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星期四

公路奔跑狗狗累極坐屋苑草地 獲救起成功與主人團聚

Feb 27, 2025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hkanimalpost.com/2025/02/27/02271-6/

本報昨日報道一隻黑色狗狗在博愛迴旋處馬路奔跑,該狗狗昨日已經獲救起,還與狗主團聚。原來狗女名叫「德仔」,狗主經營車房,德仔昨日走失後於元朗的公路疾走,幸運地沒有遭遇不測,還跑到Park Yoho的草地休息。熱心市民見她十分溫馴任人摸,便在兩名保安員協助下先帶回家中,再上網尋狗主。狗主駕車來接時,狗狗離遠已經察覺到,馬上跑去迎接主人。

本身養了3隻狗的熱心市民Lily表示,昨日回家時見到有隻極短尾的黑色狗狗想走進Park Yoho,保安員不讓狗狗進入,後來狗狗很疲累地坐在草地不願走。Lily說:「我走過去摸她,發現她身體很乾淨,亦任人摸,應是有人養,所以便先帶她回家。」

狗狗雖然未夠1歲,但都有一定重量,兩名保安員輪流抱她上樓。Lily托朋友上網為狗狗尋找狗主,同時又聯絡了一間狗場,帶了狗狗去檢查晶片及借籠。檢查後發現狗狗沒有晶片,但Lily收到狗主聯絡,經過相片確認後證明真是狗主,對方3男1女其後駕車過來狗場接回狗狗。

Lily說:「當時我們在狗場門口,隻狗一直在我大腿上休息,當他們駕車來到時,狗狗突然起身要衝出去,十分興奮。有3男1女來到,即場擁抱隻狗。」她又表示,最初他們叫狗狗「德仔」,她馬上收緊繩說隻狗是狗女,對方即說知道狗狗是狗女,但他們幫狗狗改了「德仔」這名字。

原來主人是經營車房,狗狗於昨日走失,Lily建議他們幫狗狗做絕育及植入晶片,並掛上名牌和電話,對方亦即場同意。

狗狗昨日在Park Yoho草地休息獲救起。
狗狗曾在公路奔跑。
熱心市民將狗狗救起,並在網上尋狗主。
狗狗沒有尾巴。
狗主其後接回狗狗。

警拘老翁寵物公園疑放老鼠藥 自由黨激讚警方果斷執法緝兇

 Sing Pao A10 突發/法庭 |702 Character(s) |2025-02-27

【本報記者報道】本身為寵物共享公園的大角咀聚魚道休憩花園近月多次出現藍色老鼠藥,令狗主人心惶惶,擔心狗隻誤食中毒。警方接報調查後鎖定嫌疑人,並於2月23日拘捕一名72歲姓黃本地男子,涉嫌殘酷對待動物。據了解,警方在截查該老翁時,在他身上找到老鼠藥,因此作出拘捕。

事緣今年1月至今,聚魚道休憩花園多次發現地上有大量藍色老鼠藥,康文署亦證實該些老鼠藥並非由署方放置,康文署職員曾於2月1日及2月23日向警方報案。

被捕老翁稱曾被狗咬不滿

警方接報後,交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接手跟進,經調查及翻查閉路電視片段後,警員於2月23日晚上在旺角區拘捕一名72歲姓黃本地男子,涉嫌「殘酷對待動物」。被捕人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3月下旬向警方報到。據了解,警方在截查該老翁時,在他身上發現老鼠藥。據知,被捕人透露自己曾被狗咬過,因此對狗隻感到不高興,不過相關人士精神狀況似有異,會再作調查其說法。

自由黨寵物權益關注組對警方迅速及果斷執法,拘捕涉案老翁,表示高度讚揚及予以肯定,並強烈譴責任何虐待及傷害動物的行為。關注組表示,感謝警方一直高度重視,並以專業、認真及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宗虐待動物案件,希望警民能夠攜手守護所有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小生命。

根據《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任何人殘酷對待動物,讓動物受到不必要痛苦,均屬違法,一旦罪成,最高罰款20萬元及監禁3年。

另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回覆立法會書面質詢時表示,政府一直就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作出研究,當完成草擬工作,會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法例建議。修例的其中一個探討中的方向是向動物負有責任的人施加積極的「謹慎責任」,要求他們飲食、環境、健康及行為等方面妥善照顧動物的福利。

58隻平胸龜返港 內地首次向港返還瀕危野生動物

 Wen Wei Po A14 文匯要聞 |637 Character(s) |2025-02-2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內地首次向香港返還瀕危野生動物。橫琴長隆26日透露,海關總署緝私局、國家瀕管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在珠海舉行走私瀕危物種平胸龜返還儀式,將拱北海關查獲的58隻走私平胸龜返還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此舉助力內地與香港進一步建立完善跨境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

該批平胸龜由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去年10月從一輛進境的香港單牌車中查獲。經鑒定,該批平胸龜係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的物種,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禁止國際貿易。拱北海關依律查收58隻平胸龜,並將此瀕危物種委託給橫琴長隆進行救助保護。據悉,近年長隆曾多次協助救助雪豹、中華白海豚、海南虎斑鳽等珍稀動物,助力中國野生動物救助及生物多樣性。

完善跨境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

橫琴長隆度假區動物管理部副總經理李湛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當時第一時間成立特別救助小組,在做好防疫檢查等各項流程後,把平胸龜安置在隔離救助區。該救助小組成員對58隻平胸龜進行詳細體檢,精心保育了4個多月。現在平胸龜健康狀態良好,也放心讓牠們「踏上」返回香港之旅。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這是內地首次向香港返還瀕危野生動物,也是內地與香港完善跨境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的重要實踐,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培育形成社會各界共同保護野生動物、合作打擊走私活動的良好局面。而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將妥善安排該批瀕危動物,並適時放歸野外原生棲息地或作圈養繁殖,以實現物種保護並充分發揮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

立法會二十題:防止殘酷對待動物

Hong Kong Government News (Chinese) 新聞公報 |1555 Character(s) |2025-02-26

立法會二十題:防止殘酷對待動物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江玉歡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去年十二月,申訴專員宣布展開主動調查行動,詳細審研當局就動物管理及保障動物權益和福利的工作。據報,今年初本港接連發生多宗狗隻中毒事件,令狗隻主人人心惶惶。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針對近月發生的毒害狗隻事件,有關部門是否已成立專責的跨部門合作小組,以加快追蹤源頭、提高調查效率,並加強相關偵查及宣傳教育工作;

(二) 鑑於當局於去年表示,正進行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69章)的籌備工作,但政府在二○二二年五月向本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表示,已於二○一九年就該條例的修訂建議進行公眾諮詢,有意見認為,相關修訂建議至今仍未列入本年度立法議程,進度不甚理想,有關工作有否出現滯後,以及當局修訂該條例的具體時間表為何;

