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

鳥撞生死|搶救直擊 復康猛禽骨裂難飛 關於窗殺,我們可做什麼?

2024-12-11 8:00am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thecollectivehk.com/%E9%B3%A5%E6%92%9E%E7%94%9F%E6%AD%BB%EF%BD%9C%E6%90%B6%E6%95%91%E7%9B%B4%E6%93%8A%E3%80%80%E5%BE%A9%E5%BA%B7%E7%8C%9B%E7%A6%BD%E9%AA%A8%E8%A3%82%E9%9B%A3%E9%A3%9B%E3%80%80%E9%97%9C%E6%96%BC%E7%AA%97/?fbclid=IwY2xjawHH8YlleHRuA2FlbQIxMAABHTTDN7c4jkk6uMRE162F4FD1Hib94CUWH4zIq7VfJSqJMxjSNNYkWSM5cw_aem_1iVr0H63iTStdzyp6m2tog

「有三隻送緊上來!」甫接獲對講機的通報,兩個身影便在雨霧中急步走回「住院部」。推開金屬大門,她們隨即著手準備文件、針筒、氧氣箱 —— 這裡不是醫院急症室,而是本港唯一一個非政府野生動物拯救中心。今年截至 11月中,中心收到 187 隻因撞擊而受傷的雀鳥,當中逾六成半死亡。

踏入冬季,香港天氣仍相對溫暖,吸引不少候鳥來港過冬或短暫歇息。然而玻璃幕牆森林中反射天空的摩天大廈,每年都成為不少鳥兒的葬身之地。我們享受落地大玻璃帶來的無敵山海景色之餘,還可以為與我們共享這片天地的生命多做些什麼?

一隻受傷的斑鳩,正接受野生動物拯救中心人員的救治。

飄著淡淡消毒藥水氣味的空間裏,斑鳩場暨植物園動物保育部野生動物復育主任溫諾汶(Bibi)接過從貨 Van上移來的三個箱子。率先打開的紙箱中躺著一隻珠頸斑鳩,雙目無神、內臟外露。「呢隻唔得了」,Bibi匆匆紀錄後,隨即打開第二個紙箱,倒在一堆發泡膠裏的,也是一隻珠頸斑鳩,頭部像是抽筋般不受控制地顫動,喉頭的羽毛快速地淺淺起伏,鳥喙微張,似是想吸入更多空氣。

Bibi 為牠磅重後,熟練地抓起鳥兒,快速檢查牠的「眼耳口鼻」,又摸摸牠的胸骨和羽翼、吹開羽毛查看。「呢隻就好 typical 係撞到。」她說鳥兒頭部毛髮脫落,隱隱露出皮膚;眼周腫起,胸前也有撕裂傷。檢查期間,鳥兒用剩餘的力氣奮力掙扎,「喂堅持住呀。」她輕聲安撫著處理完傷口、注射皮下水後,便將牠送進同事準備好的氧氣箱,拉上拉鍊:「跟住都無咩可以做,惟有過一陣再觀察下。」

一隻受傷的斑鳩,接受工作人員的餵食,另一隻則傷重不治。

急救場面原來時常出現。嘉道理農場暨動植物園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今年截至 11月中,收到 187 隻因撞擊而受傷的鳥,佔同期接收的鳥類約一成。Bibi 說,多是由市民匯報、再由愛護動物協會送來。

她最後處理一隻情況較輕微、被放在綠色膠盒內送來的「病人」,檢查、紀錄後放進一個已住有同類雀鳥的「病床」中。

鵟是猛禽之一,這隻懷疑撞玻璃後,盤骨斷裂,獲救後暫未能再飛,神情驚恐。

這個進行急救的「急症室」,其實也是住院部,靠牆放著的一排「儲物櫃」,是受傷雀鳥的「病床」。每個櫃門上都有獨立的牌板,紀錄每位「病鳥」的狀態、治療紀錄、檢查結果等。Bibi 打開靠牆的一個櫃子,隨即傳來兩聲悶響,褐色的殘影在狹小的空間一閃而過。「你冷靜少少先…… 」Bibi將毛巾捲成長條型再圍成一個圈,放進「病床」,再伸手輕輕托起雀鳥,放在毛巾圈上。

記者此時才看清,「病床」中蹲坐著一隻猛禽,凌厲的眼神如鷹,展翅時有近手臂般長。但此時牠瑟縮在灰白色的毛巾上,全無猛禽在開闊草原上空盤旋覓食的威武樣子。Bibi 說,這是普通鵟, 屬中型猛禽,為常見的冬季候鳥。她稱這個體型的雀鳥一般會放到較大的一款「床」中,但因其傷勢嚴重,不適合任其四處移動,才暫放在較小空間休養。

嘉道理農場暨動植物園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今年救 187 隻撞鳥,近七成亡。

她翻閱紀錄,指牠盆骨斷裂,懷疑因在高樓之間穿梭、撞上玻璃之後不醒人事,從高處墮下致重傷,被人在觀塘拾獲。該普通鵟現時能拍翼但無法飛行、站立、也無法自己進食,要職員按時將食物餵到嘴邊;毛巾圈則是為牠支撐體重,讓無力的雙腳休息。「斷盆骨都唔係一件小事,我地都嘗試緊,未必一定救得返佢。」

