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星期三

壹週刊:巨鼠自由行 入屋嚇居民 肆虐慈樂邨 房署防治不力

《蘋果日報》,2019/7/15

本港6月底再出現一宗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揭示患者居住的慈雲山慈樂邨一帶近年鼠患嚴重。老鼠甚至登門入室,於大廈不同樓層單位間遊走,困擾居民。

有受訪居民表示6月初在家中發現老鼠,事隔一個月仍猶有餘悸,甚至仍不敢接近廚房,精神大受困擾。有份跟進鼠患問題的社區主任形容,房署處理「老鼠入屋」問題手法被動,令老鼠擾民情況蔓延不止。

近兩年間,慈雲山慈樂邨一帶鼠患問題嚴重,從居民過去拍攝的影片所見,老鼠沿喉管上在大廈高層遊走,自出自入,如入無人之境。直至早前發現大鼠戊肝個案後,食環署及房屋署等相關政府部門,分別加強在邨內及其周邊公眾地方清潔及滅鼠工作。

人妻驚慌致電報警

記者日前到當地視察,屋邨範圍內衞生情況大致理想,垃圾房外未有堆積大量垃圾,大廈部分暗角有放置老鼠藥,加上邨內沒有食肆,未見老鼠出沒或聚集。另邨內多座大廈低層冷氣喉管已將裝上鋼板,防止再有老鼠爬上大廈。

然而,邨內公眾範圍衞生改善,但不同部門應對「老鼠入屋」問題,仍顯得缺乏力度。居於邨內鼠患「重災區」樂信樓高層單位的袁太,自從住所一個月前被老鼠闖入後,至今仍然驚魂未定,長時間活在不安之中。

袁太憶述6月初一個晚上,當準備就寢時,發現廚房傳來奇怪聲音,走近廚房時,看見一黑影從門隙中竄出,原來是一隻有手掌般大的老鼠,懷疑從廚房的窗戶闖入。

「那老鼠迎面直衝過來。」看見老鼠後,袁太非常驚慌到正就讀幼稚園女兒的睡房,抱着她顫抖,一同哭泣,在驚慌中,她一度致電警署求助。丈夫袁先生當時則留在客廳,獨力驅趕躲在沙發下的老鼠,直至深夜時分,該老鼠突衝門而出,向住所正門方向,逃去無蹤。

袁太稱如此害怕老鼠,與童年陰影有關:「我從前住在舊區,也有老鼠,小時候尾指曾被咬傷。」

拾荒者欠衞生意識

為防老鼠再次登門,袁太事發後即在家居做大清潔,清理不必要的雜物,於廚房尋找鼠蹤,又曾經嘗試用老鼠膠捕鼠但皆無功而回。

「先前曾與丈夫商量,老鼠可能躲到洗衣機下面,曾推開檢查過,廚櫃也清理過、敲打過,皆沒有發現。」

事件中令袁太最無奈的,是房屋署冷淡應對,無法協助解決問題。袁太表示在老鼠闖入的當晚,曾向屋邨管理處求助,但對方回應並不積極:「他們只告訴我,可以借用老鼠籠、愛莫能助。」

根據現時分工,房屋署及食環署分別負責處理屋邨內公眾範圍及街道等公眾地方滅鼠工作。住宅單位屬私人範圍,一般情況兩部門不會主動介入處理。

袁太認為邨內有人拾荒,大廈個別住戶衞生意識不足,皆有可能是鼠患難以解決的根源:「他們將廚餘等垃圾隨手丟到公共垃圾桶旁,是慣性動作,有人會這樣做。

「在這大廈,我了解到有些人會拾荒,我覺得可能是根源之一,沒完沒了出現這些情況。」事發至今一個月,袁太過往的生活習慣已被徹底改變:雖然家中再沒有老鼠出沒,但她每當晚間聽到奇怪聲音,都會懷疑有老鼠再出現;當她歸家踏入單位後,會即時關上大門。且她這段期間鮮少踏足廚房,甚至再沒有入廚煮飯:「一次也沒有。」

袁太說:「每天都外出用膳,或買外賣回家吃,吃完即全部拿到外面丟棄、清理。」袁太直言不敢肯定這次「人鼠鬥法」何時會完結,現在只能用盡方法,防止老鼠再從廚房闖入,她正準備在廚房窗戶安裝圍網,又使用驅蟲鼠器,希望能阻止老鼠再進入:「陰影仍然很大。」曾在家中發現老鼠的慈樂邨居民,不只有袁太一人,同樣住在樂信樓的劉女士說,她在兩、三月前曾目擊老鼠潛入家中:「當時兒子跟我說,媽,我好像看見老鼠。」隨後她使用老鼠膠自行捕捉,成功抓到老鼠,打死牠後即包裹棄掉。

同樣在樂信樓居住的魏太,則說曾在去年底的一個晚上,發現老鼠從廚房窗戶闖入家中:「好像有東西跳出來,原來是老鼠,我當時沒有關窗就睡覺。」她說,「我聽說過很多人也說有老鼠,所以現在睡覺會關上廚房門。」