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星期三

消委會│陸龜、蜥蜴移民台灣 中介一度失蹤 疑放寵物店出售

2020-10-15 13:10

原文連結在此 : https://www.hk01.com/%E5%AF%B5%E7%89%A9/535982/%E6%B6%88%E5%A7%94%E6%9C%83-%E9%99%B8%E9%BE%9C-%E8%9C%A5%E8%9C%B4%E7%A7%BB%E6%B0%91%E5%8F%B0%E7%81%A3-%E4%B8%AD%E4%BB%8B%E4%B8%80%E5%BA%A6%E5%A4%B1%E8%B9%A4-%E7%96%91%E6%94%BE%E5%AF%B5%E7%89%A9%E5%BA%97%E5%87%BA%E5%94%AE

不少人在移民時,都希望帶同毛孩一起。但由於手續繁複,因此大多數人都選擇委托專業的寵物移民公司代為處理。可是,坊間寵物移民良莠不齊,在選擇時要加倍留神。

消委會便公布了其中一個案例,張先生委托寵物移民公司將1陸龜與2蜥蜴安排移民到台灣,怎料遲遲未有送達。更在半年後才將陸龜領回,而2隻蜥蜴則被宣告已死。損失金錢事小,但毛孩是生命無價的!

消委會公布的其中一個投訴案例,有移民公司疑將委托移民寵物出售圖利,更有寵物半年未成功移民,最終宣布已死的惡噩。(Photo by Radovan Zierik from Pexels)

消委會公布的其中一個投訴案例,有移民公司疑將委托移民寵物出售圖利,更有寵物半年未成功移民,最終宣布已死的惡噩。(Photo by Radovan Zierik from Pexels)

消委會分享寵物移民投訴個案,如果你正有需要安排寵物移民,便一定要留心。在其中一個個案裏,張先生的移民台灣申請已獲批,因此想盡快安排家中一隻陸龜及兩隻蜥蜴辦理「寵物移民」。

他找到A公司代為安排寵物移民,但最終結局,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點擊圖片看張先生的寵物移民不愉快個案】

在這個個案裏,金錢事小,但時間、精神以及毛孩的性命,都是沒法用金錢去衡量,張先生正考慮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損失。

消委會指這個案裏,商戶收款後只發出簡單手寫單據,口頭承諾托運日子,卻未有落實提供辦理所謂寵物移民的具體細節,例如辦理出/入口文件及購買機票等等;而商戶要求消費者將額外款項存入職員的個人戶口,亦非一般正常做法。

究竟商戶接收隻寵物後,有沒有作出任何處理,這都令人懷疑。只能再次提供考慮寵物移民的寵主,在委托寵物移民公司前,應事先搜隻資料,找信譽良好的大公司,將意外發生的機會減到最低。

消委會建議:

有意欲替寵物移民的人,應事先了解清楚寵物移民的程序及手續,事實上申請寵物移民不一定要經商戶代辦,可自行辦理。相關程序及手續視乎移居地的動物入口規定,各國規定亦不盡相同。

不論是自行申請或是經第三方代辦,都應該親自經官方渠道查核當地動物入口要求,包括寵物健康及防疫證明文件、到埗後有否隔離期等等。本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亦有提供簽發或加簽動物健康證書的服務,如有需要,亦可瀏覽漁護署網頁(https://www.afcd.gov.hk/tc_chi/quarantine/qua_ie/qua_ie_eapao/qua_ie_eapao.html)參閱資料。

做足資料搜集預留足夠時間準備:有意攜同寵物移居外地的人士必須預早安排,除了辦理文件需時,消費者亦要花時間處理寵物機位事宜。留意不是所有航班都允許寵物登機,必須提早向航空公司了解寵物機位的規定,個別航空公司甚至訂明寵物運輸籠的規格要求,亦可能基於安全考慮,禁止某些動物品種登機。

單據合約必須清晰口頭承諾不可信:如委託商戶辦理寵物移民此類牽涉較多程序的服務時,應當訂立清晰的書面合約,列明商戶負責的項目及各項程序的預計辦理時間,以及如未能成功托運該如何處理。假若商戶訂立合約後,要求消費者再支付額外費用,或要求將款項存入個人戶口,消費者要衡量做法是否恰當,即使同意有關做法亦應要求商戶發出正式單據證明。

購買寵物宜自行找獸醫檢查:寵物店出售「病貓」「病狗」的事件時有聽聞,消費者一般難以自行判斷寵物的健康狀況,年幼的寵物亦較為容易生病。消費者應盡量考慮以領養取代購買,如要購買寵物亦應只光顧持牌動物售賣商,事先了解商戶是否設有保障期,問清楚退換條款。漁護署建議在簽收寵物前仔細檢查寵物的整潔度和精神狀況,以及盡量核對清楚寵物的資料,而且針卡上必須有接種防疫疫苗的記錄。接收寵物後,消費者宜盡早找註冊獸醫檢查寵物身體狀況,再次核對寵物的性別、品種、年齡等與針卡資料是否一致,如發現問題亦可及時向商戶提出。

寵物美容後檢查其身體狀況:寵物美容涉及沖涼、剪毛及修剪手腳甲等程序,美容師稍一不慎就有機會令寵物受傷,帶寵物進行寵物美容服務後,消費者應仔細檢查寵物身體各個部位。如發現寵物受傷或有異樣,應立即通知商戶及告知是否會帶寵物到獸醫接受治療,妥善保留醫療單據及醫生證明,以備有爭議時用作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