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

義工到北角碼頭勸喻勿放生 教育市民要愛惜自然生態

May 15, 2024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hkanimalpost.com/2024/05/15/05151-5/

今日佛誕,有些人以行善為名將動物「放生」,但其實「放生等如放死」,不只影響原生生態環境,還令被放生的動物遇到危險,受傷甚至死亡。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幹事及義工今早到北角碼頭這個「放生黑點」,向市民宣傳「切勿放生」,他們發現該碼頭有商家售賣「放生」魚蝦蟹貝類等,有些被放生的動物更瞬間成為鳥類的食物。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領養部幹事黃朗研指今年的放生活動較以往早開始,約上午10時已有不少市民放生完畢。他在現場所見不乏三四十歲較年輕的人士放生,令人詫異。協會義工向放生市民作出勸喻及宣傳放生破壞生態的禍害,惟對方未有理會。

黃朗研指在現場看見放生的動物包括馬蹄蟹、蜆、各種魚類如油𩺬、沙巴龍躉等,他解釋這些物種可能破壞生態環境。「沙巴龍躉是基因改造的人工繁殖物種,基本上沒有天敵,適應力強,在海中可能把其他魚吃清光。而且他們有繁殖能力,也可能與其他魚類交配,污染基因庫。」

另外黃朗研提到,被放生的動物也不一定能夠存活下來。「例如貝殼類,他們生活在淺水的沙灘或泥灘,但放到海中,海浪太大,加上其活動能力低,未必能夠存活。」黃朗研指在現場見到不少魚類,被放到滑梯後便馬上被旁邊的海鳥抓走。

除了向放生的市民宣傳外,義工又教育路過的市民,「很多市民也明白放生對生態的影響,表示不會放生。」他期望日後能夠到社區中心、學校、安老院進行宣傳,教育更多不同年齡層的市民。

他強調,宣傳勸喻活動並非針對任何人,「我們尊重任何人的信仰,只是不認同這種會破壞生態的行為。」

另外,專門拯救烏龜等動物的義工組織龜途負責人Bon亦對本報表示,放生龜的問題一直存在,在佛誕時尤其嚴重,而且放生的位置往往令龜隻難以生存,例如大埔有很多溪流,很多人將龜放生在溪中,結果一場大雨便會衝到市區和街道。他呼籲市民了解以善念轉化為金錢而殺生無數的「放生產業」,指這類產業會大量繁殖作「放生」之用,很多動物因此死亡,

而在運輸過程中也有機會令動物因各種原因如缺氧、互相擠壓等而受傷或死亡,在運輸過程中也會令動物出現壓力而受苦。另外,野外放生既影響原來生態,也會令被放生的動物遭遇不同的危險或疾病。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幹事及義工今早到北角碼頭向市民宣傳「切勿放生」,以免影響生態環境。
大量海洋動物被當作放生商品。
大量海洋動物被當作放生商品。
大量海洋動物被當作放生商品。
大量海洋動物被當作放生商品。
仍有市民認為將動物亂丟出去,便是功德。
北角碼頭有商家設梯供人「放生」動物落海。
結果不少被放生的動物都瞬間變成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