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我們毁牠們家園 不可指摘牠們傷人」 9歲童辦聯署救野豬 「政府勿錯下去」

《明報》,2021/11/20

「我不能明白為何你這樣做,想一想,是誰砍樹去起更多樓,但那些樹林其實是(野)豬的家園,並提供食物,當我們摧毁牠們的家園時,也拿走牠們的食物,所以不可指摘牠們傷人。」上周輔警執勤遭野豬咬傷後,漁護署本周在深灣道捕殺7頭野豬,激起一名9歲小四學生執筆寫信予特首林鄭月娥,呼籲林太重新審視措施。他受訪時形容政府「做了一件很錯的事,希望他們不要再錯下去」,但已原諒他們,因想到自己亦曾做錯。小男孩昨託母親把信放上網並發起聯署,不足半天有107人簽署。媽媽認為聯署即使徒勞無功也不重要,「最重要是小朋友做了自己的份內事」。

特首辦:已轉介漁署

本報昨午4時就思喆去信特首,向特首辦查詢會否重新審視措施,晚上近11時半獲回覆稱已轉介漁護署。

9歲的馮思喆上學途中會收聽電台報道,媽媽亦會從中挑選兒子有興趣的新聞再討論。漁護署上周宣布會捕捉及人道毁滅市區出沒的野豬,早前將7頭野豬人道毁滅,媽媽說車上討論時從倒後鏡看到思喆得悉消息後目瞪口呆,並詢問「(政府)可不可以不要這樣」、「他們(政府)什麼時候才會停止(捕殺野豬)」。媽媽隨即指出政府可能不了解如何與野豬相處,建議兒子去信特首。

4月首見野豬 學會共存

野豬在市區並不常見,思喆今年4月隨一自然教室到石澗時首次遇到野豬,他憶述領隊教導遇到野豬時要「慢慢經過,盡量不要驚動牠們就可以」。那天,他看到野豬睡覺和洗澡的地方,亦學會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他其後露營時也碰上小野豬。對思喆來說,野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亦會自己建造家園,是一種聰明且無害的動物,笑言野豬是他心中排行第五的至愛動物。

「選擇原諒政府」 倡送野豬回家

被問對措施有什麼感受,思喆說聽到新聞後「有點生氣,但想到自己經常有錯誤的想法後,我選擇原諒他們(政府)」。他形容,捕捉並人道毁滅在市區的野豬是一個「好錯的想法」,而數日前人道毁滅7頭野豬則是「再錯落去」。「是我們砍伐樹木,破壞野豬的家園和奪取牠們的食物,令牠們需要走進社區尋找食物」,他強調政府應重新審視措施,又認為野豬無意走入市區,「我們不應該殺死牠們,而是將牠們送回家中」。

除了特首,思喆亦希望更多市民反思對待野豬的態度,遂託母親將信件內容放到網上,再發起聯署。至於聯署能否促使政府改善,思喆點頭表示:「我認為人夠多就可以。」他昨晚通過電郵將聯署網頁發給小一到小四同學,盼更多人參與,母親亦在家長通訊群組分享連結,形容大部分家長對聯署態度相當正面。截至昨晚近10點半,約10小時有107人參與聯署。

聯署未必可改變現况,思喆希望下步能與特首對話,強調不想見到更多野豬被殺,擔心終有一天要登上山才能見到牠們的蹤影。

母:縱徒勞 最重要做份內事

對於兒子主動要求要拯救野豬後再提出發起聯署,思喆媽媽認為不論結果如何,這已是一件很好的事,「有時候做事可能會徒勞無功,但結果不重要,最重要是小朋友做了自己的份內事」。

另稿:

倘漁署不改 愛協獸醫考慮退出諮詢組 小組成員:會上均同意最大問題是餵飼

漁護署誘捕及人道毁滅深灣道野豬備受爭議,愛護動物協會動物福利副總監候安娜獸醫原以個人名義參與該署「野豬管理諮詢小組」,愛協昨晚回覆本報稱,「就署方今次的行動安排,若然署方在未來仍然堅持不修正行動方式,候醫生表示將會考慮是否繼續參與該小組」。愛協又說,已多次致電及電郵聯絡漁護署,提出反對該措施並要求會面,並已去信特首,對漁護署近日新措施及周三晚行動表達嚴正關注。

漁護署前晚向本報披露2019年成立的「野豬管理諮詢小組」名單,稱「大部分成員原則上同意新措施」。愛協昨回應本報稱,候安娜參與諮詢小組目的是提出專業意見,致力倡導及游說小組推行非致命方案,如修訂現行法例、加強公眾教育及動物數量控制計劃,包括絕育和避孕等。該會重申,任何情况下野生動物管理都應先採取非致命方式,並將對野生動物干擾減至最低。

本報正就愛協及候醫生的立場查詢漁護署,署方暫未回覆。

早倡立法禁餵 署方稱執法難

同為諮詢小組成員、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昨向本報稱,小組成員均同意最大問題是人類餵飼野豬,他去年已在會上提出要立法禁止餵飼野生動物,惟署方稱執法難。他解釋,漁護署督察執法時市民未必合作,或有爭執,很多時要警察在場。不過,他強調立法監管有價值,可讓社會清晰知道餵飼野生動物不正確。他說漁護署數周前曾就新措施諮詢意見時,他亦提出要解決餵食問題。

