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星期一

濕地保育重在管理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A01 商報頭條 |676 Character(s) |2022-11-28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框架下實施「新積極保育政策」,逐步收回私人擁有且具生態價值的濕地和魚塘,推進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而去年施政報告亦提到計劃收回蠔殼圍、南生圍和三寶樹等地區並發展為三個濕地公園,以及擴大天水圍濕地公園,目前上述計劃仍在研究階段。

對於港府提出「新積極保育政策」,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發言人回應稱,相信米埔可成為當中可持續發展的典範。政府在規劃之初,就必須考慮環境因素,實現保育和發展並存,使北部都會區成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宜居城市。

文賢繼支持「新積極保育政策」,即支持政府收回私人擁有且具生態價值的濕地和魚塘。他說: 「濕地保護並非圍封起來隔絕人群了事,其重點在於管理。魚塘、沼澤、紅樹林,本身就是濕地,但如果水太深,根本就不適合候鳥覓食,草叢、泥灘、鹹淡水和純淡水塘的分布比例多少全部都要適中,這需要人為調節管理,才能達到最佳的生態效果。」

蔡詠嶠亦強調,政府須實施完整積極的管理計劃,以保育濕地。以米埔為例,若無良好的管理,這裏可能早已不是一片高生態價值的濕地。「我們是和漁護署共同管理米埔這片濕地,我們負責生境管理和環境教育,漁護署負責巡護和執法。」他說, 「雖然近年在保護區內我們沒有發現非法捕捉野生動物等情況,但如果發現有人違法,我們便會報告漁護署來執法,這就是共同管理。」

話說回來,蔡詠嶠說: 「以往我是有聽過當地人打野鳥拿來食用的故事。但為什麼近年會變得非常罕有?這與我們長期的宣傳教育有關,我們恆常到學校去舉辦講座及活動,接待學生來考察,接待不同團體、媒體來深入了解米埔, 這都是宣傳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