(三) 鑑於政府在二○二○年十二月九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政府暫時未有計劃設立虐待動物舉報專線,政府會否因應近日的最新趨勢,重新考慮相關建議;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 鑑於有意見認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未有妥善處理有關殘酷對待動物的舉報,當局會否改善該署就有關方面的投訴處理機制,以盡快遏止殘酷對待動物的不良風氣;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多管齊下遏止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包括研究提高《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69章)(《條例》)相關罪行的罰則以增加阻嚇力;針對違法行為嚴厲執法,以及持續透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提升公眾的相關意識。

就江玉歡議員的提問,經諮詢保安局,現回覆如下:

(一)香港警務處(警務處)、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及愛護動物協會(愛協)合作推行「動物守護計劃」,透過多機構合作模式積極防止及偵查涉嫌殘酷對待動物案件。例如警方會按需要邀請漁護署及愛協人員到案件現場提供專業意見及其後提供協助。

警務處和漁護署亦分別透過「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以及「做個盡責任的寵物主人」專題網站和巡迴展覽等途徑,在社區層面和網上宣傳防止殘酷對待動物的信息,鼓勵公眾適時舉報和提供有助調查的資料,以及提高市民對動物福利的認識。

(二)政府一直就《條例》的修訂作出研究。在籌備條例草案時,有需要就部分建議再徵詢相關持份者,整理意見後會盡快敲定建議和完成立法草擬工作。一俟完成有關工作,我們會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法例建議。

修例的其中一個探討中的方向是向動物負有責任的人施加積極的「謹慎責任」,要求他們妥善照顧動物的福利(包括飲食、環境、健康及行為方面)。就此,漁護署繼續推廣有關履行「謹慎責任」的資訊,包括透過專題網站、社交媒體、巡迴展覽等不同渠道作出宣傳。

(三)市民如發現涉嫌虐待動物個案可立即致電999報案中心或致電1823向漁護署舉報。現行舉報罪案的渠道廣為市民所知,方便易記,行之有效。政府會持續檢視運作細節是否有優化空間。

(四)在接獲有關殘酷對待動物的舉報後,漁護署人員會盡快到涉案現場進行調查,包括拍攝動物及現場環境、檢查動物的健康情況及搜集證據等。如有需要,漁護署會安排獸醫到場給予專業意見。如懷疑個案涉及殘酷對待動物,署方會根據涉案動物的健康狀況決定是否撿取該動物,並將受傷的涉案動物交給愛護動物協會作進一步治療。

根據署方資料,超過九成的舉報經調查後並不涉及殘酷對待動物,而是與滋擾或其他情況有關,例如動物經常發出噪音或飼養動物的住所發出異味令舉報人士誤以為動物受殘酷對待。另外有部分個案涉及疏忽照顧動物,但不涉及殘酷行為,例如未有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就這些個案,漁護署人員會於現場視察後,向有關主人作出口頭勸籲及改善建議,提醒他們以負責任的態度飼養寵物。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

立法會十四題:保護動物權益

 Hong Kong Government News (Chinese) 新聞公報 |1298 Character(s) |2025-02-26

立法會十四題:保護動物權益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熙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早前大埔白石角發生家貓墮樓死亡事件,而涉事單位早於去年八月及十二月屢次被市民發現有家貓危站露台玻璃圍欄,而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曾作出跟進及勸諭,但未能有效阻止有關事件發生。此外,有意見認為,《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69章)的檢控門檻甚高(例如難以舉證上述個案的家貓墮樓死亡前曾遭受「任何不必要的痛苦」),未具足夠阻嚇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當局接獲貓隻身處危險位置的舉報,以及貓隻從高處墮下受傷及死亡的個案數目分別為何;政府就有關個案根據第169章提出檢控的數目,以及被定罪個案宗數及法庭的平均判罰分別為何;

(二)鑑於據悉,有部分貓隻墮樓受傷甚至死亡的個案,涉及飼養者家中未有安裝貓網、任由窗戶開啓,甚或於露台飼養貓隻,當局有否就該等情況作出檢控並成功定罪;會否考慮修例,訂明任何人明知而作出或罔顧後果地作出損害動物生命或福祉的行為,即屬犯罪,以加強法例對動物權益的保護;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政府於二○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提交本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中提出,建議修訂第169章以引入對動物積極「謹慎責任」,而據報政府正就修訂該法例進行籌備工作,政府會否同時參考《保護兒童及少年條例》(第213章)的做法,授權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在有理由相信有動物相當可能會有身心受損害的危險時,可以及時接管該動物,並向寵物主人追索其間的照顧開支;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多管齊下遏止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包括研究提高《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69章)(《條例》)相關罪行的罰則以增加阻嚇力;針對違法行為嚴厲執法,以及持續透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提升公眾的相關意識。

就梁熙議員的提問,經諮詢保安局,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現時《條例》已清楚訂明,任何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而導致動物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可觸犯殘酷對待動物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二十萬元及監禁三年。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及香港警務處(警務處)均負責執行《條例》。

漁護署過去三年(即二○二二至二○二四年間)接獲15宗涉及貓隻身處危險位置或懷疑從高處墮下受傷及死亡的舉報,當中10宗涉及貓隻從高處墮下受傷或死亡。上述個案經調查後未有證據顯示有人違反《條例》。警務處並無備存有關貓隻的舉報和個案的分項數字。

政府一直就《條例》的修訂作出研究,其中一個探討中的方向是向動物負有責任的人施加積極的「謹慎責任」,要求他們妥善照顧動物的福利(包括飲食、環境、健康及行為方面)。與此同時,漁護署亦積極推廣有關履行「謹慎責任」的資訊,包括透過專題網站、社交媒體、巡迴展覽等不同渠道作出宣傳。

(三)現時《條例》已賦權警務處及漁護署在有理由懷疑有人正在或已經違反《條例》的罪行時檢取涉事的動物,並按需要由漁護署安排照顧。此外,我們也會研究修訂《條例》,賦權法院可要求被裁定違反《條例》的人士支付照顧其被扣留動物的費用。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

魚的賤命

 Sing Tao Daily D04 專欄 |606 Character(s) |2025-02-26

人皆有惻隱之心,不是嗎?可是偏偏有人自恃是萬物之靈,視其他動物的生命如草芥,毫不重視。

尖沙咀九龍公園的中國公園大型魚池,本來有數十隻巴西龜和大量游魚,最近有清潔工人進行洗池工作,將水放掉抽乾,以方便洗刷,清除青苔和污跡。最大鑊的是有遊人發現大量魚兒和巴西龜,就此可憐地暴曬在烈日當空下,命懸一線,清潔工人自顧自在洗池,完全懶理牠們的生死。部分魚兒在缺水的情況下奄奄一息,然後乾煎死掉;也有些在幾近乾涸的泥濘中,掙扎求生尋找水源,這可謂一場海鮮界的「大屠殺」。

更有清潔工人被目睹,將巴西龜當作汽水罐般,扔掉在地上,隨意用腳踢向一旁,這不就是虐待動物的行為嗎?

