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旺角街市群鼠開P 三疫拍門未正視

《東方日報》,2020/12/29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本港即將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而食物環境衞生署做騷式滅鼠,令多區爆發嚴重鼠患,連累市民面對三疫夾擊。其中,旺角廣東道一帶的露天街市在聖誕節假期後,有群鼠繼續通街走開派對,捐入附近地舖覓食,場面駭人。區議員狠批食環署抱殘守缺,堅持用成效存疑的傳統方法滅鼠,而且附近的旺角街市大樓丟空養鼠多年,令旺角淪為老鼠樂園。

本港今年上半年的平均鼠患參考指數為3.6%,當中有7個地區的鼠患參考指數高於平均值,榜首是觀塘區,達到9.5%;其餘為東區、南區、九龍城區、沙田區、油尖區及荃灣區;至於鼠患尤其嚴重的旺角區則為2.5%,可見鼠患指數亦未能反映實況。

無懼途人步近 穿梭覓食

本報記者昨日(28日)凌晨到旺角視察,在圍繞着空置旺角街市大樓的廣東道與南頭街交界露天街市,發現有至少10隻身形不一的老鼠在街上游走,部分在雜物堆中左穿右插,部分則從鐵閘底的罅隙捐入附近地舖找食物。即使有人走近,群鼠亦無懼意,未有慌張走避,明顯已習慣在人類眼皮底下覓食。

與南頭街接壤的深圳街,亦處於空置旺角街市大樓旁邊,街上一列排檔出現多隻老鼠,在堆滿發泡膠箱的貨架上穿梭往來,時而跳落地面找食物。本報記者視察期間,現場有一隻貓閃出,但貓兒對群鼠似乎視而不見,只在原地伸懶腰,毫無意欲捕鼠,竟放軟手腳,難怪該處碩鼠有恃無恐。

三無大廈住戶 垃圾棄街

油尖旺區區議員余德寶表示,旺角區多年來都有鼠患,尤以廣東道露天街市一帶的鼠患最為嚴重,該處樓上是住宅,樓下是菜檔和肉檔,「燒臘、豬肉這些食物最惹老鼠,而且附近多三無大廈,無業主立案法團請人倒垃圾,居民經常將垃圾亂棄街邊。」

余又指,廣東道露天街市附近的旺角街市大樓丟空多年,近年偶有食環署職員將舊文件搬到該大樓存放,平日鮮有人出入,更加不會有人打掃,「人影都無,老鼠自然霸來住,那裏已經是老鼠樂園。」他批評食環署滅鼠不力,堅持用放鼠餌、放捕鼠籠等不合時宜的古法來捕鼠,「那些老鼠已經『進化』了,知道那些是鼠餌,牠們不會去吃」,他認為食環署應投放更多資源,嘗試不同的捕鼠方法,而非「行行企企放捕鼠籠就當滅鼠。」

另稿:

4000元殺一鼠 枉燒公帑

本港鼠患嚴重,但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早前回顧今年工作,只顧吹噓安裝擋老鼠板、熱能探測器等滅鼠「廢招」,連今年的滅鼠數字亦未見公布。根據部門開支預算,食物環境衞生署本年度用於滅鼠的開支多達二億多元,但滅鼠成效卻每況愈下,過去10年鼠患參考指數未見有跌,反映再多的設備都只是形同虛設。

引入熱能探測機 死撐有成效

早前跨部門年結會議以視像形式舉行,出席的部門包括有3個決策局、21個政府部門的代表,但年結會議卻連今年滅鼠數字也沒提供。當局表示,食環署和房屋署將成立由兩個部門副署長主持的工作小組,為公屋制訂及落實「更具成效」防治鼠患措施及行動計劃。至於滅鼠工作上,食環署指,實地視察了9個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並提供有關在公共屋邨加強防鼠工作的具體建議;房委會至今年10月已在公屋樓宇外牆的合適位置安裝逾16,900個防鼠擋板,以及在兩個屋邨試用熱能探測攝錄機。

就環境衞生欠佳的後巷,食環署和民政事務總署持續向路政署轉介個案,路政署去年6月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216項後巷改善工程,以清除老鼠的藏匿點及堵塞牠們來往的通道。至於食環署測試的人工智能熱能探測攝錄機,聲稱可監察及分析鼠隻活動,該署稱有關試驗計劃有初步結果,強調「測試均顯示新技術頗具成效」。

本報翻查統領滅鼠工作的食環署帳目,發現本年度該署滅鼠開支高達2.09億元,費用較上個財政年度微增200萬元,但並沒交代今年截至年結前的滅鼠成效。即使過去11年,平均每年動用1.5億元滅鼠,滅殺一隻老鼠平均開支高達4,000元,但過去10年鼠患參考指數反而由2010年1.5%反彈至去年的4.2%,今年上半年亦有3.6%,反映當局錢愈花愈多,但滅鼠卻成效不彰。

另稿:

