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零距離動物教育 關顧SEN學童 助建同理心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C01 親子廊 |1654 Character(s) |2024-12-09

大自然與我們息息相關,不過大眾對所身處的環境以及身邊的事物又有多認識?動識童樂園創辦人之一Joseph有意在港推廣動物教育,盼望大眾可從小親身接觸動物,真正認識和了解牠們。

本身經營甲蟲協會的Joseph,一直以昆蟲進行教學,他與好友阿浚於2019年創辦了動識童樂園(Edu Animal),並希望在香港試行動物教育。「眼見香港不少學童一般都是留在家中,可能只顧玩遊戲機,很少機會接觸大自然。適逢疫情剛剛完結,想嘗試開一些興趣班給香港的小朋友,當時的反應很熱烈。」

其實,Joseph與阿浚起初未能找到方向,二人一起摸着石頭走。「我們發現動物教育是一個很大的缺口,所以就慢慢走上這條路。台灣、日本、內地都有,但為何香港卻沒有?」動識童樂園擁有不同種類的爬蟲類動物,並會提供一些動物教育活動和課程予低收入或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家長亦可與小朋友一同參與。

釋除恐懼與誤解

其主打項目是舉辦講求互動體驗式的動物接觸活動,每堂課最多會有30位學童,Joseph一般會帶同6至8種動物,包括甲蟲、螳螂、守宮、蟋蟀、青蛙、蛇、蜘蛛、蠍子等讓學童認識。他指:「在平日的教學活動,我們會先來一個講解環節,向小朋友介紹所看見的動物,這步驟是觀察,讓他們一邊看見動物真身,一邊聽我們的講解。」接着,活動會讓學童與動物建立一個聯繫。「就是互動,接觸、如何照顧牠們,開始讓他們觸摸及餵食。之後會有一個較自由的環節,小朋友可以揀選他們喜歡的動物合照留念。」

他續說:「課堂先讓小朋友接觸蛇、龜、甲蟲等,再跟他們講解其特性、生活習慣等。上第二、第三課時,可以讓他們參與照顧的過程,培養他們對動物、生物的知識,以及對動物的同理心。」

很多人對爬蟲類動物存有誤解,例如會認為所有蛇都會咬人或有毒,亦會認為顏色鮮艷的動物存在危險。Joseph覺得:「要令大家明白到原來蛇不是那麼恐怖,顏色鮮艷不一定代表危險,透過教育活動去釋除這些對非傳統寵物的誤解,讓大眾從恐懼變成喜愛。」

作出行為轉變

到底小朋友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爬蟲類動物會如何?他表示絕大部分小朋友是不怕的。「只是一開始會有點驚奇、詫異,有時候恐懼是源自於不了解,或者受電影所影響,以為會被襲擊。」

課堂有助消除學童對動物的誤解,亦能有助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Joseph有感:「在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制度下,很多時學習知識都是靠死記硬背,或是聽老師講解,平時只能從電視或者書本上看見動物,如能親眼看見的話,便能看得更清楚及提升興趣。」

談到動物教育的好處,他謂:「過程中不止是接觸動物,當中有一些做實驗的環節會加入藝術成分,讓學童動手做手工和照顧動物,令他們更有耐性,以及按部就班地要完成實驗。」他亦會於事後作出評估。「小朋友玩得開心之餘,知識層面亦有增長。曾有一位患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的學童,其媽媽指自己的兒子從前未試過會聽老師講話。由此可見,已出現了一種行為的轉變。當然整個轉變是需要更長時間,目前是一個起步,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ADHD昆蟲導師

動識童樂園是其中一個透過社創基金幫助的機構,Joseph指:「社創基金會將資金放在一些有創新想法的機構,再提供給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以我們為例,我們提供了這些活動,也是一個平等機會,讓低收入家庭或有特殊需要的學童可以有機會享受這些活動。SEN學童在主流教育制度下是被孤立的一個群體,接觸自然教育可能是他們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台灣一位患有ADHD的昆蟲導師,因為喜歡大自然和接觸不同的動物,亦成為了他的事業,我們都覺得很鼓舞。」

雖然動物教育在港目前仍未普及,不過Joseph覺得:「如果行得通,希望未來能在社區,甚至商界有更多人會接受這個範疇。動物對人類來說是很珍貴、很重要的資源,在發展過程中都要兼顧牠們的利益和權益。」

他渴望能拉近人類與非傳統寵物的距離。「有意開辦一個動物館或體驗館,讓小朋友以及年輕人、成人、長者都可以有一個體驗的環節。集合各類型的爬蟲於一個展覽廳內,展覽是開放的,可讓大家觸摸、餵食,也會舉辦一些工作坊、課程讓大家去參與,就似其他博物館一樣。」隨着各方面的努力,Joseph期望動物教育能打入主流,讓大眾能加深對大自然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