄售,又指貓B只有兩個月大所以未打防疫針。該店涉嫌觸犯《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無牌經營售賣動物罪行,本報正向漁護署查詢有否跟進該個案。

十八區動保專員麥志豪表示,該店舖已經觸犯無牌出售動物的罪行,與貓隻是否住家繁殖無關,漁護署一定要執法。

有讀者對本報表示,當時看到店舖出售貓B,雖然店內有冷氣,但貓B放在窗邊,被日光曝曬。他又透露有人報了漁護署,據知漁護署職員到場了解後,該店舖即拿走出售貓隻的紙張,又用一塊膠板遮住讓人在窗外看不到貓。他形容現場有閉路電視,自己也目擊,漁護署不應就這樣放過該店,「不但無牌賣貓,而且現場沒糧食,只有沙盤,長時間暴曬,就算拿走出售貓隻字眼,都不應該這樣放置貓隻,(漁護署)這樣就放過這些人?」

該讀者亦向地產代理監管局投訴,今日收到該局回覆稱地產代理的《操守手則》列明執業時必須避免可能觸犯法律的活動,建議該讀者聯絡相關政府部門。

另有市民對本報表示,昨日致電到該地產舖,一名女職員指只餘下一隻貓B出售,約兩個月大,未滿三個月所以未打針。至於貓B的來歷,那女職員指是朋友的貓生了一堆貓B,所以托他們在地產舖寄售。問及他們有沒有買賣牌照,那女職員指根據漁護署的規定,只有狗隻繁殖商需要牌照,貓隻的住家繁殖者賣貓不用牌照。她又對來電有戒心,多次問如何知道這電話,又說:「朋友應該都想留回自己養,所以明天應該會取回貓B。」

根據《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任何人如沒有動物售賣商牌照,不得經營動物售賣商業務,否則違法,最高可罰款10萬元,。

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

【香港原居民】西貢黃牛生態紀錄 村民護牛過馬路、月花兩萬餵牛免其食垃圾

June 20, 2020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hk.feature.appledaily.com/petform/%E6%9C%80%E6%96%B0%E6%96%87%E7%AB%A0/detail/1_61073545/%E3%80%90%E9%A6%99%E6%B8%AF%E5%8E%9F%E5%B1%85%E6%B0%91%E3%80%91%E8%A5%BF%E8%B2%A2%E9%BB%83%E7%89%9B%E7%94%9F%E6%85%8B%E7%B4%80%E9%8C%84%E3%80%80%E6%9D%91%E6%B0%91%E8%AD%B7%E7%89%9B%E9%81%8E%E9%A6%AC%E8%B7%AF%E3%80%81%E6%9C%88%E8%8A%B1%E5%85%A9%E8%90%AC%E9%A4%B5%E7%89%9B%E5%85%8D%E5%85%B6%E9%A3%9F%E5%9E%83%E5%9C%BE?utm_campaign=hkad_social_ApplePetfor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utm_content=link_post&fbclid=IwAR3rXMR6HV5GruvYmlMtAi87aDPgXrCpFd2HfhL6vRAZe4I2m-dYkWeFWdA

西貢黃牛屬香港的「原居民」一分子,牠們同是我們的鄰居。香港過往屬於農耕社會,農民從廣東省及台灣,引入黃牛幫助耕種。香港的黃牛有兩大種類:一種是金牛種,較為高腳、頭骨較像馬;另一種就是「Zebu」牛種,亦即是唐牛種,又稱作侏儒牛種。「Zebu」牛種的特徵是腳很短,而公牛就有很明顯的肉峰在肩膊上。現時香港約有1,025黃牛,主要都是混種牛。因為在40年前棄耕後,牠們自由交配,混種混出了很多中間特徵的牛出現。

黃牛屬族群性的牧草動物,一般以公牛王帶領十數隻的母牛及其子女。一隻成年牛體重約六百至一千公斤不等,牠們每天就要花上約十小時牧草。黃牛並非所有綠色植物都會吞食,牠們主要進食約20多種的禾本科植物,如地毯草、牛根草等等,而每個牛群也有不同的地域性植物偏好。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指,牛的適應能力強,所以現時香港的黃牛大多不怕人。「牠們怎樣去適應環境變遷、怎樣去行車路、怎樣去應對人群,牠們是很特殊的香港風景。如果大家有耐性跟牠們逛幾天的話,你會看到牠們有一個特定的牧草路線。如果沒有發展使牠們改變路線的話,我們可以知道大概甚麼時間會有多少隻在那處。」

