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漁署倡豬雞業億元建農廈免淘汰 政府正羅湖覓地 豬場料40年始回本難集資

 Ming Pao Daily News A01 要聞 |1516 Character(s) |2024-05-26

城市保育

受北都發展影響,新界北不少養豬場未來數年面臨收地,漁護署長梁肇輝接受本報專訪稱,若政府不協助,整個養豬業會淘汰,必定要升級轉型,除了後年交付的上水地皮,他透露正在羅湖附近覓地興建多層式農場,估計大樓造價數以億元計,農戶可申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並自行集資興建。有豬場曾找顧問公司估算一座3層容納1萬頭豬的養殖場建築及營運費約需4億元,料40年才可回本,憂投資龐大無法承擔,感到徬徨。梁肇輝稱農戶集資財務上可行,暫無計劃由政府建大廈租給業界。 本報記者 李淑瑤 馬耀森 楊晨

署方:暫無意起樓出租予業界

政府去年推出《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其中推動所有本地禽畜農場,包括43個豬場和29個雞場,全面以多層式農場營運,並以集約化模式(intensification)引進科技和自動化設備,解決排污及氣味等問題,提升養殖效率及生物保安水平,預期15 年內本地禽畜農場整體年產量增加最少一成,產值增三成。藍圖指出,政府在2026 年或以前平整好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農場的土地,預期2030 年前投入運作。

漁護署回覆,當局已預留多幅於上水一帶的政府用地供業界發展多層式禽畜養殖場。而基於生物保安、疾病防控及農場管理等考慮,同一座樓房將限制只飼養一種動物,另視乎土地面積,可同時興建多於一座多層式禽畜養殖樓房。

「排污不到位」 不轉型難覓地

漁護署長梁肇輝對本報表示,現時本港有43 個豬場,大部分在新界北,受北都發展影響會收地,如政府不協助,整個行業會淘汰。他稱大部分豬場為傳統農場,「排污及氣味處理不太到位」,將來因北都發展被取締,要另覓地方搬遷會很困難,「要符合現時標準,沒居民反對,找到新選址機會近乎零」。

梁肇輝認為,本地養豬業要持續發展,必定要升級轉型,但污水、廢物、氣味處埋、生物保安等,都要達現代化水平,亦要地盡其用,「一幅地一個場係無可能」,故正研究在羅湖附近覓地興建多層式農場。他估計多層式大樓造價數以億元計,而基金撥款進行的規劃研究顯示多層大樓方案財務上可行。

落馬洲的仁意農場已獲悉土地2026年將收回,場主王旭全表示,業界普遍支持讓豬「上樓」,但顧問初步研究估計興建3層大廈需數億元,即使10 個豬場都難以籌集巨款,預計需40 年才能回本,加上政府暫未公布具體方案,感到徬徨,又希望政府能興建大廈再租給業界。

業界稱普遍支持 盼有支援

受元朗南發展影響的永生農場也須於2029 年遷離,場主莊先生表示,收地變相扼殺農場經營權,雖然政府會賠償,但難另覓地點再經營,政府需考慮香港建樓成本較內地昂貴,全世界農業都有補貼,政府是否希望他們繼續存在,視乎有否足夠支援業界興建多層式農場。

何俊賢:倘需6億 可申4億資助

政府2022 年再向「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注資5億元,超過1500萬元資助額的項目,須另由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涉及商業元素的「創新項目」最高可以政府和申請者2 元對1 元的配對形式獲資助。民建聯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舉例,假設多層式農場項目費用6億元,農友需籌2 億元並向政府申請4 億元資助,若虧錢便不用還,賺錢便慢慢還給政府。

何俊賢認為,若由政府負責興建,需時較業界興建長兩三年,政府到立法會申請撥款需時,估計最少要六七年,而不少農場已獲通知數年後會收地,若用私營合作融資的方式則會較快興建,早日讓被收地豬農盡快復業。他預計業界搬進多層農場後可提升生產效率,長遠可利用嚴謹品質監管的優勢,制定活豬價格制度,打造不同類別豬肉的品牌(見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