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

牛牛最鍾意西貢? 政府每年至少捉60隻絕育遷過去

《蘋果日報》,2017/11/2

郊區不時有牛隻踪影,漁護署昨日回覆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的書面質詢時指,自2011年年底起實行流浪牛「捕捉、絕育、遷移」計劃,過去3年合共有199頭流浪牛經計劃被捕捉及按情況絕育後被遷移,而計劃實施至今,大部分經遷移的牛隻健康狀況良好。

本港郊區時有牛群出沒,自2011年底起,漁護署實施流浪牛「捕捉、絕育、遷移」計劃,控制牛隻數目並減低對附近居民的滋擾,在2014年至2016年間,分別有60頭、70頭及69頭牛隻經捕捉,及按情況絕育後被遷移。而署方每周派員巡視遷移牛隻地點,觀察牛隻情況,指由計劃展開至今,大部分經遷移的牛隻健康狀況良好。

現時運輸署在有需要的路段設置交通標誌提醒駕駛者小心牛隻,亦有團體為個別牛隻佩戴反光帶。不過,漁護署認為遷移牛隻至車輛流量較低的地點,較為牛隻佩戴反光帶更能減少牛隻發生交通意外機會,並會繼續遷移牛隻到郊野公園工作。

漁護署遷移牛隻的選址準則須確保該地點有充足的食物、水源、樹林及地方供牛隻棲息,並與市區公路保持一定的距離,其中西貢創興水上活動中心位於西貢郊野公園範圍內,正好為牛隻提供一個合適的生活環境,牛隻可自由走動,並與原本在該處的野生牛隻一同棲息。當局指,西貢郊野公園內共有約4,500公頃綠化土地,亦有植物、水源及樹林等充足天然資源,供牛隻在不同季節找到足夠食物及合適的棲息地生活。漁護署會不時檢視牛隻遷移地點的選址,評估是否繼續適合牛隻棲息。

漁護署又不鼓勵市民餵飼流浪牛,並有勸喻牛隻關注團體停止餵飼,解釋為牛隻提供食物,或會影響牠們習性及求生本能,變得依賴人類,長遠流浪牛甚或會主動向郊遊人士覓食,以及進食肉類等不合適食物。

陳克勤認為,政府對流浪牛的管理並不足夠,「否則就唔會喺西貢、大嶼山及大帽山都有撞死牛情況」,他指一直建議政府設「牛路坑」,以免流浪牛走出特定範圍,同時可避免阻塞交通,「但涉及好多個部門,政府推嚟推去都唔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