曾幾何時,在荔枝角公園的魚池,亦發生過多次同類事件,都是清潔工人把池水抽乾進行清洗時,任由魚兒們監生乾涸渴死。即使愛護動物協會曾作出嚴厲譴責,有關當局卻回覆,指那個水池只供遊人觀賞,並非為了飼養魚類而設。

一句講晒,即係責任不在署方,只是一些大膽刁民,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把巴西龜和錦鯉放生到水池裏,之後是生是死,各安天命,即使缺水曬死了,也是關人鬼事!

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一對小熊貓「家姐」和「細佬」身上,頻呼「好可愛、好得意」的時候,其實一條條錦鯉,也能為公園的翠色碧池,帶來心曠神怡的美景,而且都是可貴的生命喔!

如果清潔工人能做多一步,把魚兒和巴西龜暫且遷移到另一個小水池,待洗完池後,魚歸原池,也是一種護生功德呢!

愛在當下,坎坷過後有艇搭

周一至六刊出

外判服務欠適當監督 工人缺善待動物意識

 Headline Daily P04 要聞 |494 Character(s) |2025-02-25

動物有生命,必須善待與保護,然而近日九龍公園發生令人咋舌的事件,公園的人工湖及水池被抽乾池水以便大清洗,康文署的外判清潔工竟未撈起池中的魚類和烏龜,任其曝曬乾煎,甚至人為地粗暴對待,導致數十隻烏龜垂死,以及三條魚死亡。儘管署方表明會向外判商發出警告,但事件的嚴重性遠高於此,必須嚴肅追究。

事件除了反映基層員工對動物生命欠缺常識和尊重,也涉及康文署對外判服務的監管機制,甚或是涉及殘酷對待動物的法律責任。首先是康文署的園方職員,不可能不知道人工湖及水池內有動物,亦知道大清洗的日程,即使是有對外判服務派出工作指引,也沒有在地視察和監督落實情況,只假設工人會善待動物,最後要待救援動物組織接獲投訴才被揭發。但外判服務不等於免除責任,反而更要主動積極監管。

港人愛動物,更關注動物權益,但在光天化日的公共工程裏有如此過失,署方難辭其咎,一紙警告信也不能向公眾交代了事。當局需要檢討自身對外判服務的監管機制,也要重新審視指引的有效性,同時執法部門還需要介入追查事件會否殘酷對待動物,而非僅當「雜項」事件處理。只有嚴肅跟進,才能讓公務員、外判服務商和公眾守法,珍惜並保護動物的生存權利。

逢周一至五見報

河上鄉有唐貓遭襪笠頭 索帶纏頸亡 警列殘酷對待動物

 Sing Pao A03 突發 |999 Character(s) |2025-02-25

【本報記者報道】河上鄉有貓懷疑遭人虐待致死。昨日有人在近前河溪學校對出空地,發現有貓隻倒臥在河上鄉舊村公廁對開空地,頭部被一隻襪套著,並綁上索帶。有動物義工組織懷疑有關唐貓懷疑遭勒斃,於是報警。警方調查後列作殘酷對待動物案,愛護動物協會到場記錄並檢走屍體。

發現唐貓的地點位於落馬洲河上鄉排峰路,一個露天停車場近燈柱位置。據了解,昨日上午11時半左右,有途人發現涉案唐貓,其頭部被襪子套着,以膠索勒住頸部及布襪,於是通知毛孩關愛組職員,職員到場後證實事件屬實,了解後發現唐貓懷疑遭勒死,遂報警處理。

案發地點一帶未發生過同類案件

警方接報到場後,發現貓隻已身亡,頭部被一隻灰色襪掩蓋,頸部則被索帶捆綁,初步懷疑貓隻被虐待致死。據了解,案發位置附近未發生過同類案件,案件列為殘酷對待動物,交由邊境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四隊負責調查。

據了解,受害貓隻為一隻雄性唐貓、身長約1.5呎,黑及淺啡毛色,初步相信是流浪貓。毛孩關注組義工巫偉鴻表示:「這一陣子是多了動物虐殺、毒貓、毒狗,其實這些個案太多了,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多些關注這些情況,避免將來可能有更多同類事情發生,因為牠們都是生命。」

唐貓頭骨爆裂明顯由外力造成

至昨午1時許,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檢查貓屍情況,發現其口部有血迹,人員以膠袋載起屍體帶走作進一步檢驗。現場消息指,該唐貓隻被一隻襪套住頭部、索帶纏頸,經愛協人員初步檢查後發現其頭骨爆裂,明顯是由外力造成,但未能確定是何種外力,被車撞擊或硬物撞擊均有可能,貓隻沒有其他外傷,身體微濕。

有數張貓屍慘況的照片被上傳至社交平台,控訴虐貓狂徒殘忍「點解可以咁殘忍㗎?究竟隻貓做錯咗咩?人類要咁樣對佢?你唔鐘意佢,唔想養可以放生,點解要對一個小動物咁做?」,發帖文者又呼籲目擊者主動聯絡警方,提供資訊。有網民看過帖文後亦紛紛大罵虐貓者「愈嚟愈變態」,、「虐殺貓貓者正仆X人渣」、「幾時先判監,立例都唔知有乜用」。

本港近期接連發生懷疑虐畜案,上月在元朗攸田村亦發現一具貓屍,只有頭部,現場發現蠟燭等祭品,估計貓隻遭到殘酷對待。大約一星期後,攸田村再發現多兩具貓屍,被人放在膠袋內棄置。

根據法例,殘酷對待動物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20萬元及監禁三年。不過,歷來判罰最重的一宗案例, 是2012年兩名男子因為踢死貓,而被判囚16個月。

本土素食達人我行我「素」 飲食由我不由天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06 識飲識食 |1688 Character(s) |2025-02-25

近年興起「綠色飲食」,提倡一種以健康、環保為主題的飲食方式,強調食材來源、選擇有機蔬果、減少肉類攝入等。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陳浩然(Elvis),因母親宗教關係,自出娘胎已食素,茹素不單成為他的生活習慣,更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多年來,他恍如素食代言人,透過身體力行推廣素食好處,縱使遭受網上暴力,依然我行我「素」。

剛過去的周末,在灣仔會展舉辦了一連三日的素食展;現場不單有各式素食攤位,大會更請來多位茹素者現身說法,分享心路歷程與食素好處。當中Elvis受邀擔任大會的「素食大使」,在展期中上台示範炮製新派素食,以及宣傳他最新推出的食譜。