何呼籲,切勿隨意用手摸牛,特別是對牛犢。皆因當人類的氣味殘留在牠們身上,母牛有機會因此棄養牛犢。同時,切勿胡亂將人類食用之物餵飼牛隻,一方面因為牧草動物未必能消化其他如澱粉質等成份,另一方面則避免讓牠們日後會自行倒翻垃圾覓食,過程中除有機會吃下毒物,更甚是連同塑膠袋吞下,最終會因堵塞內臟而死。何續指,遊人跟牛隻該保持最少15呎距離,讓牠們對人類保持戒心以保留牠們基本的自衞能力。露營或野餐後,離開時亦應以至少5至10公升清水淋濕曾被營帳或地蓆壓着的土地,以幫助草根重新長草防止草地沙漠化。

西貢是現時香港其中一個有多個牛群聚居的地區,牛群亦跟居民、遊人非常接近。牛群常出現於西貢十四鄉,即西沙路十四條鄉的統稱,牠們被視為村牛,每天遊走十四條村去牧草。但鄉郊發展,過馬路成為危機。村民遂自發組成牧牛隊,每天輪流幫助牛群截停車輛、穿梭行車路等。十四鄉自發推行社區動物管理模式,讓這群牛能在熟悉及經歷世代的原居地安樂生活,希望免於被政府標籤為流浪牛而被調遷。

漁農自然護理署由2011年開始「捕捉、絕育、遷移」計劃,將牛隻從西貢各處搬遷至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外的草地。漁護署回覆指,計劃可以控制牛隻數量,及以減少牛隻為市民帶來滋擾的情況下自由生活,而西貢郊野公園土地面積超過7,000公頃,有充足的天然資源供牛隻生存。漁護署續指,每週均會派員到牛隻遷移地點及附近巡視以確保牛群健康狀況,漁護署採用國際認可的體態分數(Body Condition Score System)為牛隻健康進行評估。據巡查顯示,大部分牛隻被遷移後,健康狀況大致良好。漁護署亦指據其觀察,大部分被遷移的牛隻已經融入當區牛群,並適應遷移地點。倘若在同一族群捕捉了多頭牛隻,會把牠們一併遷移到同一個地點,不會分開牠們。

十四鄉村民兼牛義工Fannie自三年前開始到創興餵牛,由最初割草至勞損後,近一年則自費以每個月約二萬元用作購牧草費用及車資。「在我的觀察中,牛隻的肚皮大就是吃了垃圾,因為我曾親眼看見牛在吃垃圾,牠後面那臀部瘦得只有骨,肚皮卻很大。牠們來到這裏時真的沒有草吃,真的沒其他辦法才送草過來給牠們。」Fannie認為,政府有能力更妥善去處理牛群管理及居民投訴的事情。她建議,「譬如每一個地方可預留少少空間給動物、有一處地方能有如雜草叢生般生長大量草,多得像村那般我覺都可以。最主要是不要再遷移牛隻,我最希望不要再拆散那些動物族群,以及讓牠們在自己的原居地生活,這是我最希望的。」

動保團體倡十八區合資千萬 推動物「捕捉、絕育、放回」 中西區暫不表決

週一 2020-06-22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4801?fbclid=IwAR0mWRePoW7XDy1DWg0lFmleUp2nn5s7SLotLbBldQwLWPzhITZYt6xOMUU
中西區區議會今日首次召開「動物友善工作小組」會議,在多區區議會簡介「捕捉、絕育、防疫、放回(TNR)」計劃的動保團體「動保同盟」出席,倡議十八區合資逾1,500萬推行計劃。小組認為費用過高,漁護署對動物亦有責任,需再作討論而押後表決。

「動保同盟」幹事陳詠賢指,現時漁護署撲殺流浪狗並不人道,亦未能追上到流浪動物繁殖的速度,「錯得好離譜」,絕育計劃推行緩慢,訂立的逐年減少10%指標太低。她亦不贊同只在少數試點進行,認為需十八區同時並有系統地推行才能成功。

「動保同盟」幹事林進文指保育動物是政的責任,只因負責部門漁護署「做唔到嘢」,故作為民間動保團體的他們才倡議自行推動計劃。「18區TNR」流浪狗絕育計劃估計一年開支為$15,305,400,林進文指TNR需要的資源較多,例如獸醫、安置術後狗隻的場地及大量義工支持。毛孩守護者創辦人兼「動保同盟」幹事陸家捷則指,目前狗隻需以個人名義登記的法例守舊,指有義工協助流浪狗絕育及打針後,不願植入晶片,以免日後需為狗隻的行為負上罰款或監禁的刑責。陸笑言指他名下有逾2,000多隻狗,認為政府應該開放團體登記狗牌。
漁護署高級農林督察李文聰回應指,未來將推出新一輪的TNR試點計劃,並會有更明確的目標和準則。

