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

「鬼網」捕魚 累死闖港鯨

《 東方日報》,2015/1/25

鬼網害死鯨!昨日大嶼山愉景灣發現本港首宗短肢領航鯨擱淺的屍體,而過往本港屢有發生鯨魚因覓食或迷路,誤闖本港水域,記者重返曾有鯨魚擱淺的現場,附近居民均稱對當時情況記憶猶新,惋惜迷路鯨魚客死異鄉。惟保育組織擔心,海岸發展工程令海水污染惡化,海洋生物殘留重金屬,影響鯨魚生態;在部分擱淺鯨魚身上更發現俗稱「鬼網」的魚網,不過,現時本港未有法例監管面積異常巨大的流刺網,令海洋生物命懸一線。

「嗰日就喺岸邊對出睇到,咪叫掃地嘅人報警囉。」去年九月,大埔新娘潭鳳坑村的石灘上,發現一條雄性小抹香鯨屍體,村民黃婆婆憶述,當日她如常坐在村口茶室,一陣難聞屍臭味撲鼻而至,她追蹤惡臭,發現腐爛的鯨魚伏屍退潮灘上,由於首次看見鯨魚屍體,至今記憶猶新。該村村民亦指鯨屍身上傷痕纍纍,疑遭船撞死。行山人士林小姐坦言,擔心本港水域污染嚴重,令誤闖本港的鯨魚容易擱淺和受到傷害。

屬於深水海域品種的小抹香鯨是港海稀客,但港人對牠並不陌生。○三年,西貢大浪灣淺灘一條小抹香鯨擱淺,當時牠不斷擺尾掙扎,過百泳客和村民合力拯救,有人圖繫繩將其拖出大海,亦有人剷沙和淋水,經過八小時的營救,專家終決定將牠人道毀滅免再受苦。

每次鯨魚擱淺或發現鯨屍事件,均引起港人熱議。○四年九月,南區石澳海面發現一條巨型鬚鯨屍體,被水警輪拖至後灘暫時安置,旋即吸引不少外籍童圍觀。記者重返現場,看見偶爾有外籍遊人在海灘散步,更有人在沙灘練習高球,但潮漲時不少雜物沖上沙灘,海水亦污濁。「條鯨魚好大條,我估死咗好耐,一陣海風吹埋嚟,成陣屍臭味!」石澳後灘岸邊的酒吧職員劉小姐對十年前的鯨屍仍歷歷在目。村民葉小姐和沈婆婆亦難忘飄至村內的惡臭,最後鯨屍因惡臭被水警拖走。

港水質污染亦威脅鯨豚

「發現嘅鯨魚死亡個案通常屍身嚴重腐爛,驗出死因嘅不足一成。」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助理科研項目經理冼映彤表示,由於香港炎熱潮濕,屍體容易腐爛,惟部分鯨屍身上,發現死因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她舉例,去年三月於大埔紅石門發現的角島鯨屍體身上,右胸鰭骨斷裂,相信曾遭魚具纏繞,身體的傷口亦顯示是人為干擾造成。

人類成為鯨魚敵人,她指隨着本港岸邊發展,造成海水污染,或影響鯨豚的生存,如牠們在港水域「長期居留」,可能因吸收食物中的過量重金屬而影響身體。

她提醒市民一旦遇上活體鯨魚擱淺,切勿亂動鯨身,免令牠受驚或受傷,只要用濕毛巾蓋着皮膚保持濕潤,及盡量令其氣孔露出水面,並致電政府熱線聯絡漁農自然護理署人員跟進。

向漁民宣傳減用流刺網

「流刺網喺鄰近地方已經禁咗,但咁多年香港仲係冇法例禁止!」漁農界前立法會議員、大埔區議員黃容根認為,政府應對網具使用作進一步規管,其中流刺網是一種面積巨大的魚網,由一層或多層塑膠絲織成,一般於海面張開,當魚類游入網即被纏住,直接危害海洋生物,各國已陸續禁用。他建議政府亦應對漁民加強海洋保育教育。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自○三年至今共接獲十四宗在本港水域發現鯨魚擱淺的報告,當中九宗為擱淺,一宗為活體擱淺,四宗為本港水域內游弋個案。該署於○六年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達成協議,攜手處理及調查本港水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擱淺個案,可能將動物放回大海、送往護理設施治療、進行「安樂死」或不作任何干預行動。

署方設立報告鯨豚擱淺熱線,市民可致電一八二三提供擱淺動物資料,由署方盡快處理。

事發經過:
日期:2014年9月27日
地點:大埔新娘潭鳳坑村石灘
經過:一條身長三米多的小抹香鯨屍體被發現擱淺,屍體已嚴重腐爛,被送往馬料水水警基地解剖,並由城大接收屍體製成骨骼樣本。
日期:2004年9月19日
地點:南區石澳後灘

經過:一條巨型鬚鯨屍體被水警輪拖至後灘暫時安置,旋即吸引不少外籍童圍觀,但因鯨屍發臭,晚上由水警拖走,轉交食環署處理。


另稿:
鯨屍擱淺大嶼山 疑早前維港「游客」

 過去不少鯨魚「誤打誤撞」闖入本港海域,大嶼山昨日亦發現一條鯨豚擱淺死亡,經證實為一條雌性成年短肢領航鯨,是本港首宗短肢領航鯨擱淺,同時為今年第三宗鯨豚擱淺個案,不排除是早前於尖沙咀維港對出水域發現的海豚,已抽取樣本作進一步化驗。

嚴重腐爛 難確認死因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鯨豚擱淺行動組」成員及獸醫昨日在愉景灣長沙欄沙灘,發現一條雌性成年的短肢領航鯨屍體,隨即到場進行解剖。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助理科研項目經理冼映彤表示,發現屍體近尾部位置有一道長十二厘米的表面傷痕,屍體已嚴重腐爛,不確定傷痕是死前或死後造成,也因此無法確認主要死因。

冼表示,由於短肢領航鯨在港並不常見,且與本月中在尖沙咀維港對出水域發現的短肢領航鯨長度相若,故不排除屬同一條海豚,惟因海豚屍體已嚴重腐爛,因而無法靠海豚背鰭特徵核實其身份。本月十三日,一條估計長約三米的短肢領航鯨在水中游泳,疑迷路或與同伴散失,吸引市民到尖沙咀海港城一帶觀賞。


另稿:
專家倡設保護區限制捕魚

不但鯨魚在港水域受生命威脅,專家指港棲身的海豚亦不能幸免。海豚保育人士指近年大型海岸工程致海豚數目下降,建議訂立保育措施保護海洋生物。

白海豚蹤迹 十年減六成

「過去十年,喺香港海域嘅中華白海豚少咗六成。」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近年龐大的近岸工程如港珠澳大橋等,致大量傾倒沙泥和打樁,造成海水污染嚴重,影響海豚食物供應,幼小的白海豚和江豚生長能力減少,當中不少已患病,加上漁民過度捕捉,令海豚死傷慘重,他建議設立保護區限制捕魚。

去年率領專家小組為角島鯨解剖的香港城市大學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王啟熙指,豚鯨活動受船隻或填海工程產生的噪音影響,愈多海上人為活動,豚鯨亦愈受滋擾。他建議政府在有可能危及豚鯨生命的政府工程上,應該更優先考慮保育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