說到素食,很多人自然浮現「白烚菜」或「齋滷味」,覺得寡口味淡,了無新意。Elvis指食素都可以有很多選擇,味道豐富如同肉食,與食齋不同,食素只是不吃一切含有動物成份的食物,卻不會戒食葱、蒜、韭、薤(小蒜)及興渠等「五辛」,另外也會吃蛋和奶。他亦是一個重口味人士,最愛炒、炸、焗,亦不會戒絕醬汁,「素食不一定只得白烚,簡單到肉絲炒麵走肉絲,都可以是一種素菜。」Elvis補充,近年素食在外國十分流行,甚至當作一種生活模式,推出不少創意素食外,還關心食物來源和安全。

從無偷食肉

對素食推崇備至,原來Elvis受到篤信佛教的母親影響,自出娘胎已經是一名素食者。問到看着別人食肉,是否也會心思思?Elvis謂從沒想過偷吃,反而在幼稚園茶點堂,當時老師忘記他吃素,誤把紅腸派給他,他甫入口發現味道不對,便急急吐出,自此他對肉類特別敏感。「我覺得肉味很怪,食到就不自覺吐出。現在出外食飯,如果廚師未洗淨盛過肉類的廚具,我都一定食得出。」

自幼飲食習慣與眾不同,Elvis慶幸沒遇到別人歧視和排擠。相反,同學會因好奇反過來主動跟他接觸。「很多同學好奇我食素是否無啖好食,我就帶他們去一些素食店品嘗。有時遇到好吃的素食店,都會介紹給他們,或相約一起試食。」

多得這個分享之心,使Elvis找到不少知心好友,大學期間更在社交網站建立專頁,介紹素食餐廳及分享食素心得。想不到專頁吸引不少網友追隨,「很多人因想減肥或健康問題『被迫』食素,卻不懂得食,一日三餐只食菜。自從看完我的分享後,留言指原來食素都可以食得開心滿足,身體更健康了。感動之餘,還多了有一份使命感,覺得應讓更多人知道。」

Elvis謂香港食素仍屬小眾,純素餐廳面對高昂租金,實在難以生存。因此每當遇到好吃的素食,他必定會介紹給身邊人。「最近幫襯過一家餐廳,老闆本身是做烤雞的,卻在餐牌加入一兩款素菜,味道食得出是用心製作,當刻就覺得不能埋沒老闆的苦心,要跟全人類分享。」

2017年,Elvis跟師傅開素食樓上餐廳,兩年未夠就結業收場,對此他沒忿忿不平,反而哈哈大笑說:「開餐廳後先發現原來自己有很多不足,2019年見滿約就結業了。現在回想,如果當時不結業,之後要面對社會運動及疫情,真的欲哭無淚。」

Elvis對任何事情充滿正能量,連生意失敗都拿來開玩笑。他表示很多人都誤會,食素者因缺乏肉類提供的熱量和營養,使到精神萎靡,做事有氣無力。為此他刻意保持這種樂觀個性,打破了食素者的「既定印象」。

另外,他不時參加多種體育活動,例如去年到戈壁沙漠挑戰108公里耐力賽,今年更跑馬拉松,又不時到各地旅行、出書、拍節目等,精力無限。「我想告訴別人,食素都可以很健康,每一日都精神奕奕。」

回憶往事,Elvis自爆在學時為「方便追女仔」,選修家政課,最終追女未成功,反而愛上了烹飪。「當時老師得知我食素,容許我自由發揮,用其他食材取代肉食,煉就創意。」

創作新菜式

經典例子是採用牛肝菌、本菇、冬菇、豆乾等,配以獨特調味料混成自家製XO醬,簡單地為食物添加新口味。另外,近年他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研究如何把當地傳統美食化為素食菜式。他更將近年研究所得推出素食食譜,與人分享,無一刻停下來。「最近趁疫情期間去了學法式甜品,原來甜品都有無窮可能。」

Elvis謂要說服「食肉獸」成為素食者,實在困難,然而他初心不變,希望人類少殺生,食得更健康。「網上有很多Hater留言鬧我食素,卻仍然用皮具產品。我認為,最緊要是問問自己良心就好,如能令人吃少一頓肉、食得健康愉快,已功德無量。」

撰文:林梓添

網購寵物危機四伏 青年養蛇被咬險送命

 Ta Kung Pao A12 港聞 |1270 Character(s) |2025-02-24

近年透過網上平台或社交媒體購買寵物成為新熱潮,包括網購各類毒蛇等兩棲動物,受到不少異寵迷的歡迎,但實則危機四伏。去年有青年網購內地新品種「素貞環蛇」,被咬中毒後,心臟、肝等多個器官受損,但因本地沒有相應抗毒血清,難以盡快注射解毒,最後經五次全身「洗血」,才得以康復。專家指出,疫後網購動物個案增加,但本港很難找到非本地蛇的針對性血清,呼籲勿從不合法或不明渠道購買寵物飼養。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去年首破5000宗創新高

醫管局香港中毒控制中心總監謝萬里表示,近五年來,本港的中毒諮詢服務量有上升趨勢,去年是首次突破5000宗創新高。他認為,新冠疫情後,市民因難以出門而更多選擇網購,包括網上購買藥品、化學製品,甚至網購寵物都更容易,相信是中毒個案上升的原因之一。

醫管局數據顯示,公立醫院接獲被非本地寵物蛇咬傷的個案,去年有五宗,當中三宗嚴重,2023年共10宗,當中三宗嚴重。該六宗嚴重個案,涉及來自北美洲的西部菱背響尾蛇、非洲的鱗樹蝰、南歐的沙蝰,以及內地的莽山烙鐵頭、素貞環蛇、龜殼花。

中心顧問醫生王紹明表示,去年接獲涉及網購寵物蛇個案,患者是青少年,上科學課而對蛇類感興趣,去年以數百元,網購一條素貞環蛇作為寵物。去年七月,他因右手食指被蛇咬傷求診,發現患持續性神經系統併發症,兩小時內出現症狀,眼瞼近乎完全下垂、眼肌麻痹、持續流口水、全身肌肉無力,同時肝酵素升高、出現嚴重橫紋肌溶解症、心跳過速,顯示多個器官受影響。

王紹明稱,素貞環蛇是2021年發現並確認的新物種,本港未有對應的抗蛇毒血清。該患者接受注射相似血清,但效果不明顯,結果需進行五次俗稱「洗血」的血漿置換治療,插喉兩星期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在深切治療部醫治近一個月才出院。

非本地毒蛇缺對應血清

去年另一宗個案,涉及有「蛇中大熊貓」之稱的莽山烙鐵頭蛇,該蛇據說黑市身價高達400萬至500萬人民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貴的毒蛇」。一名「蛇迷」被一條兩公尺長的莽山烙鐵頭蛇咬傷,右手掌有兩處牙印,並出現漸進性疼痛、腫脹,毒素並影響凝血功能,導致患者整隻右手麻痹,腫脹和瘀青延伸至上胸部。該蛇並非本地品種,本港沒有針對性的抗蛇毒血清,患者需接受三次血漿置換,入住深切治療部半個月後,才得以緩解。

