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9日星期二

水塘非法網捕 政府當睇唔到

《東方日報》,2019/4/8

內地漁民不時到香港水域非法拖網捕魚,近期更疑殺入香港水塘。本報直擊發現在大埔船灣淡水湖水塘涌背,經常有非操廣東話人士落網捕魚,將水塘轉化免費取魚的養殖場,不但破壞水塘生態,一旦遇溺亦無救生員拯救,非常危險。有市民投訴水務署懶於執法,導致非法捕魚之徒猖獗,明目張膽在日間下網捕魚,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水務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疏於職守,有法不執,促加裝閉路電視監察。

「水塘非法落網捕魚問題愈嚟愈嚴重啦!」有經常到上址的釣魚郎指出,曾有內地人將在水塘捕獲大量魚獲的照片放上網炫耀,吸引不少內地人到水塘非法捕魚。他們多在黃昏過後時段出沒,但水務署職員卻只在辦公時間到場巡視,未能針對性執法。「大魚都被魚網撈走了,我哋只釣到魚毛,甚至釣不到魚。」

攬水泡暢泳 「天文台」塘邊睇位

上月廿二日下午三時許,記者到涌背查察,發現有兩名男子提着魚籠走到水塘捕魚,對岸則有一名男子攬着水泡在暢泳,其後游向該兩名男子,彼此有講有笑,似是相識。

翌日下午五時,記者再在涌背發現有多名男士乘坐掛有中港車牌的輕型客貨車到涌背,並朝水塘方向走去,一名疑似「天文台」的男子站在水塘邊「睇位」,隨即有兩名男子攬着水泡拖着一個黑色膠袋游向對岸,當游至水塘中間時,有人從黑色膠袋拖出魚網,並熟練地沿着涌背撒網,歷時廿分鐘,估計撒網範圍有逾五百米,半彎形圍繞涌背,游到對岸後兩人即登岸,並躲在叢林中,從黑色膠袋拿出衣服穿上,料等候至入黑時收網。

記者亦獲得一段由市民提供的影片,攝於上月十七日,相信是同一批人士在水塘撒網捕魚。該市民稱,水塘禁止下網捕魚,但卻不時見有人落網捕魚,甚至在水塘「擢」魚,曾致電1823向水務署投訴,惟未獲回應。他指出除涌背外,水塘近三門仔的東壩,晚上亦有人乘船落網捕魚,違規捕魚情況嚴重,他批評有關部門執法不力。

市民舉報違規擢魚 水署懶理
他續指,非法捕魚人士初期是偷偷捕魚,黃昏到來躲在草叢裏,待入夜才落水撒網,由於草叢多蚊,故會燃點蚊香,但後來,他們的膽子大起來,在下午五、六時已到水塘放網,肆無忌憚。

記者在水塘近岸位置發現兩個被遺棄的魚網,其中一個魚網的另一端還擱置在水塘裏,料是收網時被纏着未能收回,魚網殘破相信已遺留在該處一段時間,水務署一直未有清理。在水塘附近的草叢,記者亦發現遺留有蚊香。

漁署失職 議員促設閉路電視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批評,水塘是郊野公園的一部分漁護署責無旁貸,在水塘非法捕魚,等同非法砍伐沉香一樣,破壞環境生態,而問題存在多時,水務署及漁護署卻無正視,到底是有人疏忽職守,還是人手不足,應及早檢討改善。他續指,非法捕魚由下網至收網需要一段時間,建議水務署裝設閉路電視監察,若發現有人非法捕魚,即時採取拘捕行動。他續指,漁民奉公守法養魚及打魚,港府卻管制多多,對有人非法捕魚則愛理不理,難免令漁民心裏不舒服。

水務署則回應表示,今年暫無接獲在水塘撒網捕魚的投訴。由一四年至一八年,就在水塘釣魚或捕魚而違反《水務設施規例》的檢控共有四十四宗,當中最高罰款為一千五百元。署方會按需要加強巡查各水塘。水務署又指一直有派員定期巡查,如發現有人於水塘內撒網捕魚,會記錄相關人士的資料和搜集證據。若證據充足,會檢控有關人士。

另稿:
無牌垂釣擢魚乏監管

水塘釣魚必須領有牌照,水務署亦規定,釣魚牌照只限使用一支釣竿及釣絲,嚴禁使用魚網或其他捕魚工具、亦不得使用爆炸品、有毒物質捕捉或殘害魚類。釣魚時不可使用鉛墜,以免魚類、雀鳥或市民中鉛毒;亦禁用小船、小艇、木筏等捕魚。不過,記者卻發現有人用附有七、八個魚鈎的鉛墜「擢」魚,一旦飛脫會危及其他釣魚人士,而無牌釣魚者亦大有人在。

以鉛墜釣魚 隨時中鉛毒

記者在涌背所見,有「擢魚佬」用附有鉛墜的魚鈎釣魚,拋出魚絲時身軀左右大幅搖擺,魚絲擺動十多廿呎範圍才凌空拋出,鉛墜易擊傷鄰近釣魚人士。其他釣魚郎對「擢魚佬」都有微言,指有關行為違反水務署的釣魚規定。一對男女「擢」到三條約十多公斤的大「蘇魚」,並即時劏魚處理後才帶走。

香港現有十七個水塘及九個灌溉水塘,水務署於每年九月至翌年三月開放給市民釣魚。釣魚人士須先向水務署申請牌照,並按照相關的條款進行釣魚。

除使用釣竿及釣絲外,不得使用任何其他方法在水塘釣魚,違反《水務設施規例》的人士,最高可被罰款一萬元。不過,過去最高罰款僅一千五百元,欠缺阻嚇力。

另稿:
魚吃藻類 平衡水塘生態

水務署在水塘養魚,目的是為平衡水塘生態,由於水塘無遮無掩長期被太陽照射,會滋生水藻,水務署會定期在水塘放養如鯿魚和大頭魚等魚類,利用魚吃掉水藻,減少水藻過度生長影響水質。每年四月至八月是魚的繁殖期,水務署會在水塘放魚苗等,此段期間會禁止進行任何釣魚活動。

防止水藻過度繁殖

水務署表示,鯿魚是濾食性魚類,能隔濾十分細微的浮游植物;而大頭魚則為雜食魚類,以水中的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作為食糧,兩類魚能有效維持水塘的生態平衡和控制水藻繁殖,確保水塘水質。

由於魚類喜吃浮游植物,對控制水藻繁殖尤其有效,在水塘內維持一定數量的魚類,有助防止水藻過度繁殖而影響水質。水塘中常見的魚類有鯿魚、大頭魚及白條等,其中鯿魚和大頭魚屬河魚,需要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產卵,不能在靜止的水塘繁殖。因此,水務署會定期把鯿魚和大頭魚的魚苗放入水塘,維持水塘生態平衡。水務署會進行恒常監察,包括辨別及記錄水塘內魚的種類及比例,監控生態系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