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打擊餵鴿加辣3大部門擴權執法 食環房署出動增阻嚇 區議員倡黑點加裝天眼

 Sing Tao Daily A01 要聞 |1256 Character(s) |2024-06-02

文:東區區議員阮建中

星島新聞追擊 餵飼野鴿破壞環境衞生,更增加傳播傳染病的風險。《2024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前日刊憲,今年8月1日起生效,違者最高可被罰款10萬元及監禁1年,並引入定額罰款5000元。此外亦會擴大政府執法人員的人選類別,包括食環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獲委任人員。有區議員接受《星島》訪問時認為新例可增強阻嚇性,令餵鴿行為收斂。有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稱,修例可在一定程度上減低鳥類傳染病的風險,冀當局做好執法及教育工作。漁護署就指,已與相關部門制訂執法指引,確保執法標準一致。

▍記者蕭博禧 ▍

餵飼野生動物及野鴿的行為擾民,既構成公共衞生問題,更影響這些動物的習性,危害其野外求生能力。單是漁農署及食環署在去年接獲餵飼野鴿的相關投訴或查詢個案就有1970宗。8月實行的新例擴展現行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至涵蓋野鴿;將違反禁止餵飼規定的最高刑罰由罰款1萬元,提升至罰款10萬元及監禁1年;並引入定額罰款,金額為5000元;以及擴大政府執法人員的人選類別,由警務人員和漁護署人員外,擴展至食環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獲委任人員。

新法例8月生效 最高罰款10萬

東區區議員阮建中指,餵鴿人士懂「走法律罅」到私人地方餵飼,躲避公職人員執法,加上他們未必逗留在特定屋苑範圍,令法團難以驅趕。但他認為,新法例提高罰款金額,擴大執法人員類別,確令阻嚇性大增,惟法例最終目標是杜絕非法餵飼行為,故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他建議當局在餵飼黑點附近放置更多橫額,並派發小冊子加強宣傳,長遠亦可在黑點設監視鏡頭,令心存僥倖的人士有所收斂。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餵鴿會引來大群野鴿聚集,它們的糞便曝露於市區多人聚集位置,會增加隱球菌的傳播風險。他解釋,隱球菌屬真菌,一般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白鴿分泌物感染,因大多經呼吸系統進入人體,故主要引發呼吸系統症狀,「有些病人可能演變成慢性肺炎,甚至腦膜炎,有機會致命。」

遏傳染病風險 專家籲做好教育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餵飼野鴿會增加傳播傳染病的風險,因鴿子糞便有很多細菌,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隱球菌、組織胞漿菌等,這些病源體可通過空氣中的塵埃或直接接觸傳給人類。而餵飼行為更會導致野鴿過度繁殖,進一步增加傳播風險。

曾祈殷認為,政府加強打擊餵飼野鴿,相信可在一定程度上減低鳥類傳染病的傳播風險。而當局除有效執行法例,讓大眾不要以身試法,也要做好教育工作,讓市民知道餵飼野鴿會增加患病風險。

漁護署表示,已與食環署、房屋署和康文署等相關部門,就加強禁止餵飼野生動物及野鴿規定的執法安排進行商討,會採取風險為本的執法策略和調撥內部資源,並根據情報及舉報,於全港不同地方就非法餵飼活動進行執法行動。署方亦會為相關部門前線人員提供培訓,確保有效執法。

漁護署亦指,將陸續透過不同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市民對最新規定和相關罰則的認識,包括推出多條宣傳短片、刊登廣告、擺設宣傳街站、於非法餵飼黑點懸掛宣傳橫額和派發相關小冊子及海報等。

法例目標是杜絕非法餵飼行為,故教育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