Bibi 說情況嚴重、或評估後認為無法自理的雀鳥,中心便多數會進行安樂死。她說一般人未必明白,「如果佢一世都飛唔到,佢個 welfare 係會好差。」她舉例稱,部分傷勢即使完成治療,康復的雀鳥亦有機會一生受關節炎或其他後遺症折磨,「同人一樣,你想像下你八歲開始有關節炎?」

溫諾汶:「斷盆骨唔係小事未必救得返。如佢一世都飛唔到,個 welfare 會好差」。

住院部長期播放著細碎的雀鳥叫聲,以期讓休養中的「病鳥」放鬆心情。動物情況較穩定後,便會被轉移到較大的短期居住籠舍,開始接受野放訓練。嘉道理農場指,去年收到170隻遭到「撞擊創傷」的雀鳥;而今年截至11月14日,已收到187隻,當中5%仍在康復中,28%已被釋放,67%已死亡。

這些因撞擊而受傷的鳥,佔中心接收的所有鳥類近一成,中心指城市內有很多會對野生雀鳥造成危險的元素,如被老鼠膠、魚絲纏上,或被流浪貓狗攻擊等。

斑文鳥(左) 、(中 : 由上而下) 暗綠繡眼鳥(相思雀)、叉尾太陽鳥、黃眉姬鶲、(右) 懷氏地鶇,全都懷疑是被「窗殺」的亡魂。

港大百周年校園發現雀鳥屍體,圖書館也是其中一個鳥撞黑點。

更多的「傷鳥」,墮入鬼門關。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學部助理處長 Juha Merilä 的實驗室,沒有一隔隔的雀鳥「病床」,只有數個一人高的冰櫃,門後擠滿黃色的「文件袋」。Juha 從「文件袋」倒出一隻黃黑白三色的鳥。只有 Juha 掌心大小的牠早已氣絕,但毛色仍然鮮豔,翅膀定格在向下拍動的型態:「這是黃眉姬鶲,是一種過境鳥,前幾天在圖書館門外發現的。」圖書館的玻璃門正對著一小方草地和花槽,門後亦放著幾株小樹,Juha相信是牠誤以為反射的影像便是真正的花草,直接撞向玻璃而亡。

Juha 約一年半前開始在港大校園內統計鳥撞玻璃的情況。他原計劃首階段花一年統計,之後在校園各個大樓的玻璃貼上防鳥撞貼紙,再用一年時間觀察成效。惟他向大學申請撥款時遭拒,對方指單是在鳥撞黑點之一的百週年校園中庭天橋上貼貼紙,便要花費 25 萬港元。

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學部助理處長 Juha Merilä 曾計劃在校園貼防鳥撞貼紙,向校方申撥遭拒。

本身是生物學家的 Juha 稱,美加等國對鳥撞玻璃的研究較豐富、部分國家亦有法例規定新建築物要有防鳥撞設計,但本港則缺乏有關研究和規管,故希望透過研究減低校園內鳥撞的風險,並冀喚起當局和公眾對鳥撞議題的關注。

大學拒絕撥款,令 Juha 的研究停滯。他暫時會延續首階段的統計工作,同時從其他途徑尋求資助。Juha直言對港大的決定感到失望,認為決定反映大學對可持續發展缺乏決心和承諾。

《集誌社》就事件向港大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黑點:鳥撞一隻都嫌多
北角 AIA tower 是鳥撞黑點,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到場視察。
北角 AIA tower 地面樓層玻璃的上半截已經貼上圓形的防鳥撞貼紙。

地上的樹、天上的雲,反映在玻璃幕牆,易令鳥兒誤以為是實景,一飛即撞。

香港位處其中一條遷徙路線上,加上冬季較為溫暖,又擁有各式生態環境,理應是理想度冬地或中途站。但城市中的剔透的玻璃卻讓此處成為不少過境雀鳥的葬身之地。香港觀鳥會(下稱「觀鳥會」)早前發布 2022/23 年度鳥撞玻璃報告,根據在五個地點的定期調查及「全球鳥撞地圖」的市民報告個案,一年內在全港共錄得 309 隻鳥撞個體,其中 284隻死亡。鳥撞「黑點」主要為以透明玻璃為欄杆的行人天橋、和鋪滿玻璃外牆的摩天大廈。

位於北角的AIA tower是其中之一:2022年12月,有市民發現十隻栗頸鳳鶥倒臥在大樓外、面向油街公共空間的一面,懷疑集體撞玻璃致死。記者今年11月與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到訪當日,天氣不算晴朗,但附近樹木的倒影在藍色玻璃外牆上仍清晰可見。曾發生鳥撞事故的一面,地面樓層玻璃的上半截已經貼上圓形的防鳥撞貼紙。當日現場亦未見鳥屍或鳥撞留下的拓印。

