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日星期五

無視內地禁售 星晨「一雀三味」團 疑食瀕危禾花雀

《蘋果日報》,2015/4/28

與大熊貓及黑臉琵鷺同屬瀕危的禾花雀,在國內屬於禁止出售野生物種,但本港星晨旅遊最近推出一個團費由79元起的一天超值團,疑以到內地吃禾花雀作招徠,旅行團午餐為「一雀三味宴」,菜式包括薑葱、豉油王焗及椒鹽花雀。有團體認為,如超值團宣傳的菜式確為禾花雀,不止是鼓吹相關違法出售行為,亦對已屆瀕危的禾花雀造成更大威脅,呼籲取消菜式。

上述星晨一天超值團限定於未來兩個月出發,根據傳單資料,行程包括午餐「一雀三味宴」,並列出菜單。菜單上雖未有表明所謂的「花雀」是否禾花雀,但傳單上卻同時附有禾花雀菜式的相片。團費79元起,行程還包括安排到商店購物,及遊覽中山5個景點。

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項目)楊莉琪表示,禾花雀為黃胸鵐的俗稱,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 Redlist)中屬於瀕危物種,亦即在不久將來面臨滅絕的機率很高。

觀鳥會籲取消菜式

楊說,有關禾花雀數目的統計資料存在很大差別,例如中國的禾花雀數量有紀錄只錄得50隻,亦曾紀錄得1萬隻,但可確定的是禾花雀在中國數量越跌越低,與他們常見棲息的稻田被破壞,及內地過份捕捉用作食用有關。

楊指,在內地進食禾花雀的情況仍屬普遍,但其實禾花雀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根據相關條例,名錄上的野生動物都受保護,禁止非法出售。她認為,如有旅行社以禾花雀作招徠,除支持不法行為外,道德上亦不能接受,希望可取消有關菜式。

《蘋果》曾就上述旅行團午餐菜單中所指的「花雀」是否禾花雀,向星晨查詢,卻至截稿前仍未獲回覆。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認為,有關旅行社似是明知進食禾花雀有問題,所以在傳單上只寫上「花雀」,故意誤導消費者;倘旅行社並不知道禾花雀是內地受保護的野生動物,而安排有關行程,則屬無知,「以為香港唔食得嘅嘢,返到大陸就冇問題」。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則表示,所有旅行團安排行程時,都須遵守當地法例。

現時是禾花雀往北飛的時期,有機會途經本港。本港法例禁止捕獵和售賣任何野鳥及其巢或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一年;進口任何野味食物前,亦要得到食環署批准。


另稿:
粵食肆麻雀充「天上人參」

禾花雀在內地被譽為「天上人參」,更有傳言指可以補腎壯陽,但正因此被過份捕食,導致禾花雀於的保護狀況於十多年間,由無危升至現時的瀕危。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項目)楊莉琪指出,內地禾花雀數量下跌,但仍有不少中菜館或地茂食店出售禾花雀菜式,當中更有人以麻雀充當禾花雀。

禾花雀是黃胸鵐的俗稱,但楊指,廣東省現時以「禾花雀」為賣點的食肆,出售的卻未必一定是黃胸鵐,「可能一籠混埋咗好多唔同嘅雀仔,未必全部都係禾花雀」。相反,本港已少有聽聞出售禾花雀菜式,楊認為,這與年輕一代對吃野味較反感有關。

塱原復種稻米吸引到訪

楊說,其實在香港1960至70年代,禾花雀數量曾錄得有3,000隻,但直至千禧年代,相關紀錄銳減至25隻。香港觀鳥會自2009年,與長春社合作,於塱原濕地推行復耕計劃,該處種植的稻米會讓禾花雀先吃,然後再進行收割,成功吸引禾花雀到訪,過去幾年相關數字逐步上升,去年11月錄得的禾花雀數目升至68隻,已經是近20年以來新高。


另稿:
黃胸鷸首來港現身米埔

有觀鳥愛好者於本月19日,在米埔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生面口」雀鳥,翻查書本,驚覺該隻眼睛周圍羽毛顏色較淡、看起來似有眼圈的雀鳥,是於本港及中國境內首次出現的黃胸鷸。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表示,今年保護區除首現黃胸鷸外,更有大白鷺和夜鷺於紅樹林築巢形成鷺鳥林,是過去20年以來首次。

黃胸鷸屬於水鳥,與在稻田間出現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完全不同,只是兩者都是胸口有黃色的羽毛。黃胸鷸在1920年代曾因被過份捕獵而瀕臨絕種,香港鄰近地區最近一次錄得其蹤影,已是80年代,地點為台灣。

疑遷徙時跟錯隊

梁嘉善指,香港本身不是黃胸鷸自然分佈的範圍,估計此雀今次於米埔出現,有機會是遷徙時不小心加入其他與牠們相似鳥種的隊伍,結果迷途變成「迷鳥」。

從拍到黃胸鷸的相片所見,其身邊亦見到同屬鷸科的紅頸濱鷸。但梁指,紅頸濱鷸的體形較黃胸鷸細小,未能確定黃胸鷸是否誤入紅頸濱鷸隊伍來港,也不能確定該隻黃胸鷸是雛鳥或成年鳥。

該隻黃胸鷸現時已失蹤,梁估計該鳥已繼續北飛,正在遷回北極圈的旅途上。

春天除了是水鳥遷移到港的高峯期,亦是本地留鳥的繁殖季節。世界自然基金會於位於后海灣的保護區內,發現有至少40對大白鷺和10對夜鷺在紅樹林上築巢,自然形成鷺鳥林。這兩個品種在該處繁殖並不常見,對上一次於灣內發現夜鷺繁殖已是12年前,今次亦是過去20年來於保護區內首次發現鷺鳥林。梁表示,鷺鳥林重現,與近來天氣較為穩定、沒有出現大風大雨的情況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