中西區區議會主席、民主黨鄭麗琼認為,計劃需逾千萬費用,但區議會的撥款被削,能力有限。另一名區議員葉錦龍認為流浪狗問題並非全是區議會責任,漁護署亦需承擔。

林進文則表示開支不一定需逾千萬,若有人免費提供場地,或有系統地運行後招收義務或實習獸醫,可以令開支大幅減少。他表示指是次他們在區議會的遊說工作,主要目的是推廣計劃及引起公眾關注。最終小組議員認為需要再作討論而將議案押後表決。

海洋公園 三胞胎狐獴 改名 網民Fb投票話事

《東方日報》,2020/6/24

近日重開的海洋公園傳來喜訊,原來在閉園期間,園內有三胞胎狐獴寶寶出生,他們活潑可愛、又軟綿綿,毛色近似港式特飲齋啡,公園邀請市民為牠們命名,在選取的三個組合名字中投票,狐獴寶寶將來到底叫雞蛋仔、齋啡或是鴛鴦?還是跟隨母親的M字命名,由市民話事!

三組合選擇 月底截止
去年有五隻狐獴來港,現已在海洋公園「落地生根」,一年間已孕育了十五隻狐獴寶寶。當中於二月廿七日出生、最年幼的三胞胎狐獴寶寶尚未有名字,公園在官方Facebook(Fb)專頁舉行命名活動,活動由昨天起至本月廿八日下午六時舉行,結果翌日公布。

公園指,三隻狐獴寶寶性格各異,一隻喜歡叫喊;另一隻喜歡與護理員互動;第三隻則較內向,經常待在族群較年長的狐獴身邊。因應牠們的外貌和性格,公園為牠們擬定了三組候選名字。第一組以狐獴媽媽Mata的英文字母M為命名,分別是Magic(意譯魔法)代表神奇的生命;Mirror(意譯鏡子)代表族群成員互相倚靠和學習;Mochi(意譯糯米糍)代表牠們軟綿綿的樣貌。 

第二組的名字組合以本地小食為名,分別是雞蛋仔、糖蔥餅和白糖糕,切合三名寶寶在香港出生。公園指牠們外表看上去可愛又軟綿綿,貌似港產特色小食,這組名字凸顯香港文化。

而第三組的名字組合是茶走、齋啡和鴛鴦。因小狐獴的毛色近似港式特飲。公眾可在三組名字中以不同的表情符號投票選擇一組,最多人選擇的一組將成為三隻狐獴寶寶的名字。

此外,廿隻狐獴連同兩隻亞達伯拉象龜將於七月起在全新動物展館「小狐獴與大象龜之旅」與訪客見面。 

遭鄰居兩藏獒襲擊 國泰前女職員獲賠96萬

《東方日報》,2020/6/24

國泰航空公司一名前女票務接線生,於一五年在其流浮山住所外,遭鄰居畜養的兩隻藏獒襲擊至重傷,需要留院十四天。傷者事後入稟區院,向飼養兩狗的鄰居母子索償。鄰居沒有就賠償責任問題抗辯,但對傷者要求的賠償金額有異議,案件早前進行聆訊,法官昨判傷者可獲賠償約九十六萬元,與她提出的索償金額大致相同。

原告是傷者文思慧;首被告是負責看管兩隻傷人藏獒的婦人崔煥好,次被告歐陽定聰(譯音)是狗主,他是崔的兒子。案件本月初聆訊時,首被告沒有聘請律師,並自行抗辯,而次被告則因身處外地留學,缺席聆訊。

事主患創傷後壓力症
法官接納原告證供及三名由雙方共同聘請的專家所提供的外科、精神科及整容科意見。法官同意原告在事件後患創傷後壓力症,她害怕展示大腿疤痕,亦需進行疤痕手術。法官裁定,原告可得的痛苦賠償是六十五萬元,未來醫療開支賠償是十九萬二千元,謀生能力及收入損失約十萬元,再加上其他雜項開支,總額共約九十六萬一千元。

案件編號:DCPI 2222/2016 

鄰居藏獒施襲 22歲女獲賠96萬

《東方日報》,2020/6/24

身材高䠷的前國泰女職員2015年被鄰居的兩頭藏獒咬傷,臉容和大腿留下疤痕,右手神經受損。她患上創傷後遺症,過往原為一雙長腿感到自豪,事後不敢再展露長腿,不想再穿泳衣或短裙短褲。她向鄰居母子索償,雙方爭議賠償額,早前在區域法院審訊,法官昨判事主獲96萬元賠償。