11 月,八隻栗背短腳鵯倒臥在荔枝角永明街的新建商廈外,懷疑因撞上玻璃窗而亡

《集誌社》早前亦報道,八隻栗背短腳鵯倒臥在荔枝角永明街的新建商廈外,懷疑因撞上玻璃窗而亡。黃雪媚指該品種有部分是一年四季都在港居住,但這八隻集體移動則估計為候鳥。早前她亦曾在該大廈外同一位置發現懷疑鳥撞個案,認為與大廈鋪設大幅玻璃外牆有關。

黃雪媚說雀鳥的視覺與人類不同,會將玻璃反射的影像信以為真,誤以為可以穿越,便會狠狠撞上,導致受傷或死亡。而高樓因會反射天空和樹木,更容易吸引雀鳥,特別是不熟悉環境的遷徙候鳥。但部分鳥撞個案亦於環境較暗的玻璃門發生,既沒有反射天空、附近亦沒有植物,黃雪媚說,這些雀鳥可能因看不見玻璃,將該處視為可以穿越的「隧道」,因而撞上。

美孚港鐵站貼上防鳥撞貼紙後,成功減低該處九成鳥撞事故。

2022年11月,中大伍宜孫書院圓夢臺有至少 35 隻白頭鵯懷疑撞向透明玻璃欄杆而亡。該玻璃欄杆旁放著矮樹,而玻璃後方則是山坡。黃指中大及後已為該行人橋貼上防鳥撞貼紙;美孚港鐵站亦一度是鳥撞黑點,港鐵陸續貼上防鳥撞貼紙後,觀鳥會調查結果指有關措施成功減低該處九成鳥撞事故。算不算「成功爭取」?黃雪媚說,鳥撞一隻都嫌多,最理想是為現有玻璃幕牆的大樓都貼上同類貼紙,但直言因成本問題,要推動商界行動仍有困難。

但市民如果想為鳥兒多做一步,成本就不一定高昂。黃指應避免在窗邊放置植物,以免吸引雀鳥以致「誤殺」;亦可在夜間拉上窗簾,減低從室內透出的光線,以免擾亂候鳥判斷方向。她笑言最有效仍然是在窗戶外貼上點狀貼紙,只要圓點的間距少於五釐米,便足以讓雀鳥識別窗戶為障礙物。

簡單用塗改液在玻璃窗上繪上圓點,是嘉道理農場野生動物拯救中心自製的防鳥撞措施。

記者到訪嘉道理農場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時,發現房間的窗戶外有粗糙的白色圓點。Ally 略帶尷尬地笑說,有次為受傷雀鳥治療時牠受驚掙脫、嘗試逃出窗外,結果「砰」一聲撞上玻璃,她和同事才驚覺此處竟未有防鳥撞措施。中心距離市區甚遠,一時之間一「貼」難求,眾人便用塗改液在玻璃窗上繪上圓點。手繪的圓點大小、間距不一,自然不及貼紙般整齊漂亮,但它們經歷數個秋颱的風雨後仍然乾淨雪白,在清幽山林的一角築成一幅守護過冬鳥兒的安全屏障。

玻璃之城,成為鳥兒的填墓。
集誌社檔案:美、加、南韓均有立法防鳥撞 香港欠奉

全球每年有過億隻雀鳥因撞擊玻璃而死亡,當中以美國、加拿大尤為嚴重。加拿大政府網站顯示,加國每年有 1600 萬至 4200 萬雀鳥被「窗殺」,美國則有3.6至9.8億隻,令窗殺成為其中一個導致雀鳥死亡的主要人為因素。

去年年初,一隻名為 Flaco 的貓頭鷹從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的籠子內逃出後常居在公園附近,成為紐約市民的寵兒,不時吸引民眾圍觀,並紀錄它的一舉一動。但 Flaco 同月即被發現疑因撞上窗戶而倒臥在一座建築物旁邊的地上,其後傷重身亡。牠的離世引起當地民眾關注,有「粉絲」在 Flaco 生前最喜歡的樹下擺放它的插畫、手寫卡片和鮮花表達哀悼。

紐約州有參議員隨即重推相關法案,將先前提出、要求新建或翻新的政府大樓要有鳥類友善措施的「雀鳥安全建築條例」(Bird Safe Building Act),易名為「羽命亦攸關」(Feathered Lives Also Count, FLACO),以紀念貓頭鷹 Flaco;又建議設立「保衛暗夜法案」(Dark Skies Protection Act),望減低紐約市光污染問題,以免誤導遷徙雀鳥的方向。

紐約市則早於2019年通過類似法例,規定新大樓或翻新建築物在距離地面 75 英尺(約 23 米)以下、及綠色屋頂上方 12 英尺(約 4 米) 的九成外牆,須採用符合標準的「鳥類友善」設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如有建築物因其外牆反射設計令雀鳥誤撞致死,該建築物的擁有人或經營者可被檢控。在亞洲,韓國亦有相關法例,規定新建的公共建築外牆,如透明或具反射性,須加入符合標準的圖案,以防止鳥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