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星期五

陳屍紅石門石灘 滿身傷痕 10.8米鯨疑遭漁具纏死

《蘋果日報》,2014/3/31

一條10.8米長的鬚鯨,前晚被發現陳屍於紅石門石灘邊,屍身傷痕纍纍,由於天色已晚,當局昨才要求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派出團隊到場剖屍,取走內臟及皮脂樣本化驗,初步估計屬長鬚鯨或角島鯨,倘若屬實,將是本港59年來首次發現長鬚鯨,甚至是第一次出現角島鯨。

陳屍灘邊的鬚鯨長10.8米,雌性,成年,下顎至肚腹有多條皺摺,屍身已腐爛脫皮及發脹,右眼及右鰭位置明顯有血迹。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發言人指,行動組已抽取皮膚、皮下脂肪、鬚板及肝等樣本化驗,惟屍體嚴重腐爛,未能確定主要死因,鯨屍資料交予外國專家再作鑑定。

剖屍歷時逾三小時

負責剖屍的海洋公園外籍高級獸醫范禮文稱:「我們在鯨魚身上發現多處懷疑被繩索或漁具纏繞所造成的傷痕,右邊胸鰭更有一處較深的傷口,有流血及斷骨情況,相信其死因有機會與人類活動有關,而海洋動物被俗稱為『鬼網』的棄置漁網或漁具纏繞致死是常見的死因」。

前日傍晚6時許,一名外籍行山漢途經船灣淡水湖東北、印洲塘附近紅石門一石灘時,發現鯨魚躺卧石灘岸邊,水警趕抵證實鯨魚已明顯死亡,礙於天色已晚,加上鯨魚體形龐大,留待昨日才通知相關部門到場檢驗。

至昨晨11時許,時值潮漲,鯨屍有一半浸於水中,漁護署派員乘船拍照留證。兩小時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鯨豚擱淺行動組、海洋哺乳動物部聯同范禮文,一行14人在水警輪接載下到場,身穿全副保護衣物為鯨屍量度身長。

檢查期間,現場不時下起大雨,人員冒雨動用剪鉗及拉鋸,切除鯨魚口腔內部份鯨鬚,范禮文則負責操刀割取鯨魚右邊身的脂肪層化驗有否重金屬,並切除表皮驗DNA,其後再剖開鯨魚肚腹,取走肝、肺內臟樣本化驗,剖腹一刻,鯨魚腸臟全部溢出,異常恐怖,且傳來陣陣惡臭,在場人士無不掩鼻,全程歷時逾三小時。

有市民專程步行五小時往石灘拍攝鯨屍,陳先生稱:「睇唔到生咪睇死,好似架車反咗咁!」而盧小姐形容:「條鯨魚好似仲大過隻水警小艇呀!」

另稿:
先放氣後解剖免「爆炸」

鯨屍現香江,雖然品種仍未確定,但肯定屬鬚鯨科,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稱,鬚鯨長相類似,容易混淆,但全部均生活於至少數十米深的水域,鮮有於近岸的香港出沒,相信有關鯨魚是在外海死後,才漂浮至本港。

而鯨屍昨日明顯發脹,令人聯想起早前有專家在荷蘭解剖鯨屍時,其中一條疑因食物未完成消化「谷氣」,「爆炸」飛出內臟,洪指除非遇上強烈震動,否則鯨魚的生殖裂等缺口會自動放氣,專家理應懂得先放氣後解剖,正常情況下不會「爆炸」。

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名譽助理教授邱倩婷則指,鬚鯨其中一特徵是口腔只有鯨鬚,獵食時會將食物連海水吸入口,再靠鯨鬚過濾夾住食物,釋出海水,而下顎至肚腹多條皺摺能令下巴張得更開,更多空間進食。

另稿:
03年市民淋水8小時救鯨

香港水淺,難以供靠深海為家的鯨魚聚居,但過往仍有零星鯨魚到港或擱淺,上次本港出現長鬚鯨已要追溯至1955年4月,一條長鬚鯨擱淺於維港碼頭,最後被槍殺。

最近一次有鯨魚出沒僅於一個半月前,今年2月,近100條偽虎鯨誤闖葵涌貨櫃碼頭對開海域;09年3月,一條座頭鯨疑迷路闖港10日,由西至東海域流連,市民爭相出海追鯨。

04年9月,一條長6米的布氏鯨屍體漂浮至西貢東龍島對開海面,屍體被拖往港島石澳後灘暫放,由於傳出惡臭,惹起附近村民投訴,最後屍體被送往垃圾堆填區;03年7月,一條長10米的小抹香鯨,在西貢鹹田灣附近的大灣擱淺,大批市民連續八小時為其淋水保命,可惜牠最終要被人道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