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鴉的故事:香港仍常見、內地消失中 / 香港觀鳥會

週五 2017-08-04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51159
白頸鴉(攝影:謝偉麟/香港觀鳥會)

香港最新鳥類紀錄已增加至550種,但當中極少鳥種曾進行本地或區域性的研究,沒有系統性的調查便難以充分了解一個鳥種是常見還是罕見。另外,一個物種於某地常見,但整體上卻仍可能屬罕見,白頸鴉 (Corvus torquatus) 即屬此例,白頸鴉過去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但近年數字卻顯示嚴重萎縮,僥倖在香港的白頸鴉仍然較穩定地繁衍。

俗語有云:天下烏鴉一般黑,但白頸鴉的頸部卻披著白色羽毛,令牠很容易在野外被分辨出來。文獻記載牠們是南中國及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區的留鳥,但此情況於近十年開始有變。研究團隊向區內多位鳥類學家及保育專家收集資料,發現此鳥種於很多地區已變成罕見鳥。國際鳥盟─全球最大自然及鳥類保育伙伴組織-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基於白頸鴉的種群逐漸減少,於是在2004年把白頸鴉調升至「近危」級別。此後,香港及內地學者均對此黑白色鳥種進行兩方面的監察,包括白頸鴉的分布範圍及其生態學及生境的應用。

罕見於內地
AEC Ltd總監利雅德就最近收集到有關南中國地區白頸鴉種群的分佈資料,其研究團隊剛於國際研究期刊《Forktail》發表研究成果。利雅德先生表示:「這是第一次對此鳥種進行有系統的種群評估。我們發現最大的種群棲息於大別山地區,共紀錄到450隻個體,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及安徽三省交界。其次是香港,共錄得362隻個體,是白頸鴉第二個重要地點。雖然其他省份亦有零星紀錄,但山東、山西及上海地區已經再沒有紀錄,現時估計其總數少於2000隻。」

「文獻記載白頸鴉甚為常見,但是根據二零零三年至二零一四年於廣東進行的野外調查,我們發現此鳥種於很多地區及合適生境已經消失,證實過去以香港的種群進行種群估算並不準確。最新錄得的數目遠遠低於以往估算的15,000至30,000隻,因此我們建議應把此鳥種由近危調升至易危級別。」
濕地中亦有白頸鴉啄食死魚。(攝影:鍾永乾/香港觀鳥會)

常見於香港
在上世紀,白頸鴉於內地一直被視為常見及廣泛分布,亦未受到任何威脅,因此容易被人忽視。反而在香港卻可以較接近地觀察,而根據香港觀鳥會收集的數據顯示,白頸鴉屬「濕地依賴」的鳥種,很多都紀錄都在沿岸地區收集。其中有兩個大群落都有定期監測,一個位於米埔自然護理區,另一個位於大埔汀角,最高紀錄分別為173隻及117隻。牠們在附近的魚塘、基圍及潮間帶覓食,在紅樹林及高樹上棲息,避免了很多人為干擾,故此,其生存端賴於如何保育上述的生境。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利雅德先生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據,證明如果我們能夠在本地進行有關保育項目,正是協助白頸鴉的全球保育工作。現時香港觀鳥會其中一個保育項目─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正是與漁民合作保持及提升商業魚塘的生態價值。腐食性的白頸鴉在大自然當中擔當清道夫角色,為維持魚塘區健康的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余日東繼續指出:「食腐肉的動物可以分解魚類及動物的屍體,是養分循環的重要部分。若果屍體於魚塘久久未能分解,將會影響水質。白頸鴉以死魚為食,為清理魚塘擔當重要角色。調查顯示,白頸鴉與魚塘運作關係密切。白頸鴉的數量會隨著魚塘水位下降幅度、塘底露出面積的增加及魚塘整體面積的增加而上升。

「白頸鴉喜歡在接近米埔的紅樹林及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棲息,亦喜愛面積較大的魚塘。香港成為白頸鴉的天堂正是受益於保護野生雀鳥及濕地的法例。了解牠們的生態學令我們可以有效管理及提供最好的生境讓牠們長期受到適當的保護。

於太遲前行動
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白頸鴉的種群數量在內地正大幅度下降,原因仍然未清晰,包括內地的監測資料並沒有持續更新,牠們的生命史亦未有仔細研究,其繁殖生態學及活動範圍等資料亦缺乏。香港大部分白頸鴉都在濕地生活,牠們正面臨生境改變及消失的威脅。比較其餘明星鳥種如黑臉琵鷺等,白頸鴉相對地較少受關注,故容易忽其面對之威脅及保育狀況等。
假如要有效保護此特別的鴉類,利雅德認為:「研究此鳥種未知的方面是必須的!只有在獲得更多科學資訊及認清其面對的威脅後,才可充分評估其狀況。」余日東亦表示:「現在的魚塘生境及其棲息地的保育工作必須加強,因為魚塘棲息地是其可否於香港存續的關鍵。提高公眾對這個物種的認識也是必要的,與周遭地區的保育工作者和公眾分享如何保護白頸鴉及其棲息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白頸鴉資訊
現時「鴉科」之下共有130個鳥種,白頸鴉 Corvus torquatus 為其中一個成員,鴉類都為鴉屬以下。很多人都以為鴉都為烏鴉,皆是全黑的雀鳥。事實上鴉屬只有45個鳥種是黑色的。牠們幾乎分布全球,除了南美洲南部以及南北極地。牠們皆為小型至中型鳥(體長20-69厘米),共有29個鳥種為全球受威脅及近危鳥種,包括3種極危、4種瀕危、8種易危及14種近危鳥種。

香港共有5個屬於鴉屬的鳥種,其中兩種為原生留鳥-白頸鴉及大嘴烏鴉 Corvus macrorhynchos,而家鴉 Corvus splendens屬外來種。另外兩種為罕見冬候鳥。白頸鴉見於香港沿岸,於多處皆有紀錄,包括后海灣、吐露港、維多利亞港(觀塘及北角)、青衣、西貢、南丫島、大嶼山(大澳)等等。

白頸鴉獨特易認,皆因其身體大部分為黑色,配上覆蓋其後枕、前胸及上背的白色頸帶。以下為與另外兩種鴉屬鳥種之比較。

大嘴烏鴉 (攝影:Chimpanzee/香港觀鳥會)
家鴉 (攝影:謝偉麟/香港觀鳥會)

白頸鴉於乾涸魚塘啄食死魚。(攝影:鍾永乾/香港觀鳥會)

白頸鴉在梳理羽毛。(攝影:Evans Leung/香港觀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