王紹明說,若是被本地毒蛇咬傷,醫管局已儲存各種不同的針對性血清,可以很快為患者注射治療,但對非本地毒蛇,本港很大機會沒有抗蛇毒血清可用,部分國家及地區亦可能因血清儲存量太少,未必會出口相關抗蛇毒血清。他提醒市民,不應從網上或不明渠道隨意購買毒蛇飼養,提高安全風險意識,緊記購買的寵物很可能引致中毒,隨時帶來生命危險。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營運總監楊翠珊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素貞環蛇若沒有相關的入境文件而帶來香港,一定是不合法。若涉及在本港買賣動物,出售者須有漁護署簽發的有效動物售賣商牌照,但已列明不可出售毒蛇等危險的爬蟲類動物

楊翠珊稱,毒蛇的毒性有高有低,當蛇受驚或認為有食物味道時,就可能作出咬噬行為,故不建議市民飼養有毒的蛇類。

確保合法來源 勿購瀕危物種

 Ta Kung Pao A12 港聞 |398 Character(s) |2025-02-24

除了貓狗等大眾化的寵物,蛇類、蜥蜴、烏龜等也深受異寵迷的青睞,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營運總監楊翠珊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每個人愛好不同,很多人喜歡飼養蛇類,在心理上會認為是一種挑戰,尤其收集並飼養不同種類的毒蛇。但市民在飼養前應做足功課,首先要清楚自己養的是否屬瀕危物種。

內部感染病菌難發現

楊翠珊表示,就買賣兩棲動物而言,若涉及瀕危的兩棲動物,一定要提供動物的來源證明,以及漁護署發出的管有許可證,才可飼養,例如現時所有的陸龜,以及適合養蛇新手飼養且無毒的球蟒,都屬於瀕危物種。同時對於較受歡迎的豬鼻蛇,雖不屬於瀕危物種,但因有輕微毒性,建議養蛇經驗豐富的人士飼養。

她提醒,市民在飼養寵物蛇之前,確認蛇的健康也很重要,感冒、皮膚病等病還可通過表面觀察發現,但若是內部感染病菌、病毒就很難發現,同時兩棲爬蟲類動物亦不像貓狗一樣有太多醫療資訊,故在飼養前,最重要是確保合法來源,以及寵物健康。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疑似鼠藥再現大角咀寵物共享公園

 Oriental Daily News A10 港聞 |559 Character(s) |2025-02-24

【本報訊】大角咀聚魚道寵物共享公園又見懷疑毒藥。昨日下午近5時,有市民報案指上址發現與老鼠藥極為相似的藍色顆粒,警員到場在櫈底、花槽進行搜查,檢獲逾100粒藍色顆粒,案件列作「殘酷對待動物」跟進。

檢逾100顆粒 列虐畜跟進

在公園放狗逾一年的黃先生表示,大年初二開始發現懷疑毒狗顆粒放在地上,至今已見過多次,上周五及周六俱發現懷疑毒藥。他帶狗到場後不會放繩讓狗隻自由活動,同時盡量「睇實佢哋」,以免誤食毒藥。前日起他更改往油麻地及佐敦放狗。

康文署於今年1月30日收到市民反映相關可疑顆粒,並通知涉事休憩花園的外判承辦商護衛員,護衛員即時回應指藥物顆粒並非由康文署放置,並隨即於翌日早上在休憩花園進行大清洗。而在事件發生數日後,署方外判清潔工人再於2月1日在花園內發現藍色疑似藥物顆粒,已即時進行清理及報案,並加強巡視及留意有關情況。上周五(21日)本報曾報道事件,當日警員到場經查看「天眼」錄影片段,發現有人將一些不知名物體撒在花圃內。

另有網民早於2023年發貼文,指聚魚道寵物共享公園傳出有人投放老鼠藥,「有兩隻狗狗,因誤食毒藥已死亡」,更有人在公園內掛上紅字字牌,警告狗主們慎防毒藥。另有街坊指有雀鳥懷疑誤服而死。

九龍公園抽乾池水清洗3魚亡 康文署:個別外判清潔工無跟指引處理龜隻及魚類

 Sing Pao A05 突發 |592 Character(s) |2025-02-24

【本報記者報道】九龍公園內的「中國花園」大型水池,有清潔工人懷疑在洗池前,無撈起池中全部生物,抽乾池水後驚現多條活魚垂死掙扎,亦有大量巴西龜缺水暴曬,一度有警務人員到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經初步調查,發現在水景設施放水期間,有個別外判清潔員工沒有跟從相關指引處理龜隻及魚類,而事件中,有三條魚死亡。

康文署表示,九龍公園內中國花園設有人工湖及小水池供市民觀賞,該等水景設施並非為飼養魚類或龜隻而設,現有的龜隻均是市民放置於內。署方會根據既定指引,對於被放養在水景內的魚類或龜隻,盡量讓牠們在池水中繼續生活。

署方稱,為確保水景設施衛生清潔,九龍公園的水景設施每年進行最少兩次清潔工作。由於該中國花園人工湖將進行改善工程,康文署近日為該人工湖和小水池放水及進行清潔工作,並於2月23日開始先為小水池重新注水。一般來說,職員在清洗水景設施時,會把魚類或龜隻暫時放於其他水池中,待清洗工作完成後便會把魚類或龜隻放回原來水景設施內。

康文署經初步調查後,發現在水景設施放水期間,有個別外判清潔員工沒有跟從相關指引處理龜隻及魚類。康文署已即時再三提醒所有員工,要按指引處理及善待公園內的動物,並會向清潔服務承辦商發出警告,以嚴肅跟進有關事件。

康文署稱,是次清洗行動後,發現有三條魚死亡。康文署日後進行水景設施清潔工作時,會密切監督有關情況,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雲豹1948年兩現港 剪報有相為證 嘉道理農場翻查發現 當年被誤當小虎一生擒

 Ming Pao Daily News A04 港聞 |1724 Character(s) |2025-02-23

本港曾有大型貓科動物如老虎及豹出沒紀錄,但過去數十年已絕迹。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翻查歷史文獻發現,1948年兩張標註為「小虎」的新聞照片,懷疑是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雲豹」,其中一頭更被活擒後置於遊樂場展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估計雲豹與昔日的老虎及豹一樣是經深圳梧桐山來到香港紅花嶺,以至沙頭角一帶,認為意義重大,除了首次證實本港曾有雲豹出沒,亦反映昔日香港自然生境可同時容納至少3種大型貓科動物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邊境禁區切斷動物路徑 港深兩地物種分佈不均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自然保育主任許家耀表示,去年港深兩地就「梧桐山- 紅花嶺生態走廊」簽訂合作框架,研究改善陸上動物通道,有助加強生境連繫。他稱,自然生境無邊界,1950 年代初本港實施邊境禁區政策,除了打擊非法入境,亦切斷部分哺乳類動物往返路徑,部分物種在兩地的分佈漸變不均,例如現時深圳有豬獾出沒,但本港已沒有這種動物;相反,香港郊野不時有赤麂出沒,在深圳則極為罕見,若重新加強連接兩地生境,或有助恢復兩地生態平衡。許稱港深兩地已多年未有華南虎或雲豹等紀錄,相信再難回復虎豹出沒的日子。

