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025-01-02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5%8B%95%E7%89%A9/%E5%BE%9E%E3%80%8A%E7%8D%A8%E5%AA%92%E3%80%8B%E5%85%AC%E6%B0%91%E8%A8%98%E8%80%85%E5%88%B0%E5%80%A1%E8%AD%B0%E8%80%85-%E9%BB%83%E8%B1%AA%E8%B3%A2%EF%BC%9A%E7%8F%BE%E5%9C%A8%E6%B2%92%E6%9C%89%E4%BA%BA%E5%86%8D%E8%A6%BA%E5%BE%97%E5%8B%95%E7%89%A9%E7%84%A1%E9%97%9C%E6%94%BF%E6%B2%BB
「以前有人覺得貓貓狗狗無關政治,而家無人咁諗。」十多年前,《獨媒》設立義務特約記者團隊,「香港野豬關注組」發起人黃豪賢(Roni)是其中一員。2013年,他在採訪過程中,目暏野豬狩獵隊舉起長槍,瞄準一隻悠閒的野豬。那一刻的他放下「傳媒客觀中立」的教條,「因為命緊要啲」,立即出言制止,令野豬逃過一劫。他認為「公民記者」顧名思義,公民先於記者,必要時應先履行公民的責任,見義勇為。
那次經歷後,Roni 成立了「香港野豬關注組」,選擇以倡議者而非公民記者的身份走下去。他開街站、與漁護署溝通等。雖然身份不同,但他認為不論是公民記者或倡議者,對他來說都是一樣,即揭露真實:「將個問題講出嚟。」
十年過去,動保運動固然不是一帆風順,但他認為大眾的心態多多少有所改變,譬如對野豬改觀,明白到牠們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惡獸。又譬如回想過去,不少前線的動物義工會覺得「貓貓狗狗無關政治」,但在近年的社會氣氛下,大眾已意識到,所有你的、我們的、你們的、牠們的,都是政治。
黃豪賢(Roni)從小在粉嶺鄉村長大,一出門就是山林,與動物為伴,自小也有救助街上的流浪貓狗。後來在因緣際會下結識動保界前輩,經介紹下接觸《獨媒》,並在2013年成為《獨媒》義務公民記者,希望補足主流媒體在動保議題上的缺席。
動物可以涵蓋寵物、農場動物、野生動物、表演動物等,本身是測量師的他,從沒受過學院新聞訓練。他認為媒體從來不缺「動物新聞」,一是獵奇,譬如「世上最大的大象」之類的趣事;一部分是煽情,譬如描繪受虐動物的慘況。
這些「動物新聞」雖然有其價值,但並不是 Roni 眼中的「動保新聞」。他認為後者需要在呈現動物境況的同時,以動物的視角出發,深入探討問題背後的成因與脈絡,關注政策及動物權益。
譬如野豬撞人,傳媒通常預設是野豬的錯。但 Roni 以汽車撞人為例,司機不必然有錯,被撞的一方亦可能有錯。他認為人被豬撞傷固然可憐,但也不能徹底排除人的責任——譬如人類活動令山野棲息地驟減,或是人類挑釁的行為令野豬自衛等。他認為傳媒對野豬的「未審先判」是一種不公,將野指標籤為「害獸」、見豬殺豬只是「頭痛醫頭」,無助建立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社會。
2013年11月,Roni 和《獨媒》同事聽聞有野豬狩獵隊在沙田隆亨邨出動,原因是野豬吃了山墳的水果,於是到現場採訪。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看見野豬,本以為野豬會如媒體報導那般「窮兇極惡、橫衝直撞」,卻眼見面前的野豬搖著尾巴,與路邊的街貓和平共處,並享用著狩獵隊拋下的麵包餌,懵然不知已有長槍瞄準自己的頭。
狩獵隊當時已為長槍上膛,Roni 那一刻拋下「傳媒客觀中立」的教條,「因為命緊要啲」,出言制止,旁觀的街坊也出聲聲援:「豬係我哋街坊嚟㗎,唔好殺佢啊!」最終在 Roni 和一眾街坊的輿論壓力下,狩獵隊撤退,野豬逃過一劫。
他事後回想,如果當初死守記者不干預的教條,野豬很可能已經一命嗚呼。
2013年是動保運動沸沸揚揚的一年,那年6月,由多個動保團體組成的「爭取成立動物警察大聯盟」宣布成立「十八區動物保護專員」,跟進社區虐待動物案件。兩個月後,荃灣流浪貓「麗麗」懷疑被人斬腳虐待,激起民憤,Roni 亦有跟進報導,入村採訪「麗麗」的報案人,並探討後山的流浪貓問題。
動保團體同年9月於立法會門外發起「全城祝福麗麗」晚會,逾千名市民出席。動保議題成為社會熱話,乃至往後數年內,不同的新民間動保團體陸續成立。
Roni 在2013年底亦成立了「香港野豬關注組」,並逐漸放下公民記者的身份,兩者對 Roni 而言其實都是一樣,便是揭露真實:「將嗰問題講出嚟。」
他感謝公民記者的經歷,讓自己學會探討問題的根源,也走出同温層,採訪不同立場的人士,從碰撞中確立了自己的想法。Roni 亦在此經歷後,明白到自己真正想行的路是倡議者。
*****
在民間壓力下,漁護署在2017年實行「捕捉、避孕、絕育、放回」計劃,並在2019年向野豬狩獵隊停發槍牌。不過社會氣氛轉變後,2021年11月漁護署重推「格殺令」,將所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人道處理」,全港野豬數目由2019年的約2,500頭減至2024年的約900頭。
野豬生存權不進反退,媒體的動保報導減少,加上昔日戰友們淡出,Roni 是目前動保界少有願意拋頭露面的行動者。
雖然深感無奈,但他強調不能太計較得失。他相信曾經的討論、行動都在眾人心中埋過種子,日後始終會發芽。他亦認為大眾的心態多多少已有所改變,譬如對野豬逐漸改觀,明白到牠們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惡獸。又譬如回想過去,不少前線的動物義工會覺得「貓貓狗狗無關政治」,不過經過近年的社會變動,「而家無人咁諗,仲咁諗應該會畀人鬧」,大眾已意識到,所有你的、我們的、你們的、牠們的,都是政治的事務。
Roni 形容,大眾是因為覺醒,才會感到無力,「覺醒咗就好痛苦,原來政治現實箝制住啲動物,唔係單純靠個人愛貓狗、執一隻貓狗就改變到,背後牽涉到好多政策,認清咗政策好難撼動,個無力感反而仲大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