臉腿受傷 患創傷後壓力症
原告文思慧身高1.75米,事發時22歲,任職國泰客戶服務,案發後轉工。2015年11月11日原告在元朗住所外遭被告崔煥好及兒子歐陽定聰(音譯)的兩隻42公斤重藏獒攻擊。崔因沒牽引或控制狗隻,遭罰款1.8萬元。

判詞指原告的臉、手、胸部和大腿等多處受傷,右手神經受損,右腕乏力,輕微影響工作能力。她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外表受損感到羞恥,症狀預計會持續5至10年。她稱留疤後不欲再展露長腿,不再到泳池沙灘,也不再在社交媒體張貼穿短裙或短褲相片。被告2017年拍攝到原告穿短褲外出,原告解釋是應醫生建議,方便覆診時檢查和用藥。

法官信納原告本性外向,事後為免向人解釋傷疤,故迴避聚會。原告有計劃報考鋼琴演奏級,法官認為她的傷勢會影響彈奏。原告服花膠和燕窩作補品,向被告索賠,但法官只就包括除疤藥品的補品批出9,000元「合理賠償」。
案件編號:DCPI2222/16

監測黑點無作為 小區滅鼠更實際

《東方日報》,2020/6/24

政府滅鼠不力,熱能探測攝錄機監察系統成效存疑。有土瓜灣街坊表示,區內鼠患嚴重,後巷垃圾多,衞生惡劣,不少老鼠體形很大、不怕人,即使是日間,都會在街上游走。食物環境衞生署引入夜視和熱能探測攝錄機,監測老鼠出沒,協助滅鼠,有區議員批評,相關系統試行前未有諮詢區議會,形容在一些已知是老鼠黑點的地方試行系統不必要;亦有區議員指區內鼠患持續,直斥食環署滅鼠工作做得不夠、力度不足。

何先生住在土瓜灣,他形容區內老鼠不怕人,體形很大,日間都會見到很多老鼠通處走。食環署在九龍城區內一百五十個地點安裝熱能探測攝錄機,而在九龍城街市,據了解,夜視系統主要用於監測老鼠夜間出沒的位置和數量,職員每日要重看錄像,再自行查找老鼠來源,調整滅鼠策略,放置老鼠藥和誘捕器。

日間通處走 體形大如貓
九龍城區議員楊振宇說,不少居民均向他提及,在街上見到大如一隻貓的老鼠,區內鼠患嚴重人人皆知,而食環署的監察系統在試行前未有諮詢區議會,直至近日向區議會提交安裝地點紀錄。他發現很多設置位置都是已知的老鼠黑點,監測並不必要,建議食環署不如利用資源,多做小區滅鼠行動或引入更有效的滅鼠科技。 

另一位區議員吳寶強直言,食環署滅鼠工作做得不夠、力度不足,「唔好以為裝咗攝錄機就解決到問題,就唔使做!」他指九龍城舊樓和食肆多,後巷經常有人棄置廚餘,導致鼠患問題嚴重,食環署和環境保護署應主動巡查,甚至路政署和渠務署都應該主動檢視和維修後巷路面和渠管情況,多管齊下才可以杜絕鼠患。

應增清洗街道後巷次數
吳又提到食環署現時一星期僅清洗街道和後巷一次,明顯不足夠,認為應該增加次數,甚或跨部門合作在不同街道和後巷大清洗。

【狗主注意】外傭放狗站原地玩電話聊天 目擊街坊: 狗狗想行前就會被打

《晴報》,2020/6/11

不少僱主因事忙或會把愛犬交由外傭照顧,但有市民指日前在元朗一個公園裡,遇到一名外傭放狗;惟對方只顧站在原地玩電話,或與友人聊天,又稱每當小狗欲行前時,該名外傭更會以電話拍打小狗的臀部,小狗遂乖乖呆企,目擊者認為小狗已習慣「無得周圍行」,於是上網發文望僱主多加留意。

一名港媽昨日(10日)晚上在Facebook群組「外傭僱主必看新聞訊息」中發帖,指前日(9日)下午6時左右帶同女兒到元朗形點商場一期(YOHO MALL),期間其女兒透過商場玻璃窗,目睹外面有一名外傭姐姐正在附近一個公園放狗,便帶她到公園「睇狗仔」。

惟到達公園後,她聲稱目睹該名外傭「好慣性用電話去打狗狗Pat pat(臀部)」;對方發現正被注視,就立即收手「無再打」。樓主指該名外傭當時以「正常力度」拍打小狗臀部;而小狗被拍打後「嘈都無嘈過一聲」,令她感嘆「見到都心痛」。

