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星期一

誤吞鬼網 白海豚餓死 海洋公園新「劏房」啟用 教育公眾減塑

《蘋果日報》,2019/9/1

海洋垃圾近年成為沉默殺手,負責跟進本港海豚擱淺個案的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近日解剖一條在大嶼山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蘋果》直擊解剖過程發現海豚胃部被一團如欖球大的鬼網填滿,致活活餓死。現時海洋公園內、俗稱「劏房」的解剖室已有42年歷史不敷應用,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布文傑(Michael Boos)指,明日新的鯨豚解剖室落成啟用,可更有效進行解剖工作,並同步教育公眾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用具,一起保護海洋。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自2006年5月起,與漁護署成立「鯨豚擱淺行動組」跟進本港水域的鯨豚擱淺個案,至今跟進449宗鯨豚擱淺個案,並解剖屍體查找死因。今年8月中,行動組在大嶼山貝澳發現一具瘦至皮包骨的成年白海豚屍體,上星期研究人員解剖白海豚發現皮下只有一層薄薄脂肪,連肋骨和尾龍骨亦凸出,其後更發現海豚胃部遭一團欖球大小、俗稱鬼網的廢棄魚網填塞,疑令白海豚無法進食餓死。研究人員指,白海豚只獵食特定魚類,今次吞吃魚網十分罕見,亦反映海洋垃圾的危害性。

海洋垃圾越趨嚴重

今年1月上任的布文傑,有35年從事動物保育工作經驗。針對海洋垃圾問題近年轉趨嚴重,越來越多海洋動物誤吃塑膠及鬼網等海洋垃圾致命,布文傑指,保護海洋要由生活細節及行為做起,盡量減少海洋垃圾,包括減用即棄塑膠飲管。

2017年保育基金首辦「無飲管日」,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飲管,翌年再與超過1,800間食肆及學校等團體推廣無飲管計劃,而本港的膠飲管使用量已從2017年的17億支減至今年的10.8億支,基金現將目標轉向推廣減少使用其他即棄塑膠用品。他呼籲市民取用即棄塑膠用品前三思,莫貪一時之便製造多一件數十年仍未能分解的塑膠垃圾,「think before you act, before you go to grab that plastic straw」。

布文傑希望香港成為一個無即棄塑膠的地方,下一代能多接觸大自然,不做低頭族,更希望大眾明白整個生態系統與人類息息相關,保護環境要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