他稱小組指引訂明,若野豬有攻擊人的紀錄,行為挑釁或搶食物,都建議人道毁滅;若無相關紀錄,惟經常在社區出沒,則建議捕捉、絕育、放回。不過,他提及署方在第一年的會議提到,曾捕捉野豬並搬到偏遠地方,一兩周後野豬重返原地,認為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指行動觀感差 應解釋為何不能捕遷

侯又說,深灣道是野豬黑點,形容為「計時炸彈」。他稱,餵飼者是乘的士經過時拋下食物,會吸引數十頭野豬,若其他人不知道,下車時便可能被野豬追,將有危險。對於署方誘捕野豬並人道毁滅,他認為技術及操作上無問題但觀感差,「事後孔明覺得,𠵱家風頭火勢咪唔好做住囉,不如清晰解說,引述多啲數據,解釋點解捕捉放去另外一度唔work」。

侯昨早亦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被問小組有無討論過以麵包誘捕野豬做法是否可接受,他稱不了解具體操作,認為觀感不好。他理解署方已觀察該群野豬一段時間,知道牠們習慣該處活動並等候餵飼者來,「我認同觀感是差的,在鏡頭下,如何人道毁滅野豬都是不好」。他認為,政策要視乎市民接受程度,既然反響如此大,不如先退一步,「鬆一鬆個結」。

野豬學者:成因不解 問題持續

本報亦向研究野豬的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應用行為生態學與保育實驗室助理教授Dr. Hannah Mumby查詢。被問是否認同捕捉野豬並人道毁滅,她稱不能簡單回應,但說這並非關注保育的人希望見到。她認為要了解人們對野豬行為背後動機,有助建立共識,考慮各個選項,惟不一定要採取行動。她並說沒有單一最佳解決方案,惟若人豬問題成因沒解決,例如餵飼野豬、垃圾沒妥善處理、城市設計等不改善,問題只會持續發生。

另稿:

籲正面看待新策 黃錦星:西方主流是狩獵

環境局長黃錦星昨被問及對漁護署用麵包引誘野豬出來再人道毁滅有何看法,政府會否有更好方法,他稱世界各地城市都有野豬問題,當地政府都有行動以保障大眾安全,很多西歐以至北美城市一般主流做法都是狩獵甚至設置陷阱。他說,漁護署已盡量多想些適合香港環境的方法,兩度籲大家正面看待漁護署行動及處理方法。

黃錦星表示,漁護署過去幾年嘗試用不同方法處理,包括絕育,稱部門盡量用不同方法平衡,認為應正面看待,又稱漁護署比很多地方更多想一些適合方法。他說,漁護署剛做了第一次行動,會總結相關經驗,再籲大眾正面看待,市民安全是很重要社會議題。

會否停誘捕 漁署:野豬已慣被餵

漁護署長梁肇輝昨接受商台節目訪問稱,6月已在立法會提出人道處理是其中一個方法。被問輔警被野豬追咬一事有否導致署方加快執行新措施,還是沒發生也會在11月做,梁稱是後者,因冬天前夕會有更多野豬覓食,以往捕捉、避孕及搬遷計劃成效不理想。

節目主持人問到,市民最反感是漁護署用麵包誘捕野豬,署方會否停止。梁稱同事針對的是目標野豬,那些野豬已習慣下山和被餵飼。被追問為何不上山獵殺,他稱要顧及野豬被施放麻醉槍後反應,牠們可能會亂走,要引牠們到「可控範圍」,才可保障在場人員安全。

另稿:

深灣道頻現野豬 環團:南區發展影響棲息

漁護署在南區深灣道誘捕野豬並「人道毁滅」引起社會反響,令人反思人類與動物的關係。環保觸覺研究主任劉加揚表示,自2000年起,深灣道附近陸續有大型發展項目,包括有豪宅落成及海洋公園興建水上樂園。他認為,人類發展影響野豬棲息空間,野豬走到社區後被人道毁滅,批評是本末倒置。他呼籲政府暫停行動,與關注團體商討解決方法,包括提高市民餵飼罰則,以及署方增派人手為野豬絕育或避孕。

環保觸覺翻查2005至2020年的航空照片,發現近年深灣道野豬出沒,有可能是因為附近有地區發展,以致野豬家園被毁後需要到山下覓食。

籲提高餵飼罰則 加強絕育停捕殺

劉加揚昨日向本報表示,近年香港不斷在綠化地帶和郊野邊陲發展,間接破壞動物棲息地,而野豬較聰明懂得下山覓食,自然衍生人豬衝突。他說,有些人會認為牠們很慘而選擇餵食,令牠們知道山下有食物,惟這導致惡性循環,絕非正確做法。

他重申,環保觸覺強烈反對漁護署人道毁滅野豬的政策,認為現階段不必用致命方式管理野豬。他認為政府要加強宣傳教育,籲市民不要餵飼,並提高罰則。此外,他指漁護署估計全港郊野地區有1800至3300頭野豬,惟接受絕育或避孕的野豬只有一成,認為署方應增派人手處理。

翻查環境局長黃錦星今年1月回應立法會議員的提問,自2017年底先導計劃推出以來至2020年11月,漁護署共安排了128次行動,捕獲666頭野豬,當中為296頭野豬避孕或絕育,499頭野豬被搬遷到遠離民居的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