翻查資料,上世紀本港分別於1915年及1942 年有華南虎出沒,並有相片證明,而豹比虎更罕見,資料顯示1931 年一隻豹於船灣涌尾被捕獸器捕獲,但無圖片證明。

至於雲豹,許家耀早前翻查歷史文獻時,意外發現兩張標註為「小虎」的新聞照片,但他懷疑該兩隻並非「小虎」,「豹身上的紋是一點點,雲豹的紋是雲狀,兩者明顯不同」。他稱早前已將最新發現投稿「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快4 月會在其網頁刊登,而IUCN亦已找專家確認園方提交的資料屬實。

昔日雲豹在東南亞分佈廣泛,但隨城市發展及被獵殺,數量不斷下降,現時已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顯示該物種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及在中期內可能有較高的滅絕威脅。

當年偷雞飽餐瞌睡成擒 遊樂場展示

許家耀表示,該兩張相片分別刊於《工商晚報》1948 年12 月的報道,其中一則新聞稱「有鄉人多名,在新界沙頭角獵獲一小虎,重四十九磅,此為戰後之首次獵獲小虎,一般相信,該處附近,會有虎存在」,該「小虎」最後被擊斃。同年12 月另一則報道題為「小老虎打瞌 被鄉人生擒 由綠野僊舘主人購得」,內容為「新界連馬坑近大埔有鄉民,日昨活擒小虎一頭,重約廿餘斤,運至大埔墟出售,後由遊樂場綠野僊舘鄧姓主人以七百元購得,將在館內公開陳列,供遊人參觀」。香港歷史社會研究社的港識多史網頁資料更詳,指被擒「小虎」偷吃12 隻雞後飯氣攻心,在村中瞌着了。村民見到路上有老虎,用一個竹籃活捉小老虎,之後售予綠野僊館。至於被擊斃「小虎」,照片顯示伏在地上,有雲狀花紋;後者報道的「小虎」被擒鐵籠內,咧嘴露出尖銳的牙齒。

園方稱,雲豹的分佈從尼泊爾延伸至東南亞大陸,亦覆蓋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包括毗鄰香港的廣東省,但香港一直以來都沒有雲豹的正式紀錄。另外,雲豹依賴成熟的天然林,但1940 年代的香港森林已嚴重退化,相信並不是牠們的理想棲地。然而雲豹活動範圍大,擴散距離至少可達160公里,因此園方推測雲豹就如同昔日的老虎一樣,是從廣東南下,經深圳梧桐山來到香港紅花嶺一帶。

許家耀稱,本港過去未有做有系統的生態研究,翻查剪報成為蒐集資料的其中一種途徑,今次發現證實本港曾有雲豹出沒,至於會否有更多將雲豹「誤認」為老虎的個案,有待更全面研究。

雲豹小資料

名稱 雲豹(Clouded Leopard)

學名 Neofelis nebulosa

體型 身長約1米,體重約20公斤

分佈 由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不丹、緬甸、印度,到東南亞大陸,以及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包括台灣和海南。近年除雲南和西藏以外,再沒有雲豹的確切紀錄

食物 鹿、嚙齒動物、猴子、鳥類

全球數量 估計3700 至5580 隻,數量有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八鄉3犬中毒 疑受虐倒地抽搐

 Oriental Daily News A10 港聞 |113 Character(s) |2025-02-23

【本報訊】前日晚上8時許,八鄉錦田公路七星崗村民報案,指在上址發現3隻狗倒地抽搐,懷疑中毒。警員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後,把案件列作「殘酷對待動物」,暫未有人被捕。該3隻狗其後交由相關機構檢查照顧。

大部分患病營養不良動保團體促盡快立法規管 無良繁殖場倒閉逾百名種貓慘棄街頭

 Headline Daily P08 港聞 |1516 Character(s) |2025-02-22

名種貓近年大受歡迎,造就私人繁殖生意興旺,惟過去數月發生多宗懷疑私人繁殖場倒閉後遺棄貓隻事件,近100隻身價不菲的名種貓,如同垃圾遭棄置街頭,大部分因照顧不善致患病及營養不良。有動保團體更已接收近60隻名種貓。消息更指,未來數星期恐再有3個有關的貓繁殖場結業,動物義工極表關注,擔憂牽涉當中的100多隻名種貓遭無良場主遺棄街頭,慘變「無家貓」。針對名種貓私人繁殖場氾濫,有動保人士促當局盡快立法規管。

這波遺棄潮可追溯至去年年中,牽涉的名種貓包括俗稱「金影」和「銀影」的英國短毛貓、緬因貓、蘇格蘭摺耳貓、金吉拉貓、暹羅貓、阿比西尼亞貓及德文捲毛貓,每隻售價由數千至1萬多元,事後由愛護動物協會、阿棍屋、毛孩守護者、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及漁護署接收。據知,部分年老及患病貓隻仍須醫治,健康良好的貓隻則獲安排領養,個別貓隻更已找到新家。

機構去年7月起10次接收棄貓

動物救援團體阿棍屋創辦人謝小姐指,去年7月至今,先後10次接收被遺棄名種貓,為數達60隻,有人悄悄將1隻至多隻貓貓,連同獸籠放於領養中心外。她感受最深的是3度發生的屯門友愛邨垃圾站棄貓事件,她稱,最近一次發生於去年12月冬至日,當日看到義工傳來的相片,赫見貓貓於冷風中瑟縮在膠籠內,感到十分憤怒,「已經第3次了,甚麼時候才是盡頭?怎能把生命當垃圾對待?」

謝稱,該3次垃圾站棄貓事件,共救下18隻名種貓,包括時下熱寵、俗稱「金影」及「銀影」的英國短毛貓,而3次事件有頗多共通點,除集中於友愛邨垃圾站附近街頭或天橋底,貓隻亦全都被放置於俗稱「飛機籠」的寵物專用獸籠內。

同類型的大規模遺棄名種貓事件,近月亦曾發生,最轟動是去年9月愛護動物協會一連三日接獲匿名來電,指有人於西貢3處不同地方遺棄貓隻,愛協到場共拯救35隻名種貓。愛協接收27隻貓,另8隻由漁護署撿走,而愛協救走的貓隻大部分年老及健康欠佳,患貓癬、貓感冒等不同病患,其中1隻當晚已死亡。

連稱,該批貓甚親人,估計有人飼養,經數月醫治,大部分貓隻已康復,當中8隻獲領養,4隻正輪候領養,9隻仍須治療,5隻因病情太嚴重獲安排安樂死。

不少人村屋工廈私下繁殖牟利  動保界對集體棄貓事件感到震怒,有義工指,名種貓近年賣得高價,吸引不少人私下於村屋或工廈單位繁殖,貓隻體形較小,「一般村屋最多可養殖30至40隻名種貓。」