樓主又稱該名外傭在放狗期間完全不動,只顧站着玩電話或與途經的友人聊天;似乎未有積極帶2隻小狗到處活動。樓主表示:
「狗仔都應該習慣咗無得周圍行,佢哋都無掹住啲狗帶要行!只要想行前就會被打Pat pat!」
【狗主注意】外傭放狗站原地玩電話聊天 目擊街坊: 狗狗想行前就會被打
樓主指該名外傭只顧與友人聊天。(「外傭僱主必看新聞訊息」Facebook)
【狗主注意】外傭放狗站原地玩電話聊天 目擊街坊: 狗狗想行前就會被打
樓主形容該名外傭在放狗期間,一直站在原地玩電話。(「外傭僱主必看新聞訊息」Facebook)

事後,樓主希望讓該名外傭的僱主得知情況,以便僱主「同佢個工人溝通返」,遂在社交平台發文,請「元朗僱主留意」。

不少網民大嘆2隻小狗「好可憐」,表示「放狗狗咁『他條』(佗佻)嘅工作都咁懶、咁冇責任感!家務唔慌會做得好」、「陰公,狗狗一心落街有得Walking(散步),點知企足一粒鐘,又唔識同主人講,欺負弱小」。不過,亦有街坊指該名外傭居住天水圍,自己不時碰見對方落街放狗,但指對方「平日都對狗狗OK」。另有人分享經歷指「我個屋苑成日見到啲姐姐企喺度打牙骹,任由啲小朋友玩跟住跌親都唔會過去處理」。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元朗車場限明日內趕走三狗仔女 揚言找漁護署 義工急尋暫托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20/06/21/06121-3/
元朗一個車場的狗媽媽「欣欣」長期被利用看門口,車場不但沒有好好照顧欣欣,日前還向餵狗熱心市民要求帶走欣欣三個頑皮的仔女,只准留下欣欣一個,逼狗媽媽和子女分離,更揚言明天不帶走狗狗,便會找漁護署捉狗。義工現在急尋暫托收留欣欣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願意幫忙的讀者請聯絡Helen Chu(https://www.facebook.com/helen.chu.357)。

欣欣居住的車場在元朗一燒烤場旁邊,早前生下了兩個狗仔和一個狗女,一名熱心市民獲義工Helen Chu協助提供狗糧,經常餵欣欣一家四口。

狗仔狗女被指愛搗蛋,其實是因為太肚餓。Helen對本報坦言:「車場的人根本不會他們,連水兜都沒有。那些狗仔狗女肚餓便吐有到燒烤場翻垃圾桶找食物,還因此被人追打,但這根本是車場的責任。」

義工已幫欣欣和狗女絕育,並準備為兩狗仔絕育,怎料熱心市民日前餵狗時,車場的人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將欣欣的三個仔女帶走,否則三日後(星期一)會找漁護署捉狗。熱心市民向多個團體求助,但都說沒有位置容納這三狗狗,現在要急尋暫托。

Helen說:「車場狗真的很陰功,車場只利用他們去看門口,現在引來投訴就將他們趕絕殺絕。早前我帶狗媽媽絕育後回來,三個仔女見到媽媽,開心到不得了,狗狗很有性,希望有人可以幫到他們。」

逾百龜遭棄養柴灣公園水池 區議員批康文署執法不力

週三 2020-06-10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74372
東區區議會設施管理及文康事務委員會昨日(6月9日)召開會議,社民連曾健成提出,有市民於柴灣公園水池棄養龜類及魚類,影響水質、池內生物健康及環境衛生,要求康文署加強執法力度及公眾教育。康文署指,上月在現場觀察,有約100至150隻棄養龜隻,重申市民在署方轄下場地放生動物屬違法,如公園職員發現會勸阻,遭自由黨阮建中批評「如果勸阻有效,今日嚟開會係做咩?」

康文署:公園棄養屬違法 超水池負荷
委員會邀請康文署及漁護署出席會議,惟只有康文署派員出席。柴灣公園由康文署管理,署方書面回覆區議會指,根據公園職員在2020年5月的觀察,被棄養的龜隻約有100至150隻,未有統計物種。

曾健成指出,柴灣公園內不時有人棄養龜或魚類,令本是觀賞用的水池不勝負荷,濾水系統欠佳,嚴重影響池內動物健康及環境衛生。他又問到被棄養的龜隻下落,指每次洗池後,龜隻數目都大減,「啲龜係咪去晒海天堂?」,要求每次點算數量。工黨何偉倫指,很多人未意識到家養動物已失去覓食能力,把寵物「放生」只是任由其自生自滅。阮建中亦表示,有市民以為放生是「積陰德」,要求政府加強宣傳教育。
社民連曾健成

