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Kung Kao Po P15 社會 |1002 Character(s) |2023-01-08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15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致辭,表明國際之間需要「凝聚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共識」,「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等等。

至於中國政府方面,習近平再次重申生態保育的國家發展方向。為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當局「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最嚴格執法監管。」雖然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但生態關懷是全球普世的責任,特區政府何不全力支持和配合國家生態發展政策?港府最近仍然堅持發展「明日大嶼」,無疑是為生態保育開倒車,甚至有專家批評香港將淪為「全國生態文明最落後的地區」,與國家策略相違背。

據報道,政府最新方案以5,800億天價,在交椅洲附近建造三個合共1,000公頃的人工島,聲稱是次設計可以「避免直接影響類近島嶼沿岸的石珊瑚群落及白腹海雕」。不過,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向傳媒直指「填海本來就是不環保、破壞生態」,認為當局既然已有其他土地供應方案,「不應該再填海興建人工島」。

林超英在其社交媒體上批評填海計劃,指「全國在建設生態文明,全國為此禁止填海,香港硬要鑽『一國兩制』空子,填海搞人工島,破壞海洋生態,成為全國生態文明最落後的地區,將來在全國面前怎能抬頭?」特區政府在大嶼山周圍海域的大型工程已經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其中最令人擔心的莫過於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

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表的「2021-22年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指出,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在過去18年間,下跌近八成,而且數量並沒有恢復跡象。「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也指出,大嶼山周邊大型工程令海豚的生境消失,需要遷離。如今再遇上世紀填海工程,定必把海豚進一步趕盡殺絕。

萬物共生才是人圓滿發展的條件和方向。在談論發展的時候,只有人類在物質生活上提升,並不代表進步,也不是教會倡導的整全生態發展觀念。天主教教理的訓導表明,「受造物的彼此依賴是天主所願意的……種類的繁多與差別給我們說明,沒有一樣受造物是自給自足的,它們只能互相依存,好能互補不足、相輔相承」。

古語有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期望香港當局能夠全面配合和支持中央政府的生態政策。保育生態不但是國際潮流,也是中國國策,香港政府沒有理由與世界大道背道而馳,期盼當局三思而行,避免作出無可逆轉的生態破壞。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