民間自救 水桶保鮮紙捉碩鼠

食物環境衞生署滅鼠不力,多年來聲稱引入新科技滅鼠亦成效不彰。眼見政府帶頭滅鼠「失威」,市民惟有研究民間智慧「自救」。最近網上有人僅以水桶、保鮮紙及鼠餌等,已製出高效捕鼠器;只須將鼠餌放入水桶再封上保鮮紙,再在保鮮紙上撕破洞口,老鼠便會墮入陷阱,署方或可考慮借鏡。

木板當梯 請鼠入甕

老鼠的繁殖能力驚人,一隻懷孕老鼠一年可生產逾千後代,食環署近年花費大批公帑引入新科技滅鼠,例如氣壓滅鼠器,夜視攝錄機及熱能影像攝錄機等,惟本港多區仍然屢爆鼠患。然而高科技可能不及民間智慧。有網民上載短片表示僅利用水桶、保鮮紙及鼠餌,便可自製高效且低成本的捕鼠器,只須在水桶上貼上保鮮紙,在保鮮紙上撕開洞口,並於桶內及保鮮紙上放置鼠餌,水桶旁則架設木板,吸引老鼠沿木板攀上水桶,再透過保鮮紙破洞鑽入水桶內。老鼠一旦跌入桶中,就難以爬出桶外。

亦有網民先於透明水桶兩側架設木板,並在水桶上方放置鐵絲網及設下洞口,同時於桶內設下一組以鋁罐組成的滾輪,再將鼠餌放置水桶底。當老鼠透過木板爬上水桶頂部及鑽入洞內隨即掉進到滾輪跌至水桶底,無法逃出。另一邊廂,亦有人在水桶掛上一塊會轉動的圓板,並在板的兩側黏上鼠餌,當老鼠躍入桶中欲食鼠餌時,圓板因重量失衡而自轉,令老鼠掉進桶底,再難逃逸。

另稿:

大鼠戊肝全球16個案 港佔15宗

本港鼠患「醜出國際」,自2018年在港發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後,今年確診至少7宗個案。全球現時累計錄得16宗確診個案,香港獨佔15宗,餘下一宗是在加拿大,香港可謂「盛產」大鼠戊肝人類感染個案,目前所錄得的確診個案是冠絕全球。而本港個案中最年輕患者僅得17歲,最年老患者則是89歲。

本港個案中主要患者來自黃大仙區,其次是九龍城區,其餘地區包括港島南區、屯門、葵青、牛池灣、藍田、紅磡、大埔等。值得留意的是,以上地區大多並非鼠患指數最高的地區,反映鼠患指數未能準確預視居民染上大鼠戊肝的指標。

傳播途徑未明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目前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可能的傳播途徑包括進食或飲用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及直接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而一般導致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

換言之,大鼠戊肝會經由帶病毒老鼠爬過的食物感染,所以市民置放食物時亦務必加倍小心。目前不少罐裝或包裝飲品亦會擺放在地上,若有帶病毒老鼠爬過或咬過,甚或遺便溺在罐面,市民未作清洗就開罐飲用,亦會有染疫危機。

另稿:

本報踢爆鼠噬豬殼 食署補鑊做騷

政府縱容鼠患禍港多年,置市民健康於不顧。本報先後踢爆九龍東兩個街市驚現老鼠「圍噬豬殼」,場面令人反胃,事件曝光後轟動全城,街坊聞「鼠」色變,食物環境衞生署始後知後覺「補鑊」,但街市清洗完畢鼠患依舊。須知九龍東是全港最多新冠肺炎確診者地方,在新冠肺炎以及大鼠戊肝的雙疫拍門,甚至交叉變種下,臭鼠橫行恐引發新一輪危機,實在令人憂慮。

去年鼠患指數創下10年新高,老鼠愈滅愈多,儘管市民長年受鼠患困擾,收納稅人錢的政府仍「翹手翹腳」。本報近年已多次發現在各區街市及後巷有群鼠出動的情況,而街市淪為老鼠樂園亦非單一事件。今年八月本報連環踢爆多個街市養鼠為患,其中秀茂坪街市更連日上演「老鼠開餐派對」,有豬肉檔隨地放置豬殼,任由10多隻老鼠啃咬「食大餐」,嚇人的衞生情況令到全港嘩然。

黃大仙的大成街街市亦出現同樣群鼠歎豬殼情況,有多隻老鼠圍攏在肉檔外的多隻豬殼大歎「早餐」,情況令人惡心,街坊直言不敢光顧該肉檔吃「二手豬肉」。西營盤街市也發現鼠蹤,在場雖有工人清潔消毒,惟街市M2層近一個肉檔位置仍發現有老鼠匿藏暗處,亦有老鼠明目張膽地在街市內橫行。

「深層消毒」後照舊開餐

本報報道鼠蹤處處後,食環署始急急補鑊派員清洗多個街市,以及與街市檔戶商討豬隻屠體抵達街市時的安排,並突擊檢查,聲大大稱將展開密集式滅鼠行動,加強街市清潔消毒及放置大量捕鼠器云云。可惜,部分街市剛完成所謂深層消毒後,老鼠亦隨即竄出開餐,反映食環署滅鼠無方,純粹「做騷」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