康文署東區副康樂事務經理梁家俊回應時指,水池本是只是觀賞用,而不是飼養,濾水系統不能承受過多動物;而根據《遊樂場地規例》,市民不得在康文署轄下場地放生動物,違者可罰款2,000元或監禁14天。梁指,每一次洗池都會聯絡動物保護組織如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協助安排領養,同時減少池內龜隻及魚類數量。

漁護署在書面回覆中提及,過去一直有向動物褔利機構提供協助,設立領養中心,亦透過公眾教育和宣傳活動,呼籲市民勿遺棄動物及鼓勵領養。
康文署東區副康樂事務經理梁家俊

阮建中表示應,該由根源解決問題,不應任由市民棄養。他質疑康文署監察不足,有明確罰則卻欠缺執法人員,市民於人工湖棄養,很大程度是因為條例起不到威嚇作用,要求康文署交出過去被檢控的確實人數,又建議康文署設立閉路電視,或在宣傳海報中列明犯法後果。惟梁家俊回應指未有相關資料,稱公園職員若發現市民棄養會作出勸阻,遭阮批評「如果勸阻有效,今日嚟開會係做咩?今日我哋諗方法幫手,你哋都要做啲嘢㗎!」

食物不足 爭食造成傷害
曾健成亦關注池內動物是否有足夠食物,指水池並非生態池,未能供生物自給自足,引致池內動物因爭食物而互相攻擊,造成傷害。梁家俊未有正面回應是否有定期餵飼,只指會讓池內動物自給自足。
記者昨日到柴灣公園視察,人工湖周圍貼有「請勿餵飼魚/龜」的告示,惟仍有不少人到池邊撒飼料,十分鐘內已分別有三組人士投放飼料。其中一名女士稱「啲魚長期唔見有人餵!」,因而特地購買魚糧前來。
兩棲及爬蟲協會:應教育市民協助監管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助理領養主任黃朗研向獨媒表示,柴灣公園內龜類的生態環境嚴峻,物種及數量太多,龜隻互相感染傳染病,濾水系統不足亦引致異味,同時容易滋生蚊蟲。黃朗研建議康文署加強社區教育,認為只有職員視察遠遠不夠,應教導區內市民協助監管。

協會過去曾協助漁護署舉辦領養行動,惟黃朗研指全港有近萬隻棄龜,不可能全數接收,「幾百尺空間,已經住咗幾百隻動物」。最近協會舉辦新活動「龜家大行動」,先找領養者,再去各水池拯救動物,確保小動物有家可歸。黃朗研指,近年市民對保育動物意識已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人因宗教信念等理由而選擇棄養。

野豬翻倒垃圾桶覓食 中西區會通過推動「人豬共融」勿槍殺

週五 2020-05-29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73938
中西區區議會昨日(5月28日)開會,會上討論有關野豬事宜,多名區議員表示野豬翻倒垃圾桶問題嚴重,但不希望採取一刀切方式處理野豬,希望做到「人豬共融」。漁護署回應指,會透過減少食物來源、加強公眾教育等方式處理,同時亦會與其他部門聯合行動,打擊餵飼野豬活動。

漁護署於2017年曾經推行「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嘗試透過推行避孕及搬遷,減少野豬對居民的滋擾,但計劃被上屆區議會批評成效不彰,更有建制派議員希望「重新開槍」,以解決野豬問題。

公民黨黃健菁指,其選區內域多利道、摩星嶺等地,經常有野豬翻倒垃圾桶尋找食物,亦曾有街坊向她表示因而非常擔心人身安全。任嘉兒則表示野豬問題不限於中西區,詢問會否有其他新的處理方式去紓解問題。梁晃維則指區內經常有伯伯餵飼野豬,詢問政府部門會否有行動打擊餵飼行為。
 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陳寶琳

漁護署:正試驗新式垃圾桶
漁農自然護理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陳寶琳指,歡迎區議員向漁護署提供野豬黑點,強調署方現時仍然是透過公眾教育、減少食物來源等方式,去減少野豬與人的接觸,並保持野豬的天性,減少野豬到垃圾桶尋找食物。陳寶琳亦表示,現時正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試驗新設計的垃圾桶,能否減少被野豬翻倒的機會,目前進度良好。
食物環境衛生署中西區環境衛生總監李一鳳指,一直與漁護署合作打擊餵飼行為,2019年至今進行4次聯合行動,並發出3張定額罰款通知書。食環署指得悉區議員的意見,會加強進行打擊。

任嘉兒提出的動議,要求相關部門積極跟進野豬事宜,政策必須同時照顧動物和人的權益,共創人豬共融的社區,減少人豬衝突。動議在民主黨許智峯、黃永志、公民黨黃健菁及自由黨楊哲安缺席下,獲全票通過。
任嘉兒(左一)