謝小姐又稱,除大規模遺棄事件,更多是「打游擊式」的單一事故,由去年7月起已發生多宗,當中估計牽涉無良繁殖場及個別市民,最近1次發生於去年12月初,職員發現領養中心門外多了2個「飛機籠」,「每個籠內有2隻英國短毛貓,4隻貓貓都患重感冒。」她估計是無良繁殖場所為。

另一動保團體保護遺棄動物協會亦曾遇過該類鬼祟棄貓事件,去年9月,該會職員於門外發現1個「飛機籠」,籠內遺下1隻患皮膚病的4個月大緬因貓。職員指,該頭緬因貓性格活潑,現已康復及回復精靈本色,並取名Mavic安排領養,等候有心人給牠一個家。

「毛守救援」創辦人陸家捷,痛斥無良繁殖場場主的棄貓行為,「把貓貓當作賺錢工具,病了就拋棄。」他稱,近年已有多個名種貓繁殖場結業,有場主曾於結業前透過中間人,詢問他會否願意接收貓隻,他稱,因害怕貓隻被遺棄變成無家貓,曾多次收容。

針對繁殖場棄貓,陸促當局立法規管貓隻繁殖場。謝指,事件反映市民價值觀有很大偏差,動物生命不應因品種而分尊卑,動保團體收容動物一直是「有救無類」,市民勿因霎時衝動購買,要對生命負責任。

漁護署指,過去2年接收285隻遭放棄飼養的貓隻,並稱據《狂犬病條例》,市民如無合理解釋遺棄貓隻,最高可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

南生圍濕地保育曝光涉154公頃 環評展開諮詢 建2521伙受關注

 Sing Tao Daily B02 地產 |1199 Character(s) |2025-02-22

恒基及傅老榕家族提出的南生圍「雙生共融」發展方案,涉及約2521伙及推動濕地保育等,其規劃申請早年上訴得直為濕地發展掃除重要障礙後,最新在生態保育上取得突破進展,其環評報告昨正式曝光,並展開長達1個月公眾諮詢;項目提出154.4公頃濕地保育,遠超城規指引,並額外增加逾100公頃優化濕地,相當於米埔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2%等,另外,項目採先保育後發展。

據文件顯示,上述項目由南生圍和甩洲兩個區域組成,總面積為177.3公頃,包括154.4公頃受管理濕地、11.6公頃為提供2521個住宅單位的發展區域,以容納6500人口、3.3公頃公眾公園暨旅客中心及擬議道路橋。其環評報告早年已獲城規會批准,並於昨日起至3月22日展開公眾諮詢,公眾可就獲展示環評報告提供意見。據了解,環境諮詢委員會短期內將舉行會議,最快今年中公布其結果。

隨着項目實施數年後將有154.4公頃優化濕地可供使用,相當於米埔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2%及擬議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面積45%。濕地改善預計可為水鳥提供至少雙倍甚至高達5倍現有管理濕地生態價值及功能。由於工程影響所需緩解程度高,南生圍濕地改善區和甩洲自然保育區將大大提升內后海灣濕地系統的生態保育和承載能力,從而為北都發展提供龐大環境容量。

展開長達1個月公眾諮詢

項目採先保育後發展,濕地改善工程將於住宅發展項目動工前完成,以便為發展區域或其附近因生境內損失或受到干擾而可能遷移動物提供補償生境。

南生圍建業公司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歡迎環保署和漁護署對南生圍及甩洲綜合發展及濕地改善項目最新取態。正值政府推動北都發展策略,深信推展南生圍及甩洲綜合發展與濕地改善項目,既能在北都生態保育上取得突破,更有助於改善房屋供應。期望實踐城鄉共融、積極保育規劃原則,為北都發展出力,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言人認為惟有以果斷全面的計劃,推動濕地保育,配合長期管理,方能達成保育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優化長遠目標。正如城規上訴委員會曾指出,公司建議南生圍與甩洲濕地改善工程預計能提供至少雙倍,甚至高達5倍生態價值提升。

額外增逾100公頃優化濕地

若以現時方案11.6公頃發展規模計算,只需提供23公頃的濕地補償,經已提供雙倍濕地補償。實際上建議方案提供合計154.4公頃優化濕地,遠超過城規會「無淨濕地損失」(no-net-loss of wetland)指引要求,額外增加超過100公頃優化濕地,可以永久提升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也為北都區提供優質生態環境。

就規模布局而言,採取「低比例低密度」發展策略,僅在11.6公頃範圍內發展,約佔整體區域的面積約6.5%,另外約87%土地則規劃為自然保育區及濕地改善區。在住宅設計上,特別考慮候鳥遷徙路徑,樓宇位置避開鸕鶿、白鷺等候烏飛行路線。為尊重原居民意願,特意保留傳統風水走廊。為避免夜間燈光干擾紅樹林中螢火蟲的棲息地,於西南面、靠近山具河住宅建築群,面向紅樹林方向不設窗戶,只採用東面單側採光,即使犧牲住宅舒適度,也在所不惜。

寵物公園疑遭投鼠藥 列虐畜

 Oriental Daily News A14 港聞 |380 Character(s) |2025-02-22

【本報訊】本報早前報道大角咀聚魚道寵物共享公園內,有市民發現與老鼠藥極為相似的藍色顆粒。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得悉事件後報案。警員查看「天眼」片段後,發現有人將一些不知名物體撒在花圃,經調查後把案件列作「殘酷對待動物」,暫時未有人被捕。

本報早揭發 康文署報案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上月30日收到市民反映相關可疑顆粒,並通知涉事休憩花園的外判承辦商護衛員,護衛員即時回應指涉事顆粒並非由康文署放置,並於翌日早上在休憩花園進行大清洗。惟於2月1日,署方外判清潔工人再在花園內發現同類顆粒,遂即時進行清理及報案,並且加強巡視及留意有關的情況。

有網民早於2023年發貼文,指聚魚道寵物公園傳出有人投放老鼠藥,又指「有兩隻狗狗,因誤食毒藥已死亡」,更有人在公園內掛上紅字紙牌,警告狗主們慎防毒藥。另有街坊指有雀鳥懷疑誤服老鼠藥致死。

善待退役馬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05 體育 |1028 Character(s) |2025-02-20

文:楊翺_逾十五年職業投注者

近期,香港賽場上多起墜馬意外事件令人揪心,不僅騎師受傷,更有馬匹因傷重而不得不接受人道毀滅。這些意外再次把人們的目光聚焦到賽馬運動背後的動物福祉問題。而在關注賽場安全的同時,也不應忽視那些從賽場上退役下來的競賽馬,牠們同樣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懷與善待。

