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星期三

工程毀生態 白海豚少近半

《蘋果日報》,2018/10/23

港珠澳大橋明日通車,或對跨境交通帶來便利,但對生態破壞則未能立即復原。有環團指出,在大橋香港段工程施工5年間,中華白海豚數目由80條急跌至47條,跌幅逾四成,大嶼山東北水域更已3年無白海豚出沒,環團質疑當局環評報告過份樂觀,緩解措施欠效用,擔心機場三跑及「明日大嶼」工程令海豚生態雪上加霜。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於記者會表示,據漁護署公佈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在大橋香港段工程於2012至2017年進行期間,中華白海豚數量由80條急跌至47條,跌幅逾41%,是1995年有紀錄以來新低,當中大嶼山東北面已連續3年無白海豚出沒,過去兩年初生白海豚紀錄各只有一條。

三跑 明日大嶼 恐加劇破壞

鄭指白海豚數目持續下跌,反映當局環評報告過份樂觀,提出的緩解及補救措施欠效用,其中在大橋附近設立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但與填海位置十分接近,而且在工程後才劃出海岸公園,生態已被破壞;加上海岸公園成立後,附近又展開三跑填海,影響海岸公園生態。他又指,不少工程按環評要求,安排觀察員全天候監察,一旦發現海豚出沒需即時停工。但據其了解,石鼓洲焚化爐工程的觀察員從未見過江豚,也未接受過訓練,質疑如何監察,「你連隻動物都未見過,點通知嗰邊有江豚出沒呢?」

他明言三跑工程規模比大橋影響更大,白海豚生態難改善。而「明日大嶼」位置位處江豚棲息地,他促請政府盡快與環團會面,建議將大嶼南以南航道進一步南移,減少高速船對白海豚威脅,並將南大嶼兩個海岸公園相連,以令保育措施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