塔門牛不吃草 食杯麵、垃圾 牛糞現膠袋 義工送草助「戒膠」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469709/塔門牛不吃草-食杯麵-垃圾-牛糞現膠袋-義工送草助-戒膠
疫情下市民一窩蜂到郊外除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塔門成野餐露營熱點,但享樂過後遺下的垃圾遍佈草叢、山坡,取代鮮草成島上黃牛的「食糧」。有黃牛明明瘦得見骨,肚卻漲得向下垂,疑胃部塞滿膠,有牛義工在上月底及本月初均發現牛糞中有膠袋。為幫助對人類食物上癮的黃牛「戒毒」,牛義工從市區帶來鮮草,初時牛對草的反應冷淡,等了約10分鐘後才勉強吃了兩口,經多次「治療」才主動吃草。

島上的黃牛聞到食物香氣,常走近露營地搶食物,連包裝袋一併吞下,食垃圾景象屢見不鮮。有牛義工慨嘆「食膠好似食白粉,(牛)會上癮」,多次呼籲市民千萬不要餵牛,強調「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是口號,望遊人把垃圾帶離島嶼,勿苦了清潔工,勿讓貝澳黃牛Billy慘劇重演。

▼塔門綠草漸少垃圾暴增 義工為牛送草▼
義工中午時分從黃石碼頭出發,前往塔門。(梁鵬威攝)
義工用車仔捆綁一大袋鮮草。(梁鵬威攝)
到達塔門,展開送草之行。(梁鵬威攝)
訪問當日是43年來最熱的「立夏」,未上山先感受炎熱天氣。(梁鵬威攝)
義工們未開始送草,汗水已不斷流下,沾濕了衣服。(梁鵬威攝)
義工說帶來的草屬禾本科,如蘆葦、地毯草、芒草等。(梁鵬威攝)
天氣炎熱,義工先用水滋潤帶來的草。(梁鵬威攝)
黃牛腹部腫脹 疑胃藏垃圾
塔門有草洲之稱,在遼闊草原上可野餐,也可享受海景,但近年弓背山坡(又稱塔門草原)涼亭附近部分草地寸草不生,即使有草也十分短小。疫情下不少市民趁假期到塔門除罩相見,有人更與島上「居民」黃牛共享美食。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義工上月到塔門探訪黃牛,發現牠們普遍瘦弱,當中有兩隻瘦得見骨,腹部卻異常腫脹,懷疑牠們胃部藏滿垃圾,卻無法排出,以致嚴重營養不良。有牛義工在上月底發現牛糞纏有膠袋,一來證實島上黃牛曾吃廢膠,二來反映牛有能力把膠袋排出,遂招募義工每周到島上阻止黃牛再吃垃圾及記錄牛糞情況。
塔門有草洲之稱,但近年草地持續光禿,島上黃牛可進食的草有限,當發現地上有鮮草,有黃牛急不及待進食。(梁鵬威攝)
塔門有草洲之稱,但近年草地持續光禿,島上黃牛可進食的草有限,當發現地上有鮮草,有黃牛急不及待進食。(梁鵬威攝)

塔門牛吃垃圾成癮  義工送草助「戒膠」
記者在平日隨義工隊上島視察,在到訪前兩日已有熱心人士在假日清走島上約40大包垃圾,仍見山邊處處有垃圾,如濕紙巾、煙頭、食物包裝等。四個女義工從市區帶來如地毯草、蘆葦、芒草等鮮草,一人一大袋,炎熱天氣下拉車上山甚是吃力,熱得汗水直流。