賽馬生涯有限

賽馬,對於香港而言,不僅僅是一項競技運動,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香港的賽馬歷史悠久,每逢賽事,賽場上總是人聲鼎沸,馬匹在賽道上飛馳,承載着觀眾的歡呼與期待。這些競賽馬在賽場上奮力拚搏,為大家帶來了無數精采瞬間。

像「金鎗六十」這樣的傳奇馬王,牠在賽場上的輝煌成績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牠的每一次奔跑都傾注了自己的全力,也替香港賽馬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賽馬的運動生涯是有限的。當牠們因年齡增長、傷病等原因不再適合比賽時,退役後的生活便成為了必須關注的問題。

在香港,大部分競賽馬退役後,通常會被送往澳洲或紐西蘭等地。例如「金鎗六十」退役後,就被送往日本北海道的牧場頤養天年,但並非每匹退役馬,都能享受這種待遇。不少退役馬的最後歸屬,竟然是人道毀滅。

每一匹競賽馬在其運動生涯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和風險。高強度的訓練、激烈的比賽,都可能對牠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善待退役競賽馬,是對牠們付出的尊重。我們理應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建立專業的退役馬養護中心很有必要。

規範退役馬安置

以往本港地價高昂,不適合興建退役馬設備,如今馬會已經在廣東從化建築了一個國際頂級的賽馬場,佔地極廣,理應抽出部分場地和資源,供退役馬使用。

馬會可以借鑑國外先進的養護經驗,為退役賽馬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確保牠們的傷病得到及時治療;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雖然近年馬會已經為退役馬推出「Restart」計劃,讓牠們在退役後可以接受其他培訓,延續生命;每年可參加的馬匹名額甚少,並非每一匹馬能夠享受到這種福利。

另一方面,可以開展一些公益活動,鼓勵社會各界關注退役馬的生活,甚至讓馬迷參與照顧退役馬,增強大家對動物福祉的重視。馬會在推動賽馬運動發展外,同時應承擔起善待退役競賽馬的責任,規範退役馬的安置和養護工作;加大資金投入,用於改善退役賽馬的生活條件。

退役競賽馬曾經替香港的賽馬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無論馬匹在競賽之中成就如何,牠們都為香港賽馬如今的繁榮,付出了一切。

當牠們離開賽場,有責任讓牠們的餘生過得安穩、幸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彰顯對動物的關愛,以及作為賽馬文化傳承者的人道與責任。


動物醫院揭布偶貓傷勢有可疑 貓主涉殘酷對待動物被捕

 Sing Pao A03 港聞 |382 Character(s) |2025-02-19

【本報記者報道】葵涌發生懷疑殘酷對待動物案件。葵涌一間動物醫院昨日清晨接獲職員報案稱,一名男子較早前將一隻受傷的布偶貓送到上址求診,之後該貓隻死亡,而貓隻身上有多處可疑傷勢。警員到場經調查後,以涉嫌「殘酷對待動物」罪名,拘捕一名涉案男子帶署扣查。據了解,懷疑被虐貓隻貓隻脊椎移位及直腸出血。

據悉,被捕男子文X鍵(37歲),是該受傷死亡貓隻的貓主,他被捕後聲稱發現貓隻時已經受傷及流血。

報案地點是位於葵涌葵豐街的「豐盈動物專科及急症醫院」,24小時營業。

已經進行安樂死

據悉,死亡貓隻灰白色,約兩歲大,已成年,前晚已被該名男子抱到上址求診,當時該貓隻已滿身傷痕流血,奄奄一息,經獸醫檢查後,發現貓隻脊椎移位及直腸出血,傷勢嚴重,之後經貓主同意下為貓隻進行「安樂死」。由於貓隻傷勢不尋常,獸醫決定報警。案件現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四隊跟進,涉事貓隻屍體則由愛護動物協會檢走。

貓多處受傷不治 貓主涉虐畜被捕

 Ming Pao Daily News A05 港聞 |233 Character(s) |2025-02-19

昨日清晨6時許,警方接獲葵涌葵豐街一獸醫診所職員報案,指一名男子早前將一隻受傷的貓帶到診所求醫,該貓其後死亡。應診時獸醫發覺該貓奄奄一息,身體多處受傷及染血,傷勢有可疑。警員到場調查,以涉嫌殘酷對待動物拘捕37歲姓文男貓主,案件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四隊跟進。愛護動物協會稱,涉事成年布偶貓屍體(圖)目前由愛協暫存,愛協和警方昨帶被捕人返回黃大仙東頭邨一單位調查,發現單位內尚有一隻成年雄性本地短毛貓,初步檢查見該貓身體表面正常,愛協將貓帶走進一步檢查。(林智傑攝)

動保界促加快推動謹慎責任制

 Sing Tao Daily A11 每日雜誌 |407 Character(s) |2025-02-18

如何避免再有繁殖場大規模棄貓,有動保界人士建議,將現時規管狗隻售賣及繁殖的法例擴展至貓隻,或加快推動謹慎責任制。

要求住家繁殖場領牌

「毛守救援」創辦人陸家捷指,《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規管狗隻售賣及繁殖,除要求住家繁殖場領牌、登記狗隻資料、為狗隻提供足夠活動範圍、出售幼犬須出示母子鑑定報告等。他稱,該法例甚有成效,惟未涵蓋貓隻,十分可惜。

另有動保人士指,數年前政府曾提出引入「謹慎責任制」,建議要求動物負責人負「謹慎責任」,如為動物提供營養飲食,及適當保護免受痛楚傷害。他指,「謹慎責任制」已可規管場主,惟至今未出台。

去年4月,漁護署要求寵物店只可售賣從認可渠道取得的貓隻,並為貓隻植入晶片;截至去年12月,已有767隻已植入晶片的貓隻出售,署方正調查1宗涉出售沒有晶片的貓隻個案。


雌貓淪「生仔機器」 病患纏身遭遺棄

 Sing Tao Daily A11 每日雜誌 |377 Character(s) |2025-02-18

遭繁殖場遺棄的名種貓均病患纏身,有動物義工指該些淪為「生仔機器」的貓貓一生悲慘,惟亦有負責任繁殖者,會帶患病貓隻求醫,飼養終老。

部分負責任繁殖者帶病貓求醫

動物義工指,遭遺棄的多是雌貓,因多次分娩致子宮下垂,或因照顧不善患病,無良場主不願付昂貴治療費而遺棄。她稱,即使貓貓無病無痛,但當年老力衰,亦會遭遺棄,難獲善終;部分無良場主更會安排近親繁殖,產下的後代極可能患先天性疾病及出現行為問題。去年8月,阿棍屋接收1隻疑近親繁殖致下身癱瘓的美國短毛貓,經檢查發現其腰骨畸形致下半身癱瘓。

獸醫黎昌生則指,市面不乏負責任的繁殖者,他們本身愛貓,希望將名種貓的優質血統延續,若貓隻患病會帶到診所求醫,又會以營養品為貓隻「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