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S05 時代 |540 字 |2023-08-06
很久以前,旅行遇到大片草地,都會醒起香港公共遊樂場「請勿踐踏草地」的告示,就算多想躺在草地曬陽光,也逕自移步到旁邊長櫈。後來醒覺,草地根本可以席地而坐,只是香港向來「草人分隔」,習慣了綠草野花只可遠觀。
植物、動物與香港人的關係很有趣,近如蚊蟲螞蟻、別人的貓狗,或是海洋生物、野生動物等,「你我」角色分明,沒什麼共存空間。小孩子在城市長大,自小被灌輸要愛護動物,但認知裏海豚和海獅都是主題公園的景點,貓狗無緣搭巴士地鐵,不幸的蚊子老鼠遇到人類更必死無疑。動植物和人類存在平行時空,日常生活中難有和平的相交點。
近年大興保育,城市人忽然熱愛自然,但人與動植物的生存方式仍各分天下。香港一度興起中華白海豚觀光風潮,假日爭相一睹海豚風采之餘,海上亦充滿摩打聲和油污垃圾。也曾經有立法會議員提出動物友善車廂,當局卻以車輛擠迫、乘客反應等為由推搪,就算導盲犬陪伴主人出入公共場所,不少人仍然投以奇異目光。「動物友善」不要求700 多萬人都熱愛動物,但要存在動物和人類在社會共存的意識,政策制定者亦要培育空間和容量讓動植物和人類和諧共處。
今次西貢鯨魚魂斷異鄉,就是歷史遺留下來、城市「忽然自然」的威力。一日不扭轉人類與動植物的對立關係,再多的動植物品種,也只會活埋在這塊土地的冷酷與無情。
梁嘉善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