義工Catson當日是半個月內第七次「家訪」,最初發現有黃牛看見鮮草也沒有反應,送來的草放了約10分鐘,黃牛才勉強吃了兩口,最後還是走去別人的營地覓食,嘆言「心都碎晒」。曾見過有人餵牛吃薯片、魷魚絲,Catson氣得直斥其不是,也曾目睹牠搶麵包、吞下未開封的杯麵等,半日內多次與牠鬥搶食物,無奈說牠們似是會自動偵測食物氣味,不敢想象曾吃下多少垃圾。經過數次送草,屢次阻止走近人群,Catson笑言黃牛有時會發出聲音表達生氣,但慶幸是近日牠們主動吃草的時間增加,也減少撞入別人的營地,只希望「有好嘢食時,就唔好再食垃圾」,改掉牠們的壞習慣。
四月底牛義工在黃牛棲息地發現一堆纏有膠袋的牛糞。(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提供)
在五月初牛義工再於不同位置發現三堆纏有膠袋的牛糞。(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提供)
圖中黃牛瘦得見骨,但腹部異常腫脹,牛義工擔心是進食太多垃圾,以致嚴重營養不良,多次送草及阻止其走近營地,牠才開始主動進食鮮草。(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提供)
圖為健康的黃牛。(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提供)
貝澳黃牛Billy前年因腸道阻塞而逝世。(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經獸醫解剖後發現Billy胃部有大量膠袋,數量可裝滿兩個垃圾桶,相信死因是消化系統被膠袋阻塞,導致未能正常進食及消化食物。 (漁護署提供照片)
黃牛誤以為人類食物才是主糧
在尋牛期間,發現山坡下的一隻母牛同樣瘦得見骨,腹部異常腫脹,Catson形容這是典型垃圾肚,若把島上的黃牛置之不理,或有更多貝澳黃牛Billy慘劇出現,同日義工再於島上發現三件纏有膠袋的牛糞。2018年11月黃牛Billy離世,經獸醫解剖後發現其胃部有大量膠袋,數量可裝滿兩個垃圾桶,相信死因是消化系統被膠袋阻塞,導致未能正常進食及消化食物。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多次強調一定不能讓牛隻進食人類食物,「你餵完佢,佢會去垃圾桶搵相同氣味嘅嘢」。她說,島上黃牛誤以為人類的食物才是主糧,希望透過送草,讓牛隻重新進食較多纖維的鮮草,探究會否有助排出體內塑膠,也減少吃膠,「可能長命多幾年,否則會繼續營養不良」。島上綠草日漸稀少,但垃圾日益增加,她認為面對通地垃圾,黃牛即使吃草,也有機會吃到垃圾,義工的工作只是「救災」,希望草地可分階段休養復原、遊人不要餵牛及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把曾紮營位置淋濕令被壓壞了的草根復長,以及加強檢控亂拋垃圾,令牛隻棲息地免受破壞。
69歲張伯伯是塔門清潔工,他說在復活節假期一日內獨自從山頂帶走四十多包垃圾,仍從容地說「當做運動」。(梁鵬威攝)
69歲張伯伯是塔門清潔工,他說在復活節假期一日內獨自從山頂帶走四十多包垃圾,仍從容地說「當做運動」。(梁鵬威攝)

清潔工伯伯復活節假期日挑逾40包垃圾
島上垃圾在假期堆積如山,日前網上一張塔門老翁獨力擔起四大袋垃圾下山照片曾引起討論。記者偶遇該名老翁,原來是已經69歲食環署外判清潔工張伯伯。他估計,近月假期日均有逾千人上島,幾乎每次一枝擔挑、四大袋垃圾從山頂走到近碼頭垃圾站,一日來回五次,在復活節假期一日更要走十多轉,一人帶走四十多包垃圾。別人擔心他太辛苦,他卻從容地當做運動面對,「人多就行密啲囉,習慣咗就唔辛苦」。

在弓背山坡搭帳露營的朱小姐表示,會盡量把食物收好,但當煮食時氣味會令附近牛隻知悉「有嘢食啊」,然後她們要捧着食物跑走,也見過附近營友整個排包連袋被咬走,經一輪互搶後只取回五分一個包,只能做好自己本分及幫忙清理島上垃圾。而市民林女士與丈夫在島上露營三日兩夜,曾目睹有人看見黃牛大驚及跑走,任由牛隻在其營內「放題」,有見及天氣熱及山上幾乎無水源,故丈夫從山間撿來膠兜,倒了約20公升水,為一眾黃牛解渴。
朱小姐表示,煮食時氣味會吸引附近牛隻,然後她們要捧着食物跑走,也見過附近營友整個排包連袋被牛咬走。(梁鵬威攝)
朱小姐表示,煮食時氣味會吸引附近牛隻,然後她們要捧着食物跑走,也見過附近營友整個排包連袋被牛咬走。(梁鵬威攝)

根據漁護署資料,今年1月至4月郊野公園康樂場地及行山徑收集到的垃圾量達1,01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成;遊客人次達437.2萬,較去年同期增加約7%。在今年首四個月,漁護署共檢控60名涉嫌在郊野公園亂拋垃圾的違例人士。 

但是,漁護署表示塔門不屬郊野公園範圍,故不屬其監管,如市民發現島上牛隻有任何異常情況,可致電1823聯絡署方跟進。 食環署則表示只負責收集島上垃圾,已用鐵欄將垃圾桶圍起,避免野生動物在覓食時翻倒垃圾桶造成環境衞生問題,沒有統計垃圾量。

地政總署表示,有關地點是未批租或未撥用政府土地,會為天然植物提供非經常性護養,但植被政府土地及設立休草期不屬地政總署職權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